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析前检验的质量控制

/ 1

浅谈分析前检验的质量控制

李文权

李文权(黑龙江省伊春林业中心医院黑龙江伊春1530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0-0317-02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可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部分,分析前质量控制常被忽视。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应严格管理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转运处理等部分。现就分析前检验的质量控制浅谈如下。

1标本采集前病人的准备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医护人员应了解标本采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因素,提出采集前及采集时间的具体要求,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1运动的影响强烈肌肉运动会引起血中某些成分浓度的改变,如:乳酸、AST、ALP、LDH等升高,故应在抽血前24h不做剧烈运动。

1.2饮食的影响

1.2.1采血前应禁食12h,因蛋白饮食可使尿素氮、血氨、尿酸升高;高脂肪饮食可使甘油三酯大幅度升高;3h后才能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而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增加。饮酒可使乳酸及尿酸升高;检查血脂、粪便隐血,需要患者素食3d后采集标本。

1.2.2空腹时间(超过16h)影响血液化学成分,饥饿时血糖、血清白蛋白、补体C3、转铁蛋白质含量下降,而血清胆红素因清除率减少而升高。

1.2.3特殊试验的饮食要求,测定葡萄糖耐量时,应详细告诉病人何时服用葡萄糖和服用的量,何时开始记录时间,何时抽血,服用糖后应注意休息,减少运动,避免影响测定结果

1.3采集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有些检验结果可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如WBC早晨较低而下午较高,促肾上腺素(ACTH)及皮质醇的分泌,高峰在早晨,以后逐渐下降。入睡后,生长激素短时间内达到高峰,而此时皮质醇浓度最低。血清铁及胆红素在清晨最高,血钙中午最低。性激素的日周期变化最为明显;血胆固醇在经前最高,排卵期最低。采集静脉血做细菌培养时应在使用抗菌素之前采血。

1.4药物的影响很多药物可使检验结果增高或降低。如咖啡因可使血糖和胆固醇增高;维生素C可使乳酸脱氢酶降低;左旋多巴可使肌酐、AST结果升高,排泄在尿中可使葡萄糖测定结果偏低等。因此,在采血前应尽可能停服对实验有干扰的药物。

2标本的采集采集标本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采集前必须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化验单是否一致。采集血标本的护士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无菌操作,以防交叉感染。

2.1采集体位的标准化站立、坐、卧位的姿势采血结果是有区别的。直立位采血时肾素、,醛固酮、肾上腺素、血管紧张时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有所升高。比较检验结果时,要考虑到体位的影响,建议采血体位标准化。取血时以坐位5分钟后取血为宜,以保证血液相对平衡,避免体位的影响。

2.2静脉采血操作的标准化(1)止血带使用时间应少于1分钟,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会改变静脉压力,影响检验结果。如止血带使用3分钟,ALB、Ca、ALP、AST、CHO等浓度可分别升高5%~10%BUN浓度降低4%。另外,会使血液淤滞,局部缺氧,造成乳酸和血钾假性升高。血PH下降可导致钙、镁从结合蛋白中游离,使游离钙、镁增加。(2)抽血时和将血液打入试管时速度都不要太快,以免溶血。在输液时不要在同一肢体取血,应在对侧肢体取血。溶血释放出来的腺苷酸激酶可以影响CK总活力测定,干扰CK同工酶电泳测定。学小板破坏可使血清钾、镁、酸性磷酸酶升高,粒细胞的破坏可释放多种酶。

2.3正确选择抗凝剂常用的抗凝剂有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肝素等。含有钾、钠的标本;EDTA、草酸钙、氟化物等不能用于测定酶和用酶测定的标本。用含有EDTA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血后,如果血量少,EDTA的浓度达到2.5mg/ml,可导致中性粒细胞肿胀分裂崩解,影响检验结果的测定。

2.4尿液标本的留取做尿常规检查时,一般应尽量留取新鲜晨尿,虽然其他随机留取尿液也可,但应以中段尿为好。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避开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用于常规化验的尿液应取20ml左右,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留取,以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为好。留取尿液后应尽快送实验室检查,时间过长导致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影响结果的准确。

2.5粪便标本的留取做便常规应留取蚕豆大小的一块送检,并注意选取有脓血或其它外观异常的部分。取标本时应注意粪便的颜色与外观,并向医生叙述,必要时应留给医生观看粪便的形状、外观和颜色,因为这些内容对某些疾病的鉴别和诊断有一定价值。做便潜血试验尽量要求三天内不食瘦肉类、动物血类、含铁剂的药物等食物,避免出现干扰。

3减少标本的运送、处理时间由于血细胞的代谢、蒸发、化学反应、渗透压、气体逸散、温度等因素会影响标本的质量,标本采集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存时间,尽快处理和检测。

采血时尽量用封闭真空采血管采集,以减少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