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药物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心内科药物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于婷婷宋晓霞

青州市谭坊中心卫生院262516

摘要:对心内科患者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假若选择了不恰当的药物,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合理,则均会对心内科患者药物安全造成影响,会影响心内科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当前心内科药物安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心内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本文简要分析心内科药物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心内科;安全管理;合理用药;质量持续改进;

医院心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药物治疗,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因为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用药安全事件的发生,这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医院的信誉[1]。尤其是对于患者而言,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用药安全事件,极不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对患者的康复会造成严重损害。近几年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因为用药失误造成的医疗纠纷层出不穷,所以医院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用药安全问题,并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以此提高用药安全管理质量[2]。

一、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药物存储混乱

心内科药品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在存放的过程中难以进行规范的分类。虽然随着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增多,对于药物的管理引起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存放混乱的情况。各种药品在外观、用途、名称等方面大同小异,这就给药物的辨识带来了困难。对于同一类型药物往往存放在统一位置,但是这些在外观、名称看起来相似的药物却未进行明确区分。对于部分药物使用较为突然,工作人员在取用时很可能因为匆忙、大意而忽视对药品仔细核对而出现拿错药物事件的发生。此外心内科药物排放时因工作量大,难以将高危药品按照生产日期或者有效期的长短进行有序排放。因此在取用时很难保证有效期将至的药品被及时使用,从而造成药品过期作废,造成成本浪费。在对药物进行存放时无法按照进行分类存放,对于外敷药物往往和口服或者注射药物存放在一个地方。对于药物的存放条件未严格按照规范,对于需要避光的药物未进行避光处理。

2.医嘱审核存在问题

医生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过度繁忙导致药方与医嘱规定的药物剂量不吻合,护士在为患者拿取药物的过程中忽视该项内容导致患者药物使用剂量不够或者过多。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而且还会造成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医生和护士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对于药物的相关注意事项难以进行商讨。即使护士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也未能及时通知医生,导致药物使用差错。在交接班过程中护士未能够仔细对患者的信息进行仔细核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难以严格按照医嘱内容执行。医生在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书写时不清楚、不全面,这给用药差错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护士缺乏用药常识的了解,在用药过程中对于患者所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处理。

3.各项药物管理制度不健全

心内科临床用药较多,对于药物的管理制度建立尚不完善。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各个环节缺乏规范化管理,这给用药差错创造了条件。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各项管理工作高效、顺利进行的前提,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心内科药物管理制度较为欠缺。只是笼统的针对于所有药品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对于一些特殊药品管理未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安全管理对策

1.成立药品规范化管理小组

由心内科主任担任主要负责人,负责各成员的分组管理与整体调配;由心内科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科室内所有药品的盘点及小组成员的专业培训;选取6名有三年以上心内科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种类药品的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2.规范药品管理流程

组织心内科护理人员研究向患者发放口服药的流程,针对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药物管理流程,且要求其将药物管理流程落实到位,以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护理人员在发放给患者药物时,将“三查七对”制度严格落实到位,做到双人核对,核对无误后向患者发放药物。护理人员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心内科药物的相关知识,尤其注重鉴别有同种药名的药物、包装相似度高的药物等,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发错药不良事件的发生。

建立药品目录,结合药品管理规范与药品说明书,建立心内科药品管理目录,药品管理目录中清楚地标明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标明药品的用法用量、给药途径、剂型、有效期等。规范药品标签,规范标签内容:所有药品均需贴上标签,并在标签上注明商品名(有别名的需在括号内注明别名)、规格、用法用量及保质期。规范标签位置:将高危药品的标签贴于瓶身显眼处,在放置一般药品的抽屉边缘粘贴药品的标签,口服药品贴于药品包装盒侧面,冰箱药品贴于药品所在药格边缘。规范标签颜色:对高危药品所采用的标签颜色为红色,对口服药品所采用的标签颜色为白色,一般药品所采用的标签颜色为绿色。

规范药品分类及放置,严格落实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摆放时考虑药品的种类,在显眼的地方专门放置抢救类药物,定期清点和查看心内科管理的药品的有效期,挑出即将过期的药品,并将其放置在专门的位置,在过期药品上清楚地标记清楚失效的日期。在恒温冰箱内放置一些有低温保存要求的药品,将有避光要求的药品放置在避光的位置。此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规范的药物考核制度及标准,定期对护理人员实施考核,定期核查心内科药品的管理情况。

3.进行药物安全管理理论培训

进行药物安全管理理论培训,提高心内科医护人员药理学知识及药物管理风险意识。由心内科主任和护士长配合,定期组织心内科所有医护人员参与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医护人员对药理学知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等的正确认识,护士长每月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度,心内科主任每月不定期对心内科医生进行专业知识抽查,同时,自制考核题目,每月月底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书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其经济考核。

4.建立医嘱审核系统

根据药品说明书建立医嘱审核系统,一方面,根据药品种类使医嘱中的药品呈现不同的警示色,高危药A级为红色,B级为黄色,非高危药为蓝色;另一方面,系统自动对医生所开处方进行审核,对存在用药配伍不当的处方予以驳回,从而在减少药物滥用的同时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设置专门的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员,每周一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统计,重点关注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对新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并记录在案,同时,加强药品管理人员与医生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药品应用的临床动态。进一步强化对心内科患者的药物知识教育,强化患者对合理用药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提高其合理用药的依从性。提高药物操作技术,护理人员进一步提高对高警讯药物的辨认能力,如能够辨认不同种类高警讯药物的外观、剂型规格、常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护理人员进一步加强对药物剂量计算和稀释方法的掌握度;护理人员进一步提高操作输液泵、推注泵的水平;护理人员进一步加强对规范使用和保管药物以及使用中相关注意事项的认识和掌握度;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患者实施用药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扣凤.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探索分析[J].今日健康,2015,14(8):263-263.

[2]张晓英.心内科住院患者用药的安全护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4):78-79.

[3]范中敏.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2092-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