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付圣灵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机矿系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使电子系统呈现出复杂化,这就促使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方面往往存在着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这就促使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很久都无法掌握实际的技能,因此,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逐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开展多样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从系统角度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实际上,很多专业涉及到电子技术内容,但是不同专业对于电子技术的要求存在着差异性,在设计实训内容时,不仅需要考量到学生特点的适应性,还需要考虑到学生长远需求。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思维能力

引言:通过国内各高校在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本文阐述了作者所在院校电工电子类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优化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革初探。实践证明,初步改革确实有效提高了实际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多样化,专业间差异较大

一般高校在开展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时是面向全校理工科的学生,相对来说,专业较多,范围广。主要包括非电类机械制造,材料控制、能源、粉体、化工、生物工程、食品科学、环境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电类的包括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与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侧重点不同,学习特点和状况也不同。

1.2实验平台的实践环节薄弱,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由于缺乏实验课程设计的实验平台,实验课程设计只是进行理论计算或计算机仿真。导致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设置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一方面电工电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所学的有什么用途。传统的实验实验课程是以“电工电子器件—焊接训练—组装收音机”为知识主线,实验课程内容简单化,学习方式课堂化,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过分强调了这门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教学中表现出理论与实践的严重割裂,课堂教学抽象深奥,在实际应用过程时却不知如何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有余力的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受到制约,综合能力得不到发展。

1.3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传统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方式影响促使传统教学主要是粉笔与黑板教育方式,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课堂氛围枯燥无味,这就促使学生实际学校效率并不高。再加上经济条件上的限制促使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设备不足的现象,这就促使教师很难有效的掌握实训教学节奏,课堂纪律并不是非常理想。

2现状与背景分析

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应用性,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思维方式,加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随着新器件、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几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在电工电子实训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比这些学校,我们学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滞后和实际应用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虽然电工电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学生不知道所学的有什么用途。

另一方面,实践环节薄弱,实验平台的教学能力较差,如缺乏实验课程设计的实验平台,实验课程设计只是进行理论计算或计算机仿真。对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着以工程技术导向,以工程应用为主线,对电工电子实验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习思路、增强工程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对其他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着示范和引导作用。

3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策

3.1建立不同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

面对全校多专业电工电子实训的情况,我们将实训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分为基础型、专业型和能力拓展型。焊接技术训练以及收音机的组装,实训时间一般为一周。电类专业的学生对应专业型和能力拓展型,专业型的学生在掌握基础型的基础之上,将电工电子实训内容和本专业电工部分知识相结合,将电子电路设计和系统工程设计融合到一起,实现一套完整体系的实训项目,最终达到设计能力培养的效果。实训周期一般为两周。能力拓展型的则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对电路设计有浓厚的兴趣和钻研能力,一般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合企业实际应用,设计、制造符合要求的电子产品或者相关控制电路,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竞赛或者是科技活动等方式,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应从更新教学观念做起,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否则,很难达到教学方法的彻底改进。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是典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每节实训课的重难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遇到问题学会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学生在实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实训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如果学生遇到问题不加思考,老师就帮忙替他解决了。学生会越来越依赖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就没了激情,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例如,在做受控源电路实验时,电流表没有显示数据,学生自己看看找不出原因,就请教老师,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让他检查电路有没有接对,学生对照原理图检查一遍发现没有问题,老师在这个时候提醒学生,理论上接对了不行,应该用万用表导通挡块测量线束是否有问题,结果真的发现是线束的接插件出了问题。经过这个实验以后,在碰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学生自然知道怎么去处理,而这种善于思考的习惯也会让学生牢记不忘。在实际的电路设计过程中,每一步电路都是需要深思熟虑并认真检查的。

3.3增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有必要结合实习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技术培训,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工程实践技能;实习内容要与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挂钩,实习内容和实习由学生专业进行;实习内容与学生学习专业相结合,实习和实习内容按学生的主要科目安排,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于焊接实践,加强基础焊接技能和实践操作培训,加强现代生产技术(CAD和CAM)的实践培训,深化理论实践,促进实践与专业有机结合。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作者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在了解国内各高校在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电工电子类理论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从目前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改革实践表明,改革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统一的规划下,已经为后续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晓林.浅谈高职院校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新通信,2013,15(23):12-13.

[2]惠艳荔.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多模式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改革[J].电子制作,2013(20):86-87.

[3]王晓荣,庄艳,庄文玮.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03):14-15.

[4]刘旭明,杭阿芳,赵国树,吴敏.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工电子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12):91-92.

[5]王成华,胡仁杰.深化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2(0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