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黄姣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18个月,研究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矫正最佳情况,术前、术后的不良反应及眼压情况。结果:术前术后患者的最佳视力矫正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眼压值(26.9±18.9)mmHg,术后眼压值(11.4±4.0)mmHg,术前术后患者眼压值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水肿7例,给予药物治疗后,一星期内恢复;虹膜炎症反应11例,给予药物治疗后炎症渗出物吸收。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临床效果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眼病,临床常见青光眼类型有: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其中闭角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白内障是导致青光眼发生的原因之一,两种眼科疾病在治疗上出现两种不同意见,即分开治疗还是联合治疗。常规的抗青光眼手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不仅出现眼压不能有效控制和浅前房及滤过泡瘢痕化等不良反应,同时加速白内障形成。随着眼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提高,以及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操作娴熟应用,在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疾病有了新的发展。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视力0.05~0.3,晶状体核硬度Ⅱ~Ⅳ级。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57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71.5±4.5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右眼28例,左眼12例。

1.2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由我院同一资深医生给予手术。采用浓度为0.4%盐酸奥布卡因眼液表面麻醉3次;3mm透明角膜切口进入前房;注入粘弹剂维持前房,连续环形撕囊,晶状体核及皮质都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抛光,植入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前房角部注入粘弹剂分离闭塞处房角,利用抛光器轻压虹膜根部360o;侧切口处回复前房及眼压后关闭切口。

1.3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白内障疗效评定标准,术后随访18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眼压情况、最佳矫正视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2和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最佳视力矫正术后有35例患者的视力有提高,5例患者视力<0.1。术前术后患者的最佳视力矫正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眼压患者术前用药后眼压最小值9.0mmHg,最大值60.9mmHg,平均值(26.9±18.9)mmHg;术后眼压最小值3.9mmHg,最大值18.1mmHg,平均值(11.4±4.0)mmHg,;术前术后患者眼压值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情况术后角膜水肿7例,给予药物治疗后,一星期内恢复;虹膜炎症反应11例,给予药物治疗后炎症控制。

3讨论

原发性急、慢性青光眼的病理特征有浅前房、房角窄、小角膜、晶状体较厚、相对位置较前等[2]。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随之发生变化,如晶状体面积增大、硬化、浑浊,眼前段空间变狭窄,晶状体前移位置与虹膜的接触面增大,后房的房水排出阻力随之增大,形成瞳孔阻滞,虹膜周边膨隆,房角关闭引发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选治疗方法,则是手术治疗[3]。相关医学报道,亚洲人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发人群,病因是瞳孔阻滞[4]。相关临床资料显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也得到证实。

随着白内障和青光眼联合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乳化术能有效降低眼压;①利用超声乳化术中的灌注液的压力以及粘弹剂挤压可分离粘连房角或房角的重新开放;②灌注产生波可引导睫状体分泌功能降低;③使用薄的人工晶状体置换原有较厚的晶状体,解除瞳孔阻滞,减轻了房角压力。角房分离术使周围新鲜粘连的房角再次开放,增加了房水的引流。两种手术的联合应用,减少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同时又达到降眼压的目的与恢复视力的作用。白内障的摘除为中央前房深度增加明显,让瞳孔缘和晶状体平面后移,有效解除了瞳孔阻滞,用时角房也得到开放。经过术后18个月的随访记录发现,患者的眼压得到有效控制,视力恢复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下,而并发症情况轻微,经治疗均得到恢复。

综合上述,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阙鹏志,梁品琪,梁策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2273-2274..

[2]刘永华,田垠,谢艳冰等.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在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5):370-372..

[3]许琰,张兴儒,周欢明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J].上海医学,2009,32(2):136-138.

[4]詹田兰.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