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CBL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唐銮玲肖羚

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425000

摘要:目的探讨C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在我院见习的本科见习生118名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行传统教学法和CBL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在综合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实习生。结论CBL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见习本科生在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教学效果。

为提高见习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见习生能更好地进入心血管内科临床,特在心血管内科实施CBL教学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对象: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5月在我院见习的本科见习生118名作为对象,分组方法:随机将见习生分为对照组(共12小组)及实验组(共12小组),两组见习生是否独生女、生源地、年龄及在校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2组均轮组进行见习,对照组采用常规实习教学,实验组则采用CBL教学方法进行带教教学。对比两种教学在临床上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团队合作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方法:实验组:配备多媒体便携式投影仪和一个简化的教学功能培训教室,专门由带教老师,提前下载并制作了心血管科疾病常见相关教学案例视频,设计常见疾病案例教学课件及教案资料,包含就诊流程、仪器监测、急救技术、操作流程等,并在实施带教过程中进行全程摄像,收集见习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规范、不正确的图片,在每周日实行“回放”时进行分组点评互补反思,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解释、强调、分析、总结,提出需加强的知识及技能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针对性、动态的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做好教学改进;对照组则由带教老师常规带教。两组在各自带教方法带教后3周后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和应急处理及沟通思维能力。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倒数描述;采用t检验、x2检验及秩和检验对一般资料和两种数学模式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培训结束后测评成绩为:实验组平均成绩(80.97±9.00)分,对照组则(74.63±10.49)分,经t检验,实验组测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69,P<0.01)。

2.2两组见习生的教学效果比较

实验组见习生对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对疾病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评价得分较对照组见习生高,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内科的病人相对急、危、重情况较多,对见习生开展CBL教学,可促进见习生对真实案例全程有了更深刻的真实体念,能提高见习生学习效果和掌握在临床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促进了见习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亦有很快的提高,相对于传统带教教学方法,学生更易体验到角色价值,有助于提高见习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实践沟通能力等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而有利于见习生尽快胜任未来的工作。

3.1CBL教学法明显提高了见习生对心血管内科常见及危重疾病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

传统的带教模式,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及教学方式的不确定性,不能有效地调动见习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影响实习带教效果和质量。我院开展CBL教学模式,促使见习生由“死记硬背”操作流程等知识转变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模式,充分激发见习生学习动力。从学生反馈显示,CBL教学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主动获取各种外部资源,如查阅资料、网络查看视频、反复演练等扩展心血管相关疾病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使见习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而带教老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的根据见习生的问题及反馈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指导,能让见习生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衔接和融合,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带教效果。采用CBL教学的实验组见习生心血管相关疾病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BL教学模式对提高见习生对心血管疾病理论知识及技能,能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3.2CBL教学激发了见习生自我感知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反思和决策能力。

CBL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带教教师起着主导和指引作用,强调见习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及时指导渗透及课后的总结反思,明显的提高了见习生的反思及决策能力。

3.3CBL教学提高了见习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临床评判性思维的构建。

临床见习是为进入临床的准备阶段,我院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CBL教学和床边教学,实战性强,学生全程参与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及危重疾病的治疗过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实习生的沟通能力、主动思考能力、操作技能及综合分析能力。与依赖带教老师灌输式传授知识和经验的传统实习带教法相比,实验组实习生对疾病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4小结

CBL教学在见习生教学过程中,见习生对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疾病知识、技能操作,抢救技术、沟通技巧、综合分析能力有较全面的掌握,效果较为满意。但在实施CBL教学中,也有它的弊端,开展CBL教学中,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态度欠端正,对案例教学质量有影响。我院推行CBL教学,对见习生有鞭策督促作用,能有效的提升见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能让见习生更快的进入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推广CBL教学可行,其教学质量可行性强,能更好地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