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EEPO”有效与“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3

浅析“EEPO”有效与“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朱其芳

朱其芳(钦州市钦南区那彭中学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而“教师的作用不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并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所以我们应该倡导优化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本文对“EEPO”有效与“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浅析,以便更进一步的实施教学。

【关键词】浅析;课堂教学;“EEPO”有效教学;“271”高效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今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减轻学生负担。“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不能单纯靠减少作业数量的做法,更不能因此降低教育质量,为此,教育界掀起了课改的热潮。伴随着课改的推进,“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理念越来越令人关注。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所获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能学好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课堂上的有效、高效教学。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采用“EEPO”有效与“271”高效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以下的浅析。

1.“EEPO”有效教学模式

EEPO是“教育效率与过程优化”的英文缩写,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简称有效教育。是集中西方最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经创始人盂照彬教授重新整合、创新,并在近1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精华之作。它为理想的素质教育和现实的应试致育找到了平衡点,能有效地把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西方最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应试教育所追求的东方最擅长的知识性有机结合。它的核心理念是几个有效,时间有效、资源有效、教学效果有效。它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教育教学方法,三维一体的系统操作性。EEPO模式的构建,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只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缺乏自主探索精神、忽视各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上的宏观调控,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讲究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1.1动起来,激发学习热情;兴趣,是学好知识的最好老师。因此,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能自觉去钻研,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我们要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渗透于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可避免枯燥无味而且有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而EEPO模式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的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对小组品质进行训练和培养。分组一般为2-6人/组,可以选人多或人少,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在小组内,每个人都要认真,无论是读、写、看,还是说、做。若某一学生稍不用心,整组就无法完成下一环节的任务,所以每个学生都要充分的动起来,正真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小组学习,体现了教师由以往的掌控主权,变为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整节课主要是学生在活动,教师讲课不超过十分钟,这种形式比教师单纯讲的效果要好得多。学习中采用小卡、中卡、大卡的形式,学习效益可提高7到12倍。所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学习并用学习卡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强化次数上升,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成果展示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小组活动成功与否的最好手段,通过小组汇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竞争精神。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总结和归纳法自己的学习收获,一起分享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汇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而确定下一步的教学。

1.2转变模式,教师的轻松授课;在有效教育中更看重的是在教学中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让老师教得轻松,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自身感兴趣的领域。

采用“EEPO”课型方式,如要素组合、“平台互动”等方式上课,教师就不单是以往单纯的传授、解惑者了,要学会恰当的引导和控制学生课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到自己位置,获得自身价值的肯定,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评点他人观点,接受他人意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人生观。昔日“听话”的课堂变成了“对话”的课堂,“教室”变成了“学室”,“教师”变成了“导师”。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点拨形成的立体思维网络,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希望,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了。教师通过组织形态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大组活动来调节学生看、听、讲、想、做、动及静之间的转换,不断强调学生的这七个要素,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进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

1.3特色评价,促进教学;EEPO有效教学模式对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单要素评价、经典性评价、项目评价等,各种评价方式独具特色,都充分考虑到师生之间的角色表现,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

单要素评价,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项或者特定的某一角度来评价。这种评价最适宜定量分析。主要从时间调控方面、小组活动形态方面、强化次数及资源利用方面来评价。经典性评价,强调知识性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个性与创造性是西方教育的特长,将此“三性合一”,即把中国传统教育特长与西方教育的特长结合起来。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互动、主动、能动的“三级联动”。经典性评价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是一种核心评价方式。它适宜任何课型和学型。

项目性评价主要是针对课型方式学习方式等项目进行的评价。评价课型方式主要是看课型方式的特点足否突出。是否达到形似神也似的境界。要素组合方式、哲学方式、二元方式、平台互动方式等课型都各有恃点,各个要素的运用侧重点各有不同,要注意观察分辨。

EEPO新课堂,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追求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东西,即学生的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以及课堂上“互动、主动、能动”的联动状态。它与原有的课堂教学形态相比,既是具体可操作的,又是抽象的。当然,目前也存在不少的缺点,但是一项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的掌握既需要教师精力的投入,也需要时间、人力资源合作的“磨合”。经过广大教师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把EEPO教学模式恰到好处的引入课堂教学中,让教师轻松教学、学生能的掌握知识,发展自我,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踏着课改的节奏,我们教育界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教学模式,如前面所提到的孟照彬教授创建的“MS-EEPO”有效教学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湖北省枝江一中“42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模式都是为着改变学生传统的呆板式学习,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减轻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负担,让学生会学、学会,在课堂上享受到生命自由奔放成长的快乐。在此,我对“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浅谈一些自己的薄见:

“271”高效课堂与“EEPO”有效教学模式本质是一样,但是相对来说“EEPO”有效教学模式是从大体上来讲,而“271”模式分得更细一些,它从有效更进一步的跨升为高效的课堂,它把课堂按时间,按空间,按比率来走。所谓“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分为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目标性、针对性、高效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追求的是高效的课堂、个性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合作的课堂、和谐的课堂。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两个亮点是导学案编制和学习小组建设。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部分,每单元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检测,学生提前通过导学案做好第二天的课前准备。学习小组建设,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出来,还由学生自己来讲解点评,从而实现了学生自我价值,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还在于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总结归纳,反刍消化,这样使得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引领学生创新思维的高效课堂,促进教育改革实现两大转变:学生由“听”向“探”转变;教师由“教”向“导”转变。

3.感悟

无论是哪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问题,切忌生搬硬套,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找准自己的方向,定好前行的目标。作为新一代教师的我们,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坐着“EEPO”有效教学与“271”高效课堂等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船只,顺着前方璀璨的阳光勇往直前,努力的把学生送到成功的彼岸,把每个学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为祖国的未来谱写一道靓丽的教育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孟照彬MS——EEPO方式的一般方法与策略[J].2007-10.

[2]孟照彬MS-EEPO新基本功[M].云南人民出社,2007(1).

[3]杨明劲“EEPO”与“愉快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整合[J].新课程研究,2005-9.NO.19-20.

[4]“271”高效课堂[DB/OL].http://hi.baidu.com,2012-01-20/2012-05-16.

[5]“271”高效课堂[DB/OL].http://zhaojunjiaoyan.

7ta.cn,2010-11-06/2012-05-17.

[6]刘水凤从美国数学课程标准的变革看现代数学课程的发展[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