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居改造乡村民宿的设计新生周中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旧民居改造乡村民宿的设计新生周中浩

周中浩

重庆市设计院重庆市400015

摘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缓解繁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改变思想观念,选择在节假日回归田园,亲近自然;随着近年来离家务工人员的增多,乡村成“空巢”,使得传统民居呈现出无人居住状态;乡愁呼吁下返乡创业者逐渐增多。乡村民宿、农家院等由此产生形成一股“民宿热”。这些旧民居大多与当地自然环境匹配、协调。在现有的自然环境下,如何充分地原有的老旧民居,将其塑造成独特的乡村民宿建筑,从而达到吸引游客观光、留宿,因此。民宿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推动民宿发展,既带动乡村经济,又解决乡村人口大量流失问题。本文通过对乡村民宿外部环境、内部空间以及建筑细节的研究,探讨出乡村民宿改造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旧民居;改造;乡村民宿;建筑设计

一、民宿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关于民宿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有研究说来自日本的「民宿」,也有的说来自于法国。探究民宿一词,更多的是来自于英国。公元1960年代初期,英国的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民宿,当时的民宿数量并不多,是采用B&B(BedandBreakfast)的经营方式,它的性质是属于家庭式的招待,这就是英国最早的民宿。

在国内,民宿在台湾的发展具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大规模民宿发展的地区是垦丁国家公园,时间约在1981年左右。当初是解决住宿不足的问题。只是一种简单住宿型态,没有导览或餐饮服务。[1]后来的“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将其空闲房间,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或直接到饭店门口、车站等地招揽顾客,以此作为家庭副业收入。乡村民宿以它独特的乡村文化为内涵,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没有旅馆或饭店的奢华环境及周到服务,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

早期民宿的经营,大都是以家庭副业的方式,随着“民宿热”的风潮掀起,原本被定义成家庭副业的经营模式,逐渐换汱成家庭主业经营模式,因此如何在民宿风潮中争夺一席之地成为民宿改造建筑设计的重头戏。

二、乡村民宿的主要特色

民宿最大优点就是浓重的乡土气息。将旧民居改造成民宿,既要保留乡村建筑独有的本土性,使其在乡村的自然环境中不至于太突兀,又能在此基础上具有创新的特点,在求新和需旧中达到平衡,才能打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民宿。

本土化;乡村民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都是乡村民宿得以生存的根本基础。因此在进行乡村民宿要改造结合当地特有的人文景观、地理环境,充分体现乡村民宿所特有的怡人环境,让民宿旅游变成种文化体验。

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乡村民宿在文化体验的同时,也要在居住空间上下功夫,民宿虽不同于高档饭店、酒庄独特的奢华,但可以用足够的生活空间将其营造成精致的生活氛围,既有乡土气息,又不失雅致。

多元化:随着民宿旅游的逐年发展,顾客的需求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可能是纯粹体验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有的可能是为了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一些具有主题特色的民宿风格,体现其多元化的消费新体验。

三、民宿改造的建筑设计

针对旧民居进行改造,不只是对于建筑进行改造。乡村民宿改造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内的建筑设计,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将民宿本身融于自然中乡村生活及环境,独特的并且将其改造成适合商业经营的乡村民宿,并且从各个方面凸显民宿特色的建筑。

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外部环境融合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自然气候,当地的文化理念结合建筑物本身的形式、特点、设计精神而融合成。旧民居改造过后的民宿建筑,真正地和周围自然环境融合成整体,同时对民宿周边进行重新的规划,从建筑设计样式,用材,颜色及突出的文化主题都要时刻反映乡村民宿文化特色,[2]让游客有种身处乡村自然之感。

选择旧民居将其改造成乡村民宿,第一个必须思考的就是旧民居处于的外部环境,只有存在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乡村民宿才能得以发展,充分借助本地固有的生态、气候资源,才能够促使民宿快速的发展。改造过程中尽可能的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本地文化特点,将保护和凸显所在地元素当做基础,同时打造一个和谐的乡土文化特色。

第二内部空间的整合除了民宿外观设计,内在的居住空间尤为重要,对民宿进行改造,重新在空间上进行科学的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给人以视觉享受,除去基本的生活空间,还需要根据不同人群需求,营造出新空间体验。

乡村旧民居大多为居民居住,改造成民宿,功能有所区别,生活空间也应考虑的更全面,除去基本的住宿空间,餐饮空间、适应的公共休息场所,还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对民宿生活空间进行创新式的增添,例如“茶室”“咖啡厅”“水吧”等附加生活空间,也可以增加“棋牌室”,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方式。

乡村旧民居除了水平空间的延伸,在纵向水平上也可以有所突破。可以在原有平房的基础上加类似复式的架构,使用家具、楼梯可以增加视觉空间,或是形成双层挑高的公共空间,给住客营造一种宽大明亮的公共空间,也可以在有效利用墙上空间,设置隔层小空间,以便摆放小物件,有效利用已有空间。[3]

第三细节决定风格出色的民宿建筑需要在细节上体现,民宿的角落,装饰,物件均可以表达民宿主人的情怀和当地的文化特色,居住到民宿里,细节的处理表现的相当重要,快速的生活节奏也让人们开始对细节的重视,房间的生活便利设计,卧室与厕所之间的距离,卧室的露台、房间物品的陈列摆设是否符合普通人的生活习惯,针对老年人游客是否具有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些问题在改造的过程中都是值得注意的。

对旧民居建筑细节的管理做到和谐统一,改造之后的民宿要充分展现建筑物自身的味道,又要增添现代生活元素,将其融合,形成一种民宿居住新体验。

具体可以在以下方面改进:

符合当地特色文化的旧物既有种怀旧的感觉,又能增添品味,选择具有实用性的旧摆件或者是利用一些已经废弃的物品重新利用,也能营造出不同的趣味体验。例如废弃的多彩瓶盖可以用来装饰水吧的吧台,破旧的船头打造成花架,似颓败之感,其更生情趣。此外一些老旧的电视机、钟表,具有古典特色的藤条家具,针纺编织物品作为客厅摆件也会使民宿空间增添怀旧、复古的闲适心情。

另外,建筑材料及颜色选取,优先利用自然中既有的材料,既经济方便又能更好地和周围环境融合,石头、沙子、青瓦或竹子、树木,通过巧妙的设计,再加上适当的现代建材。让民宿“隐藏”与自然之中,更显神秘独特色彩。

结语

乡村民宿以旧民居为基础,结合当地人文特色适当加上现代元素,融合成独特的住宿体验。不但是对乡村旅游的推动,更是对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宁.旧建筑的改造和利用[D].重庆大学,2002:1-104

[2]杨珍珍唐建老宅新生-旧民居建造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探析[J].学研探索2017(05)

[3]李昊.民居建筑的整旧与创新——对上海“新天地”旧城改造的思考[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10:16-20.

[4]张海涛.旧民居改造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探析[J].防护工程201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