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临床效果研究

卯毅

(云南边防总队医院650100)

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采用甘露醇给予A组患者治疗,采用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给予B组患者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的轻度疼痛率高于A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中度疼痛率与重度疼痛率高于B组患者,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的患者使用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能缩短肢体消肿与住院时间,可提高临床效果。推广使用的价值较大。

关键词: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活血化瘀汤;中医按摩;临床效果

前言

骨伤后期患者常会发生肢体肿胀,若是患者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导致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等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加剧,可导致其形成血栓、骨折不能愈合,对患者的生活及身体可造成严重的影响[1-2]。所以,对骨折后期产生肢体肿胀的治疗极为重要。该文以我院收治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甘露醇、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进行治疗。经研究后发现,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的效果更佳,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探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4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7;年龄最小为23岁,年龄最大为55岁,平均年龄(38.12±5.09)岁;本组患者中有5例Ⅰ度肿胀患者,20例Ⅱ度肿胀患者,17例Ⅲ度肿胀患者。B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6:16;年龄最小为24岁,年龄最大为56岁,平均年龄(38.63±5.26)岁;本组患者中有6例Ⅰ度肿胀患者,22例Ⅱ度肿胀患者,14例Ⅲ度肿胀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1.2.1A组治疗方法

对A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注射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481)进行治疗,用法为静脉注射,用量为250ml的20%甘露醇溶液,1次/日,以7日为一个疗程。

1.2.2B组治疗方法

对B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进行治疗。活血化瘀汤:药方为陈皮、乌药、郁金、木香、青皮各15g,香附、沉香、泽兰、路路通、柴胡、泽泻各10g,患者下肢肿胀可加独活、牛膝,患者上肢肿胀可加桂枝、羌活。以500~600ml的水煎取300ml的汁,2次/日,早晚各一次。中医按摩:同时对该组患者进行按摩治疗,对其采用搓、按、揉、捏等手法进行按摩,以被按部位发热为准。均以7日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A组与B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无疼痛感:0分,轻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并观察分析A组与B组患者的肢体消肿时间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应以()表示,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与B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对比

B组患者的轻度疼痛率高于A组(66.67%>2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中度疼痛率低于A组(21.43%<4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重度疼痛率低于A组(11.90%<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1:

2.2A组与B组患者的消肿、住院时间对比

A组患者的肢体消肿时间为2.5~11d,平均时间(6.76±2.08)d;住院时间为8~12d,平均住院时间(10.03±1.16)d。B组患者的肢体消肿时间为1.5~7.5d,平均时间(4.60±1.02)d;住院时间为5~8d,平均住院时间(6.69±1.01)d。对比以上两组患者的数据可知,A组患者的肢体消肿、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患者,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因为人体的骨质受伤后,导致其患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出现破裂、出血,最终使得患者发生肢体肿胀[3]。中医学认为,骨折后期的肢体肿胀是由淤血所致,应从根源上化瘀方可治愈[4]。本次研究为了能提高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42例)与B组(42例),采用甘露醇与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进行治疗。甘露醇属于治疗骨伤常见的一种西药,虽然能消肿,但是见效较慢,且常会导致患者发生排尿困难、头晕、过敏等不良反应[5]。而活血化瘀汤属于中药剂,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较少,经过多种中药共同作用可有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且通过中医按摩利于患者的血液循环。因此,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同时使用能使患者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有效改善其病情。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比采用甘露醇治疗的效果更好,与A组患者的疗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不仅能快速消肿止痛,还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应予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邓志强.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5):116-117.

[2]穆学敏.活血化瘀汤结合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J].光明中医,2016,31(15):815-817.

[3]杨继松,周炳华,江正康.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产生肢体肿胀效果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06):190-192.

[4]马军义.活血化瘀汤联合推拿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12):143-144,167.

[5]宋迎红.化瘀消肿汤、外敷祛瘀散联合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0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