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牡丹亭》中的爱情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牡丹亭》中的爱情观

曾航章书凯

曾航章书凯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3210000

摘要:《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牡丹亭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则明显比琵琶重要,是二人约会的地方。剧中赞美的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反叛精神,折射出中国古代先进的青年男女与封建礼教顽强抗争、追求自由解放的心理路程,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具有非凡的思想意义

关键词:《牡丹亭》,爱情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下,杜丽娘无疑是一个叛逆少女,尽管有着杜宝这样的父亲,并且长期神剧闺阁,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能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样的事情如果真实地发生在那个年代那应该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也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礼教下的家长形象。这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的父亲完全不同,当然,这和两个作品所对应的时代及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一个朝廷命官来说,他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好官,劝农民种桑麻,但是后来遇到了金兵围城,虽有保护城中百姓之心,但无破敌之力。最后,不得不靠老学究陈先生写一封信,给前来围城金兵头领的夫人,用反奸计,破围。然而,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家人来说,他则是太过不近人情:她在官衙中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不允许去,连白日瞌睡也被斥责为违反家规,有伤风化;当柳梦梅前来认岳父,杜宝这个不近人情的人把中了头名状元的柳梦梅抓进牢中吊打,不肯承认女儿能够还魂的现实。至到,皇帝亲自考问杜丽娘和柳公子,才使一家骨肉团圆。在整个故事中,这样的角色无疑是讨人厌的,那么这个故事的出现表明了什么?

《牡丹亭》这个故事并不是汤显祖的原创,而是他根据当时的一个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的一个戏剧,那么说明在《牡丹亭》出现之前这个故事已经广为流传。有些事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有违礼教的,是不被允许的,那么大家只能寄托自己的情感于一个杜撰出来的故事中。当时闺阁女子被规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么这个故事中杜丽娘就依靠做梦和柳梦梅约会于牡丹亭,私定终身;活着的时候要根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自己的终身幸福,那么故事中杜丽娘死后化成鬼魂继续和情郎再续前缘;当时要求婚姻必须门当户对,偏偏故事里是一个穷书生和千金小姐的搭配(这与《西厢记》也是颇为相似);现实中父母会反对的一段婚姻偏偏故事里就由皇上亲自考问杜丽娘和柳梦梅,就有了一家骨肉团圆。所以故事大体就是那个时代大家所向往和追求的。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来过度解读这个故事,就像杜丽娘的父母。杜宝作为男子不理解杜丽娘可以理解,但同为女子的杜丽娘的母亲应该是最能理解的杜丽娘的痛苦的,然而封建礼教下成长的“并不叛逆”的杜丽娘的母亲则是选择了要女儿谨遵“女子要守封建妇道”这一路。我相信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即使在这个故事中看似不近人情招人讨厌的杜丽娘母亲,我相信她也确实是为自己的女儿好,然而不知道这种封建礼教残害的正是自己的亲骨肉。站在那个时代的人的角度来看毕竟这样惊世骇俗的事情还是不要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比较好。

《牡丹亭》中比较著名的一幕应该是游园,正是因为这次游园给杜丽娘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一直以来,她一直被勒令做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闺阁小姐。她的人生道路早已是父母安排好的,她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毫无自由可言。直到面对丫头春香的“怂恿”,杜丽娘偷偷来到了后花园。风华正茂的杜丽娘从来都是表面柔弱顺从,内心却不甘于这般平平淡淡的生活的不寻常的女子。明媚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热情,压抑在心中的满腔热情喷涌而出,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生命和春天一样美丽。美丽的春天却无人欣赏,于是杜丽娘发出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感叹。这不仅仅是杜丽娘对美丽春景无人欣赏的惋惜,更是她对自己美好青春转瞬即逝,而又无能为力,不能自主的苦闷之情的抒发。这让我想到了一档比较著名的节目《变形计》。我一直不太喜欢这档节目,富裕的城市小孩和贫穷的乡下小孩交换。城市的孩子或许可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获得改变而农村孩子能获得什么?只有对自己命运不公的更加不满。同样的,杜丽娘在见识过这五彩斑斓百花争鸣的世界之前她或许可以像所有的寻常闺阁小姐一般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然而从黑白的世界突然到了一个彩色的世界接着又被迫被拉回黑白世界没有人不会感受到波澜。《游园》一出,有力地表达了汤显祖对封建制度扼杀美、扼杀青春的无情揭露和批判。《游园》是一个转折,是一个新的开始。

再想到《琵琶记》,两位女主角都闪耀着光辉,但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更喜欢《牡丹亭》。《琵琶记》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人物在我看来不讨喜:女主角赵五娘一味地隐忍着做一个孝媳贤妻;男主角蔡伯喈在父母遭受饥荒妻子辛苦度日的时候另娶妻子,而且里面的人物几乎都是散发着圣母光辉:女主角从不反抗地做一个人人称颂的贤良女子,即使面对另娶的丈夫也能毫不避讳地与另一个妻子做娥皇女英;男主角即使是一个渣男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表现他挂念父母和糟糠妻;牛小姐即使被欺瞒在得知真相后也就安然接受;牛丞相甚至最后为他向皇帝举荐让他升官。相比之下,《牡丹亭》不论在文学价值上和人物塑造故事表达上都比《琵琶记》好上许多。不仅仅是因为女主角能够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更符合现代人的想法,更因为全文中有着明显的对立面:迂腐、守旧而不知变通,封建礼教调教出来的典型代表杜宝夫妇和儒生陈最良;大胆、活泼、向往自由、个性解放的杜丽娘、柳梦梅、丫头春香。

丫头春香与《西厢记》中的红娘颇为相像。丫头毕竟与小姐不同,没有接受过多的封建思想教育,我相信她接受最多的就是服从。一个丫头能够像这样热情、大胆、天真、活泼,也具有自由的天性。《闺塾》一出中,作者通过春香俏皮可爱的语言和行为特点,对迂腐至极的老师陈最良进行了可笑的捉弄,不自觉中春香向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批评。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出彩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2]徐新敏·《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多重意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1月。

[3]何京敏·《“至情”女性杜丽娘的现代意识》·[J]《戏剧之家》·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