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探析

柯树林

柯树林/湖北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决策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十分值得思考。财务管理是以企业资金及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中有着独势的优势。本文从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遵循原则和组织实施三个方面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所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财务管理;能力;学生;教师

案例教学法,起始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如某一特定事例进行互动式探索过程。目的是锻炼学生在某些既定约束条件下,如有限的时间、有限的信息和大量不确定性条件下,运用智力和情感,面对复杂问题做出关键性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实证研究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财务管理是以企业资金运动作为研究对象,涉及资金的筹集、投入、营运和分配等多种企业经营管理环节,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理论性及实践性的学科特点使得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案例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上的障碍。在开展案例教学的问题上,有的教师认为开展案例教学无非是给学生布置两选题,实质是一种“放鸭式”教学,无法和传统教学严谨性相比。同时,学校主管部门多将案例教学法看做实验课,认为其劳动强度低于课堂理论教学,往往在计算工作量时打折计算,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

(二)适合的案例较少。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使用的财务管理案例主要来源于国外案例教材,由于其内容丰富、系统成熟,具备一定借鉴作用,但由于我国企业主管观因素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案例适用性不足,而国内相关案例教材较为缺乏,教师自编案例也受到诸多条件限制,较难实现。所以由于在案例选择和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案例与实践未能实现紧密结合,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收效甚微。

(三)教师素质的障碍。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成长经历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财务管理实践经验,对具体的实践业务环境也只是感性认识,本身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分析案例活动是底气不足,加之不少教师多年从事会计课程的讲授,知识面相对狭窄,在面临实际案例分析时所给出的解释缺乏信度,理论支撑不够。这样间接影响案例教学效果。

(四)学生参与度不够。案例教学突出个性化教学,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而现实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随着高校扩招,班级人数少则六七十人,多则上百人,如此多的学生使得案例教学组织起来异常困难。还有,相比本科生而言,高职高专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参与度不够,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讲授,不主动、不积极或不敢对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常常使案例教学出现冷场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设计案例教学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案例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分析学生未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此来确定专业案例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在设计案例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就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学生的需要,既注重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强调应对复杂经济环境、处理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

(二)实用性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安排案例教学内容,强调满足社会需求,学以致用,特别是作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要抓住培养学生社会急需的技术应用能力这个关键,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三)启发式原则。要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自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发挥发教性思维,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充分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的同时,亦要保证案例讨论的大方向,最后,更应由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性总结。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一)教师的组织。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既依赖于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条件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作为案例教学过程主导的教师要在现有条件下认真做好事前组织、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等一系列工作。案例教学同不于传统而授,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理论素养,还要注意各种案例素材的积累,并善于从中汲取对财务管理学习有关的背景材料。要对课堂进行充分设计,包括:案例讨论应达到的效果,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计可能发生的情况等。需要讨论的案例需要提前发给学生,让其有充分的时间为案例讨论的开展进行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撰写发方提纲。

(二)学生的组织。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分析案例、讨论辩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作为决策。案例教学中,学生的组织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应从企业决策者的角度去理解案例的发生指导,出现的问题及症结所在,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通过独立的思考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最后,学生要完成对案例的总结性陈述。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决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具体的形式,可以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愿结合基础上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大概五六人,让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较高的学生与较低的学生搭配成组,相互交流学习、互补长短。在分组基础上,每一小组应该选出召集人,召集人的职能是该小组的组织者,小组结论的宣讲人及辩论主题。教师作为观察员、提问者、引导者、控制人和最后结论总评判人。

(三)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报告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师归纳本案例所运用的知识点、讨论的难点及重点,指出学生讨论中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教师做完总结后,应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这一环节操作中,教师应明确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学生在报告中充分提出并讨论本人(或本小组)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总结案例分析讨论中的得失。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案例教学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应用性的管理科学领域,和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积极作用,笔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教育界的同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案例教学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使案例教学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陈四清,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7

[2]陈玉荣,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初探,财会月刊,2004.10

[3]张亚连,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补探,财会通讯,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