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对策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对策及效果研究

刘芬

刘芬

(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湖北谷城4417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对策及效果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整体措施,对新生儿的窒息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窒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245-02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抢救和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预防后遗症的关键,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质量,现将我院对100例新生儿实施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其中男患儿40名,女患儿60名,胎龄在33~43周,小于37周的有20例,37~42周的有32例,大于42周的有4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救整体护理,两组患者的性别、胎龄、窒息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救整体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早期准备准备好复苏急救器械和药物,如肾上腺素、多巴胺及生理盐水等。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复苏技能,实行责任制,每个孕妇至少设立1名医护人员陪护,负责患儿分娩后的复苏和护理。

1.2.2复苏抢救对窒息的新生儿实施新发复苏术ABCDE方案,包含A-清净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正常循环和心搏出量、D-药物治疗及E-评价效果等。其中清净呼吸道是根本,建立呼吸是关键,复苏过程中注意保暖。

(1)清净呼吸道黏液分娩后,新生儿采取仰卧位,头稍后仰,立即清除口、咽、鼻内的黏液,吸引时间少于10s,先口腔,再鼻腔,必要时可在喉镜引导下用导管吸出喉内较多或较深的黏液。

(2)建立呼吸?在清除呼吸道黏液后,通过拍打足部和背部摩擦等方式,若新生儿开始正常呼吸,心率达100次/min,皮肤红润或仅肢端出现青紫者可暂且观察;若仅有喘息样呼吸或无呼吸,心率<100次/min,及时使用复苏仪器加压供氧,建立呼吸通气。

(3)维持正常循环和心搏出量?对患儿进行胸外按压时,可采用拇指并排或双指指尖按压胸骨中下部1/3处,频率约为90~100次/min,3次按压1次呼吸为一个循环。若30s人工正压呼吸后,患儿的心率达60次/min,可停止按压,持续人工呼吸至心率到100次/min,若心率仍小于60次/min,可以给予药物治疗,若患儿建立自主呼吸后,可停止人工呼吸。

1.2.3复苏后护理

(1)持续保暖?根据患儿的孕周及体重情况,将其安置于适宜温度和湿度的病室内,室温维持约22~24℃,湿度在55%~65%。复苏过程中保证远红外线辐射台的温度适宜,并且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及皮肤颜色的变化,避免末梢循环障碍。

(2)呼吸道护理?复苏抢救成功后,仍需加强患儿呼吸道的护理,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极易吸入羊水,其在分娩后数天口中仍有羊水溢出,因此必须对患儿严密监护,取侧卧位,避免分泌物倒流诱发吸入性肺炎。若患儿出现呼吸加快、呼吸费力、鼻翼扇动等时,需立即检查患儿是否出现呼吸道阻塞,给予负压吸引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喂养护理?复苏成功后需给予患儿适宜的饮食,窒息可导致大量血液进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胃肠道出现缺氧缺血,因此,窒息后的患儿应适当延迟开奶的时间,轻度窒息的患儿可进行母乳喂养,重度窒息给予鼻饲喂养或静脉输液,优先考虑母乳喂养,量由少至多,期间注意监测患儿的血糖变化,避免出现过低或过高。

(4)消毒隔离,预防感染?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做到勤洗手、勤消毒,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保证空气清新,限制探访次数,防止交叉感染。注意患儿的清洁,勤换衣物及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密切监护?复苏成功后,仍需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护,取侧卧位,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等的变化,床边备吸引器等,根据患儿的体温、尿量、肤色、呼吸等变化判断相关临床症状,并记录患儿的用药情况。

1.4效果评定

根据Apgar的评分标准对患儿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病残率和抢救成功率。

1.5数据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实施急救整体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Apga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有临床可比性,详见表。

3.讨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要求麻醉科、产科及儿科医生和护士专业技能扎实,紧密配合,快速反应,及时处理的能力,同时强调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熟练化,医护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做好术前抢救准备,在复苏抢救过程中遵照儿科护理学的要求,精心护理,避免患儿出现窒息并发症,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主动配合抢救,采取全面高效的治疗。综上,实施全面高效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鸿瑁,虞人杰(译)援新生儿窒息复苏[M]援5版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社,2013,8(16):2-14.

[2]彭红梅,马淑艳,张辉援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医护配合体会[J]援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10(12):1052-1053.

[3]赵壮平援新生儿窒息新发复苏[J]援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2(26):54-55.

[4]陈红武,黄铮,姚英民援新生儿Apgar评分与窒息关系的探讨[J]援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10(1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