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训练的生物化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速度训练的生物化学初探

秦冰柯

(鹤壁市高中458000)

摘要:速度训练为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其生物化学特征,有助于我们高中生掌握正确的速度训练方法,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本文首先分析了速度训练的生物化学基础,阐述了速度巡林的生物化学训练原理。重点从最大负荷法、无氧功法、乳酸能商法三方面出发,对以生物化学知识为基础的速度训练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提高速度训练的合理性,改善训练效果。

关键词:速度训练;生物化学;乳酸;最大负荷;无氧功

前言: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我们高中生身体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体育运动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速度是评价个体运动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速度耐力则指人体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当我们处于运动状态时,身体内的糖酵解供能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速度。可见,为提高速度训练水平,有必要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1速度训练的生物化学基础及训练原理

1.1生物化学基础

在我们学习的生物化学知识中,糖酵解为主要内容之一。糖酵解供能的过程,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在这一环境下,我们身体中的糖会氧化分解,并生成乳酸。糖分解的过程,也是能量释放的过程。我们运动的过程中,能量的供应主要包括两大物质,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依据进行排列,两大物质分别为“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以及“糖酵解”[1]。为了达到一定的速度,上述两大物质会自我们运动开始时作用于身体,为速度的增加提供足够的能量。当我们以最大的强度运动30s~60s时,我们身体内的糖酵解供能同样会达到最大。在此之后,糖酵解供能会逐渐下降。因此,为了提高速度,必须充分掌握糖酵解供能的规律。

1.2速度训练原理

以生物化学知识为基础的速度训练原理,包括乳酸耐受力原理、最大乳酸训练原理两种。以乳酸耐受力原理为主,我们忍受高乳酸的能力,是决定高速度训练延续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2]。因此,为了提高速度训练水平,我们有必要进行乳酸耐受力训练。常用的乳酸耐受力训练方法,以800m与1500m跑步、200m以及400m游泳为主。除了上述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羽毛球训练的方法,不断进行超量负荷训练,提高我们的乳酸耐受力。通常情况下,第1轮练习后,身体的血乳酸量会达到12mmol/L。这时候,我们需要休息4min~5min,待血乳酸有所下降后,方可继续训练。如此反复练习,才能使我们逐渐适应高乳酸,在提高速度的基础上,使我们能够更长时间的保持高速运动的状态。

2基于生物化学知识的速度训练方法

2.1最大负荷法

最大负荷法为基于生物化学知识的速度训练方法的一种,将其应用到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我们的乳酸耐受力,提高我们的速度。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400m跑步,并将跑步的时间控制在40s至60s之间。跑步时,前10s我们的供能来源以磷酸原为主,此后才是糖酵解。所以,我们需要适当延长跑步的时间,并在跑步后测量血乳酸,以判断糖酵解是否能够良好的供应。如果运动后血乳酸为14~18mmol/L,则表明糖酵解供能较好,表明我们拥有较高的速度训练潜力。反之,则表明能力较差,需进一步加强乳酸耐力训练,方可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

2.2无氧功法

除了最大负荷法外,采用无氧功法进行速度训练,同样能够为我们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例如:我们可以将运动的时间设置为45s,运动强度可以根据个体的性别进行调整。运动45s后,我们需要立即对个体的血乳酸浓度进行测定,并将测定值与运动前的数值相互对比。通过对两项数值之间差异的观察,便可了解到个体的无氧耐力水平。如果我们运动后的血乳酸变化浓度较大,则表明我们的糖酵解供能较好,无氧耐力较高。这一部分人群的速度,也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反之,如果我们运动之后的血乳酸变化浓度较小,则表明需进一步进行无氧训练。

2.3乳酸能商法

采用乳酸能商法训练,可以使我们掌握自身目前所处的状态,从而更加科学的进行速度训练,使训练效果得以改善。例如:我们可以在自行车上运动45s,在此过程中,需要记录我们运动的总功率,以及运动前后的血乳酸。将总功率除以运动前后血乳酸的差值,便可以得到乳酸能商。乳酸能商指标,反映的是我们在极量负荷运动中糖酵解的供能能力。该指标越大,供能能力越好,我们的速度便越高。因此,如运动结果显示乳酸能商较小,则表明我们的速度仍有待提高,需要适当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强度,方可进一步提高速度,提高训练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速度训练的本质在于乳酸耐力训练。以最大负荷法、无氧功法以及乳酸能商法为基础,从生物化学的角度进行速度训练,能够为我们未来的运动过程提供参考。我们高中生在接受速度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分析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学会利用多种方法,改善自己的训练效果,最终达到提高训练方法科学性、增强自身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枝尚,陈浩,林文弢.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26(02):18-19.

[2]王志军,潘利萍,周正荣.应用划频-速度关系结合生物力学与代谢进行自由泳训练的效果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02):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