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3

兴趣的激发

刘淑焕

刘淑焕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中心小学271400

摘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快更牢地记住生字。可让学生通过“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写一写,在笔尖下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

关键词:识字教学激发兴趣玩一玩编一编认一认写一写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

在识字教学中,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动作,猜词语。

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词可以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并且经过做动作,学生已经将字放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了内化,这样一来会记得更牢。如教学《操场上》一课的生字,上课前,我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写在纸条上,让学生读熟。做游戏时,让学生看了纸条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的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通过动作,为什么“打、拔、拍”是提手旁、“跳、跑、踢”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盎然地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做游戏,巧识字。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开火车,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我会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生字的熟悉程度,教学时就可以有侧重地进行,提高学习效率。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救。在游戏方法上我也进行了“改良”: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火车往这儿开!”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学生不仅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在识字过程中,还可以引进摘苹果、采蘑菇、吹泡泡、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不仅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率。

二、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

1.编谜语。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将一个个生字编成谜语,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老师磨破嘴皮子强多了。

学生在主动识字情趣的支配下,有的用猜谜语识字,有的用讲故事识字……课堂气氛活跃了,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如“闪”字,学生编出了“人很快走进了门”,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得了字义,真是一举两得。再如:“蚓——一张弓,一支箭,射到一条虫”。“蝴蝶”这个词语笔画多,难记,可编成故事:

“有两条虫子,一条虫子在湖边喝了三口水,另一条虫子站在木头上看世界。”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动态生成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精彩,使课堂焕发光彩。

2.编儿歌。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在教学《动物过冬》时,我编了一首儿歌:“冬天到,冬天到,四周一片静悄悄。树林里的啄木鸟,消灭害虫工作忙,青蛙挖洞来冬眠,蚂蚁备粮过冬天,快快乐乐过新年。”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生字,又培养了朗读能力。

3.编故事,追字源。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可运用简短的故事来阐明字理,追溯字源,科学地分析汉字理据,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而且记忆深刻。比如“宀”、“冖”、“穴”这三个部首,形相似,学生很容易混淆。这时,教师适时地进行讲述,追溯字源,并借助多媒体演示,“宀”,音mián,像房屋形,构字就与房屋有关,如“安,牢,家”。古人认为家中有猪便是富裕了,所以家是“宀”,下面是“豕”就是指猪。冖,音mì,像一块布巾向下披覆盖东西的样子,是“帽”的初文,所以大多表示蒙盖的意思,如“冤、冠”。穴,像古人居住的山洞,上面的“宀”是房屋形状,两个“口”形是洞顶的岩石块,后来演变成“八”形。“穴”在构字中表示窑洞、窟窿等意思,如“突,窍,空”。学生分清了三部首的形义关系,再结合教材对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字作进一步的分析:“灾”是房子着火;“冤”像兔子被布蒙盖着而蜷曲难伸,表示委屈、冤屈;“穷”是力在洞穴中,有劲使不出,表示窘迫。

又如“王”,单单作为偏旁,我们读作“王字旁”,学生只知其音而不知其义,其实“王”是表示“玉”的意思,“玉”是非常稀有和珍贵的,所以得到古时帝王的喜爱,因此,“珍、珠、琳、环、琼”等都以“王”为偏旁;而“戈”在古时是一种兵器,因而所组成的汉字大多与战争有关,如“战、伐”。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豁然明了,并因这些字的形象性强而产生出浓厚的识字兴趣,不仅使学生理解深刻,识记得牢固,还能让他们举一反三,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识字,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三、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1.在学习活动中识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此时,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老师、同学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校园内的门牌等;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学校内的设施名称,如“操场、篮球场、沙坑、跑道”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实践活动中识字。

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育学生识字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地重现于学生眼前,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如坐公交车时,认识站牌名,认识车内的各种告示;逛街时,认识店铺名;到饭馆吃饭时,认识菜单的菜名;旅游时,认识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各种报刊杂志……汉字无处不在,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写一写,在笔尖下识字。

1.注重书写的指导。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写是知识的内化,既在写中识,又以写固识。

在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心中有格,提醒学生熟悉对照田字格中的字,培养书写的独立性,使学生形成较为规范的写字技能,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结构特点,在书写中提高写字的质量,在书写中快乐识字。

2.注重积累。

要引导积累,让学生相互交流识字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学习汉字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制作“识字本”,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汉字进行剪剪、画画、贴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本”,进行展示,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建立“识字储蓄罐”,让学生将自己收集认识的汉字放入自己制作的“识字储蓄罐”内,互相交流,使学生尝到识字的乐趣,产生主动识字的动力和愿望。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参考文献

①吕虹《还识字教学一份“情”》.教学月刊,2010年,第9期。

②王彩彩《增加识字乐趣,激发识字意愿》.教学月刊,2011年,第10期。

③《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

④时光霞《浅谈课外识字方法和途径》.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