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障碍的病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 3

儿童学习障碍的病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梁淑芬穆莉芳

梁淑芬穆莉芳(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儿科黑龙江大庆163001)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089-03

学习障碍(LD)是指特殊性学习障碍,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的诊断标准[1]:特定的学习技能损害达到临床显著程度,较应用水平相差一年以上或标准成就测验低于p20;损害具有特定性,即无明显智力低下;损害必须是发育性的,即上学的最初几年已存在;没有任何外在原因可以说明其学习困难;不是视、听觉损害或神经系统损害的结果。儿童学习障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生理、认知、情绪等多个领域,学习障碍儿童也属于一个异质性极为突出的群体,国外报道,儿童在校发病率为20%-25%,男女比例4:1;国内报道为13.2%-17.4%[2、3],男女比例2:1。对学习障碍病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该类儿童解决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儿童学习障碍一直是医学界、心理学界、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近几年,在国内外学者们不懈探索努力下,已有很大突破,现综述如下。

1生物学因素

1.1遗传因素:研究发现[4]学习障碍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父亲传给子代的比例是40%,母亲传给子代的比例为35%;在LD一级亲属中,LD的发病率可达45%。近年来,LD遗传因素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LD的遗传因素具有由多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同一性状的特质性。

1.2解剖生理及发育异常:研究发现学习障碍儿童阅读障碍的病因主要是大脑半球结构及功能异常[5、6],某些LD患儿存在第三脑室扩大,左右脑室不对称,左右额叶对称性异常,脑白质区高吸收现象;阅读障碍患儿右侧间脑灰质和左脑后侧部言语中枢以及双侧尾状核体积缩小。另外研究还发现,生理上的晚熟也是LD的高危因素,一些儿童入学时生理条件尚未成熟,适应能力差,易产生LD,继而导致情感问题的出现。对于一些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追踪调查发现,其发展模式较正常儿童有很大差别,其认知能力偏异与LD儿童相似。

1.3气质因素:LD儿童具有一定的气质特征,赵迎红[7]等研究表明,学习障碍儿童中难养型的比例远高于正常儿童,这类儿童心理活动特点是生物活动规律性差,活动水平总是在变,对环境适应慢,对新刺激的反应强烈,注意广度高但坚持性差,心境质量常常是消极的;在气质维度上,学习障碍儿童的活动水平更高,规律性更差,适应性更慢,对事物的反应更是消极退缩。针对LD儿童的气质特点,我们通过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对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干预,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学习。

1.4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研究发现异常脂肪酸代谢可能与LD发病有关。人脑的神经细胞主要是由磷脂构成,在磷脂中必须的功能成分是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中最重要的、最具有生物活性的是DHA、EPF和AA。Kitajka等[8]报道小鼠在喂食含EPA、DHA丰富的鱼油后对其基因表达进行研究,发现55种基因表达被激活,47种基因表达被抑制,这些变化了的基因调控包括突触可塑性、酶的活性,包膜之间的联系、信号传递、离子通道的形成、能量代谢,说明PUFA在维持正常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起重要作用。在动物实验中还发现DHA能够改善学习能力,并在视觉系统中起重要作用。LD儿童可能存在PUFA含量的不足,但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1.5神经递质异常:研究表明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与LD的发病有关。生物胺神经递质有保持神经突触数目正常的功能,这在获得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9],对大鼠注射药物使其脑内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浓度下降后测得大部分海马回路发生突触联系的区域神经突触密度下降,然后对这些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验,证实其记忆获得能力受到了明显损害。LD是否与神经递质异常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2智力因素

臧玉玲等[10、11]研究发现LD儿童智力水平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显著性,且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分离现象在LD儿童中较常见;在分测验中,除常识、词汇与正常同龄儿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分值均低于正常儿,说明LD儿童存在智力结构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可做为判断一侧脑功能障碍的依据之一。VIQ、PIQ不平衡反映了围产期某些因素致左右大脑侧化不全,影响了脑半球的潜能。

3家庭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的某些特征与LD儿童的行为、心理问题有着相关关系,家庭环境不良因素可导致LD。王瑜等[12]选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110名LD儿童和110名学习优秀儿童进行评定,结果LD组在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独立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控制性没有显著差异。将家庭环境因素与行为、自我意识、个性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知识性低的儿童易有行为问题,儿童自我意识水平也低;家庭亲密度和道德宗教观得分越低,独立性和控制性得分越高,儿童越有精神质倾向。

了解LD儿童的基本病因,可采取相关的干预策略,目前主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3.1行为干预方式: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操纵环境刺激或行为后果而加以改变。行为干预方式既包括直接针对儿童学习困难本身的代币制、行为契约等方法,也包括针对特定学科的一些特别的教学程序。这些是针对学习障碍问题较早形成的较为完善的一类干预方法。

3.2认知-行为干预方式:认知-行为干预方式强调学习障碍儿童自己形成主动的、自我调控型的学习风格。个体自身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行为的出现并不单纯取决于环境刺激或行为后果,而受其自身认识评价系统的影响。学习障碍学生所具有的潜能与实际表现间的差距,在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消极被动的,不会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果提高其策略使用的水平,学习障碍的学习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3.3同伴指导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的训练模式,这种模式是让一个学习障碍儿童帮助另一个学习障碍儿童,或让学习障碍儿童的同伴(正常儿童)帮助他。该方法既适用于对课程内容的课外辅导,同时对学习障碍儿童社会技能的训练也有效。

同伴指导模式的进行首先需要抽取部分儿童作为指导者,把这些指导者介绍给他们的学习障碍同伴;然后对指导者进行特殊的训练教给他需要给学习障碍同伴教授的内容及方法;接着安排同伴指导活动,一般一周一次。同伴指导模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但更多情况下采用几个指导与几个同伴共同活动的形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负责组建同伴群体,训练指导者,还要监控同伴指导活动的进行,以确定是否要对指导者进一步训练,或对被指导者进行额外的辅导。对指导者的训练程度一般要保证指导者自己可以解决所要传授的任务或问题。研究表明,同伴指导法可以较大地促进学习障碍儿童的主动性,提高训练双方在课程学习及社会技能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改善学习障碍儿童在学校中的社交地位,重塑其自我概念的有效途径。

3.4神经系统功能的训练:神经系统功能的训练也就是心理过程训练,这是从心理过程障碍说的病理机制假设出发而设计的学习障碍干预方法。学习取决于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而这些高级功能实现是以基本的感觉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因此,对基本心理过程进行训练就可以改善脑功能,进而提高学业成绩。

“感觉统合训练”的神经系统功能训练法在我国得到一定范围的使用。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善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克服学习障碍的问题,使儿童自动形成顺应反应,促成其对感觉的组合统一。当儿童自己寻求某种活动并可以自控时,感觉统合便形成了,儿童的学习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增强。

3.5生化与药物治疗:生化与药物治疗是假设儿童的学习障碍问题因其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病理问题,如轻微脑功能失调、大脑半球优势受损、脑结构异常等造成的,因此,采用药物治疗首先控制和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病情,进而改进其学习状况是很有效的。

从生化角度讲,人们曾通过限制饮食(如人工色素、香料等添加剂),服用维生素,补充锌、铜等微量元素,试图改变机体的功能。从药物学的角度说,目前人们所用的药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等;另一类是抗抑郁类药物,如丙咪嗪等。对于这些药物的用量,家长应在儿科学专家指导下确定是否应用。

3.6改善家庭环境:家长要给学习障碍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增进与孩子的交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综上所述,学习障碍儿童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雪荣,主编.现代儿童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5-161.

[2]金兴明.学习困难综合症[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2):102-103.

[3]季卫东.学习困难儿童认知功能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13-214.

[4]RICHARDSONSO.Historicalperspectivesondyslexia.LearnDisabi,1992,25(1):40-47.

[5]FISHERSE,DDFRIESJC.Developmentaldyslexia:geneticdissectionofacomplexcognitivetrait.NatureReviewsNeuroscience,2002,3(10):767-780.

[6]LARSENJP,HOIENT,LUNDBERGI,etal.MRIevaluationofthesizeandsymmetryoftheplenumtemporalinadolescentswithdevelopmentaldyslexia.BrainLang,1990,39(2):289-301.

[7]赵迎红.学习困难儿童智力与气质类型调查[J].医药世界,2009,11(6):286-287.

[8]KITAJKAK,PUSKASLG,ZVARAA,etal.Theroleofn-3polounsaturatedfattyacidsinbrain:Modulationofratbraingeneexpressionbydietaryn-3fattyacids[J].ProcNatlAcadSciUSA,2002,99(5):2619-2624.

[9]NOBUOO,MASAAKIN,NAOKON.Abiogenicamine-synapsemechanismformentalretardationand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J].BrainandDevelopment.2001,23(S):11-15.

[10]臧玉玲.学习困难儿童病因和智力结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1):28-31.

[11]王淑玉.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及行为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9(8):90-91.

[12]王瑜.家庭环境与学习障碍儿童行为、自我意识、个性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4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