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层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论高层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

李海雄

梅州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514000

摘要: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是项目施工奠基基础,是重中之重的,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提高建筑工程的保障。本文的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施工特点、高层建筑中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质量控制;混凝土;裂缝;

0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目前土地资源日趋紧张,面临这种情况下,建筑业开始朝着高层的方向发展,以此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不仅仅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建筑发展的稳定,且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必须要严格建筑工作质量管理,用最为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工程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竣工时,可以顺利地完成项目工程下达的质量指标,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下文叙述了建筑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特点

高层建筑工程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重点,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高层建筑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是完全区别于其他普通建筑的要求。其工程施工特点如下:

1)建筑规模大,工期时间较长。高层建筑规模较大、建筑面积大,会给整个项目工程会带来很多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因此,整个项目工程投入资金会较多。

2)施工空间小,工程施工难度高。由于高层建筑是垂直向上伸展的建筑,高层建筑在施工时只能够逐层向上进行,因此,施工作业空间时非常狭小,施工难度非常高。

3)由于建筑结构稳定和开发地下空间的需要,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都比较深,施工存在很大的难度性。

4)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时间较长,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寒冬、雨季等恶劣天气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施工高度的增加时,作业环境会更加恶劣。这些恶劣的天气都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1)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一定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把这一宗旨作为质量控制基本的原则。

2)坚持以预防、控制为主,把对工程质量的事后的检查转向到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从而做到预防的准备,也确保了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3)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建筑施工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管理绩效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和提高,这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

4)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三、混凝土强度控制

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在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的用量巨大,施工时间间隔长,气候环境、工程条件影响因素明显,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的可能性会增大,甚至还会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因此,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是高层施工管理中首要考虑问题。加强混凝土强度控制需做好以下几点:

3.1严格控制混凝土比例

首先是在项目施工前,需按照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且要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然后再配合比试验,最后才能在实际施工时执行设计配比。在高层施工管理中,在混凝土配比选定后必须严格控制配比的实际应用,同时,在管理中要建立完善的配比监管,需做到专人专管制度。

3.2混凝土严格控制养护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浇注和施工。泵送混凝土的优势是缩短施工周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其实,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某些工程在配比、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还是有可能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下降的情况。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养护时间不足。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要有专门的制度严格控制养护的时间,做到养护也有专人负责管理。

3.3控制混凝土批次检验制度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会根据相应条件选定混凝土,在这里就会有一个标准差异的问题。高层建筑特点决定了其施工周期、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等存在前后期的差异,所以,混凝土试验值的差异性较大,即形成的标准也具有差异,笼统地使用一个批次来评定,势必会有不合格的可能发生,因此应分批,按条件基本相同的施工情况来划分批次并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四、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

对于建筑裂缝可以分为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标准较高、混凝土使用量大,无论是材料的凝固和地基的沉降都可能产生裂缝,但从施工质量角度考虑,高层建筑施工中应尽可能避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一般的控制裂缝的方法有:

(1)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2)在施工中尽量使用强度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混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的用量;其次是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3)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控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十分重要。减少收缩是早期浇筑的混凝土的防裂根本,主要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因为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引起较大的收缩。再加上受到内部约束的作用,这样就会导致开裂。另外,对于大面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水化热的情况同时出现,在养护过程中应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对于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否则温差过大就会产生混凝土裂缝。

总之,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要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和进度,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减少建筑施工中质量问题。

五、高层建筑垂直度的控制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控制垂直度就成为了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高层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通过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1)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2)在垂直度控制过程中,要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仔细检查,以确保垂直度的准确性,另外,结合内部和外部双重控制,使其高层建筑的垂直测量误差减小到最低。

六、高层施工中“标高线”的控制

(1)在施工中每层预控线至少需要四个洞口进行标高的定位,另外还需要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再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确保了标高的准确性。

(2)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模板、加载以及浇筑等原因,洞口标高也许会失去基准作用。因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从而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12mm的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保证了标高的准确。

(3)在周围建筑物的角落,有条件处设置立层高和累计层高检查点,每层都是需要附以该位置进行检查,防止累计误差太大,在标高检查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4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才能够确认标高的准确性,实现高层标高控制的目标。

另外,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防止累计误差过大。

七、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明显,施工中的难点多,周期长,给整个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带来较高难度。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是项目工程施工企业寻求发展、赢得市场的重要能力。建筑施工企业应更加注重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对现代施工技术的掌握和经验的积累以及现代施工质量控制的应用,更好地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希望可以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陈金水.浅谈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2007(19);

[2]邱建友.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1(08);

[3]黄永荣.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浅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