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振颤运动”对人体健康作用之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意念振颤运动”对人体健康作用之初探

姚亚南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400)

【摘要】“意念振颤运动”是一项新的理念运动,是借鉴中医推拿“掌振法”的原理通过人体意念引导振颤产生对机体刺激,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和经络的传感,对肌肉神经系统起兴奋或抑制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肌肉中乳酸代谢,达到调节机体、增强免疫功能、健身强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关键词】意念;振颤;人体;健康;初探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379-02

运动是人体通过众多细胞、组织、系统和器官的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其间发挥各种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功能,以维持和发展整个身体的生命运动。这是人类的主体运动,或称内部运动(包括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生殖、分泌、神经运动等),依据控制方式不同又可分为自主运动和随意运动。除了自身内部运动外,还有一种外在的运动,即体育运动(包括竞技体育和健身体育)[1]。在“生命在于运动”思维影响下,人们把运动视为健身强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运动的形式大多采用外在运动(体育运动),如跑步、跳舞、球类、拳类、气功、器械健身等等。而在自身内部运动中,还存在着一种随意的运动方式,之前尚没有被人们感觉和发现,在此,我们暂且把它称之为“意念振颤运动”。何为“意念振颤运动”?当人体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通过意念引导人体全身或局部静止性缓缓发力由慢变快而产生的振颤(简称意颤),即是谓“意念振颤运动”。“意颤”产生后能使人体全身或局部产生涌动感、温暖感,运动结束过后亦有轻松舒适感。

我们祖先在公元前已采用按摩、导引等方法来健身强体,防治疾病。在中医推拿法中有一种“掌振法”(振颤法)用于临床治疗。医者以手掌按压于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以前臂肌肉连同掌肌强有力地静止性用力,做连续不断的快速振颤,使之产生振动波持续作用于深部组织,有较强的振动感和温暖感,振动的波频、波幅、波峰、波谷要基本一致,振动频率为每分钟在200次以上[2]。振法释义:振,有摇动、抖动、振动、挥动、奋起、兴起等义;振,通“震”,如震荡,震颤;亦通“整”,如整治、整顿、整理等[3]。其法具有舒经通络、调理气血、温中行气、消淤散结等功效。而我们通过“掌振法”的原理,在人体自身的意念导引下,使机体全身或局部振颤(意颤)产生奋起、涌动、温热、轻微的酸麻感来调动自身的能量,理顺全身的气血活动,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振颤过程,我们归纳为“意念振颤运动”。

“意念振颤运动”的确定与产生,与中医推拿学“掌振法”密不可分,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凭借熟练手法作用于人体,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法。而“意念振颤运动”借鉴“掌振法”的原理,通过意念引导人体震颤对机体产生刺激,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和经络的传感,对肌肉神经系统起兴奋或抑制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肌肉中乳酸代谢,达到调节机体、增强免疫功能、健身强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当人们聆听音乐时,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鸣(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即中医学认为“宫商角徵弱”五音內通五腑,是《黄帝内经》所指出的“五音疗法”的身心基础。具有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国际知名音乐教授,养生医疗音乐创始人吴慎大师,以此为据,通过体感音乐设备的完美还原,能与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同频共振”从而有疏解压力、平衡身心和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等功能[4]。

美国戴维·霍金斯博士最近研究发现:人的意念振动频率如果在200以上就不生病。他所指的振动频率是人们常说的磁场。凡充满负面意念的人喜欢抱怨、指责、仇恨别人,在指责别人的过程中不断消减自己的能量,这些意念振动频率低于200的人,很容易得不同的疾病。研究发现:目前世界上看到振动频率最高是700,其能量特别足,这些正能量足的人出现的时候,能够影响一个地方的磁场,表现为喜欢关怀别人,慈悲心、爱心、行善、宽容柔和等等,会带动万事万物变得美好祥和。

以上我们从《黄帝内经》所提出的“五音疗法”而产生的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到现代医疗音乐通过体感音乐还原,能与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等产生的“同频共振”,以及人振动频率磁场的出现都充分说明人体在自主运动的过程中存在着生理性的振动频率,与外界环境、情志等方面存在着相互的关联。而“意念振颤运动”与此不同是人们随着意念导引而进行的静止性缓缓发力,幅度由大渐小,频率由慢变快,渐渐成为自动化小幅快频率振颤运动。

“意念振颤运动”,人们通过反复练习即可感觉简易而实在,并没有想像中那样神秘而深不可测。平时一些不经意的动作就是“振颤运动”的表现:当人高热过程中发生的颤栗,即是人体调动白细胞对抗细菌而产生的现象;在遭受严寒后颤抖,其实是人体释放热量的过程;在如厕时,有时会产生一过性暂短的颤抖(俗称“打尿惊”)后会使自身有轻松舒畅感;在打哈欠时张口通过面部肌肉振颤挤出泪水后的舒适感等等。这些生理的、病理的现象,均可归于“振颤运动”范围,仅此是在没有意念的引导下而自主产生的而已。

如何进行“意念振颤运动”,首先必须精神内敛、思想宁静、意念引导、以意行颤,以颤运身,意颤合一。

练习者可采用站立、静坐、平卧方式,双目微闭,凝神静气,思想专注,减少外界干扰,增强意识控制力,跟随意念引导,运用全身或局部的肌肉静止性缓缓发力,幅度由大渐小,频率先慢后快,动作由有意识振颤渐渐成为一种自动化的小幅度快频率振颤,持续作用于肌肉、组织及器官,产生涌动的振动感和温热感,振颤可随着意念自上而下、左右移动,从头部至胸腹、四肢,直至振颤运动完成,随着意念流过的地方都在放松、松开,产生舒适爽畅的感觉。注意习者呼吸自然、切勿屏气,振动频率每分钟在200次以上,每次运动5分钟为宜,每日2~3次。早晨是练习的最佳时机,人体情绪相对稳定;晚上人体进入沉静状态,也是练习的好时机,能更好促进睡眠;由于每次练习时间不长,中午也可练习,但必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熟练掌握后可依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进行运动。

“意念振颤运动”于面部,练习者首先凝神静气,双目微闭,在意念(即产生要进行面部振颤的意识)引导下,双侧下颌部肌肉微咬紧,作微笑(似笑非笑状),使眼周及颧骨周围肌肉静止性缓缓发力,由慢变快的振颤,逐渐变成持续性的振颤。具有活血通络之效,可用于中风面瘫、口眼歪斜、语言不利、颜面麻木等症;“意颤”于腹部,引动胃肠,促进胃肠蠕动,产生肠鸣音,具有调理胃肠,通降腑气,调理二便作用,用于腹部不适,饱胀、嗳气、厌食、便秘、腹泻等症;“意颤”于四肢,具有活血通络之效,用于四肢麻木或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对于中风、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有防治作用。“意颤”于全身,当肌肉收缩时,能消耗葡萄糖和脂肪,使新陈代谢得到改善,传导神经、血液循环加速,促进内分泌,有效地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激发其自愈能力,进而达到祛病和健身的目的。

“意念振颤运动”是通过引发人们的主观意念与中医推拿“掌振法”相融合而产生的一项新种类运动。可广泛适用于各类成年人群,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简:只要头脑有序,思想宁静,意念集中时即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振颤运动;便:不受天气、场地、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均可操作。对身体虚弱,不宜户外活动,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等人群尤宜。效:通过“意颤”直接或间接对肌肉、神经、体液的作用引起人体刺激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细胞组织的修复,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对于治病,可采用高强度的“意颤”,对于健身康复及年老体弱者应掌握“意颤”的强度,宜采用中、低强度。长期练习,技能熟练者,频率可适当提高,持续时间可适当延长。廉:勿需成本,无需场地、器械工具等,是一项简便易行,值得广泛推广的运动。

“意念振颤运动”是一项新种类运动,是以中医推拿“掌振法”原理,引入意念的导引,由掌振颤演变为全身及局部振颤的运动。由于此运动有别于现有的其他运动方式,没有显著外在表现,也可把它视为人体内微运动。现在让我们都来颤一颤:行气活血通经络(产生振动、挥动之感,刺激肌肉、神经,促进血液循环);颤一颤:提高免疫增能量(产生兴奋、兴起之感释放能量,增强自身免疫力);颤一颤:健身除病保健康(静心的意念引动,意颤的合一,自我的调节,能量的释放、激发其自愈能力,达到祛病和健身的目的)。由于“意念振颤运动”刚被初步认识,但随着我们今后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意念振颤运动”将逐步被人们接受和运用,健身治病的范围将不断扩大,效果将更加显著和理想。

【参考文献】

[1]张冰,[美]大卫·贝林,王纬主编.百病之源.微循环障碍.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5.

[2]范炳华主编.推拿.优势病诊疗技术.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2.

[3]张东淑主编.推拿.百日通.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0.

[4]陈华新.孙景泰主编.免疫力与健康.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