术后疼痛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术后疼痛护理

章悄悄

章悄悄(三门县人民医院浙江台州3171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273-02

【摘要】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术后疼痛护理越来越被当今医学和生物学专家所重视。文章通过对影响术后疼痛因素及术后疼痛治疗存在误区的分析,提出术后疼痛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对策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外科病人术后剧烈疼痛可影响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休息,导致活动、咳嗽、深呼吸障碍,并引起内分泌、代谢和免疫功能改变,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病人的生存质量。术后疼痛是每一位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术后镇痛能有效的控制术后应激反应,使致痛物质ACTH、儿茶酚胺、皮质醇等下降,既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利于伤口的愈合。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

1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

一般来说,疼痛与病人年龄、性别、性格、生理、心理、痛阈以及社会层次、文化素质、过去对疼痛的体验等有关。比如,年长者痛阈高能耐受疼痛,男性较女性耐受力差,性格外向者对疼痛的主诉会更多一些,疲乏、焦虑能使病人对疼痛的感觉加剧,积极的情绪可减轻疼痛。文化程度高的病人通常能较好的理解疼痛评估方法而清楚地表达疼痛的程度。良好的支持系统能帮助减轻疼痛感。同一病人评估方法不同疼痛程度也可能不同。同时,术后疼痛受手术部位的神经分布、手术范围、组织牵拉、损伤程度、术前神经紧张程度、麻醉方式、治疗及护理的影响。

2术后疼痛治疗存在的误区

2.1患者存在的问题

①对疼痛的控制存在误区:患者及其家属在疼痛控制中存在错误的观念,如认为疼痛是不可避免、忍受是坚强、怕麻烦医护人员,怕不良反应、成瘾、耐药等。他们不明白疼痛是可以控制的,家人则力劝患者要战胜和克服疼痛。

②害怕药物毒副作用:患者害怕麻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及术后恢复减慢。临床上许多患者对麻醉止痛药有这种想法,他们情愿忍受疼痛的折磨也不愿用药。

2.2护士存在的问题

①对疼痛的治疗观念陈旧,术后常规只给一次止痛药,要求患者“忍耐”疼痛,且对疼痛的治疗缺乏个性化,不同病人采取相同的止痛方法。缺乏相关麻醉药理知识,混淆了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使疼痛得不到持续有效的治疗。事实上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已经表明,不论麻醉药的剂量多大,用药时间多久,对镇痛病人麻醉药的成瘾发生率极小(<1%)[2]。

②缺乏对疼痛的主动评估,只有在患者提出疼痛时护士被动处理,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使疼痛治疗滞后。

③评估方法不正确,不能对患者的疼痛感觉做出正确的判断,使评估结果与病人的实际疼痛值不符。

3术后疼痛的护理对策

3.1做好术前、术后的患者教育

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早期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建立疼痛宣教小册子,使宣教工作做得更有效。通过对患者的教育,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以利于早期活动,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减少费用。在临床上,当患者被告知麻醉止痛药引起成瘾发生率极小,不会延缓切口愈合,止痛后有利于早日康复

3.2护理观察和评估

密切观察术后病人的症状,如痛苦面容、出汗、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加快等,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采用适当的疼痛评估方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即一把l00mm的标尺,一端标为极端疼痛,另一端标为无痛,两端又分别用人脸图案表示痛感以备不识字患者使用,应用时患者在刻度上用笔标出疼痛的程度分值。根据VAS分值划分疼痛的严重程度标准是: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评估病人疼痛是否减轻或加重、镇痛效果如何等。据报道有50%以上的病人术后72h仍疼痛不止,且外科术后病人明显的疼痛可持续8d以上,尤以胸外科、腹部外科、颅脑外科及骨科手术后的疼痛更为严重。这要求护士对疼痛进行连续系统的评估及时准确的记录。

3.3一般护理

术后帮助患者摆好舒适体位,使肌肉松弛,张力减小,能缓解疼痛的肌肉阻力,指导患者在咳嗽、翻身时用手按扶切口部位,使用胸、腹固定带包扎,减少对切口的张力刺激,防止咳嗽和咳痰所致的腹压的增加所引起的疼痛,对于肢体手术的患者,应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和疼痛,适当的冷敷或热敷,观察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对病人的各种管道要妥善固定,防止牵拉,定期换药,防止伤口感染。在检查、治疗、护理疼痛患者时,动作应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促进患者舒适: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勤通风,室内温度适宜,减少探视人员等。

3.4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护士需鼓励患者表达其疼痛的感受及对适应疼痛所做的努力,护士有责任帮助患者及家人接受其行为反应,这样才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减轻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患者情绪稳定、心境良好、精神放松,可以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分散注意力: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非药物方法减轻疼痛如按摩、放松或听音乐等。

3.5用药护理

目前控制疼痛常用的药物有:(1)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消炎痛、扑热息痛、镇痛新等)。此类药物的共同作用机理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无成瘾性,镇痛效果中等,但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易引起胃黏膜出血或诱发溃疡。故在护理过程中应着重观察病人有无用药后腹痛及呕血、便血的情况发生。(2)麻醉性镇痛药。包括吗啡、哌替啶、芬太尼、可待因等,止痛效果好,但多有成瘾性、抑制呼吸、恶心呕吐、瘙痒、下肢麻木、感觉障碍、尿潴留等副作用,一般多用于急性剧烈疼痛和术后早期止痛。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药物作用、适应证和副反应,及时观察和评估镇痛效果,帮助病人达到最大程度舒适,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可根据手术大小、疼痛程度选择口服、皮肤贴剂、皮下注射、肌注和直肠给药等方式,严格遵守医嘱,避免造成病人的药物依赖性。(3)辅助性镇痛药(地西泮、异丙嗪等)。可以帮助减轻病人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4)大手术后ld~2d内,可持续使用患者自控镇痛(PCA)进行止痛。其方法是患者拥有一个用记数电子仪控制的注药泵,将药物按规定浓度和速度匀速注人体内的方法。PCA是术后镇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给药准确性高、个体化用药、维持准确稳定的血药浓度,镇痛确切的优点[4]。护理时应加强巡视,每2h一次,妥善固定给药导管,保持给药途径通畅,定期评价镇痛的效果,予低流量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术后3~5h督促排尿,减少尿潴留发生。

3.6提高护士的素质

改变外科护士对疼痛的传统观念,加强对疼痛危害的认识,把控制术后疼痛作为外科的一项常规护理,将疼痛护理作为一项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来抓,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护患沟通,使术后病人的疼痛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评估。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合理正确用药,及时有效的进行镇痛治疗,重视术后疼痛护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4总结

国际医学界将疼痛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5],作为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应重视对疼痛的管理、治疗及护理,在遏制疼痛,根治病因的同时,应不断加强对疼痛、治疗、护理的知识学习和培训,除了提高自身对疼痛的治疗、护理技能外,增强对疼痛患者的知识教育与关爱,帮助疼痛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毕娜.术后疼痛及止痛的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1999,18(5):211-215.

[2]吴锦明,张利萍,陈晓铮.重视术后疼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7):393-395.

[3]卢欣欣,于兰贞,魏代艳.疼痛评估现状及新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570-58.

[4]王建梅,金凤竹,王雪晶.普外科大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效果的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7-8.

[5]耿莉华.外科手术后病人疼痛控制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