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情况分析

/ 2

241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情况分析

李红

李红(黑龙江省绥滨县绥滨农场疾控中心黑龙江绥滨156203)

【中图分类号】R714.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174-02

【关键词】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妊高征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以下简称IUGR),是近二十年来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与围产儿的发病与死亡有着直接关系。现将两年内妊高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掌握妊高征与IUGR的关系,对如何防治IUGR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采用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妊高征分类方法和IUGR的诊断标准按全国妊高征协作组会议讨论制定的标准。

2结果与分析

2.1妊高征与非妊高征IUGR的发生率

二年共分娩3400例,围产儿3414例(包括双胎14例)。IUGR总计241例,IUGR发生率占围产儿总数的7.06%。妊高征287例,围产儿295例,IUGR30例,发生率为10.14%。非妊高征3113例,围产儿3118例,IUGR211例,发生率为6.77%。妊高征IUG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高征IUGR的发生率。(P<0.05)。

2.2轻、中、重妊高征IUGR发生率比较

轻度妊高征的围产儿142例,IUGR8例,发生率为5.63%。中度妊高征的围产儿96例,I-UGR9例,发生率为9.38%。重度妊高征的围产儿58例,IUGR13例,发生率22.41%。由此可见,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影响IUGR的发生,病情越重IUGR发生率越高,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

2.3妊高征对新生儿体重与围产儿死亡的影响

围产儿共3414例,围产儿死亡30例,死亡率为8.79‰。其中体重<2500g90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144.4‰;体重≥2500g2324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5.11‰(P<0.01)。说明围产儿体重<2500g死亡率显著高于体重≥2500g。在296例妊高征围产儿中,体重<2500g20例,发生率为6.76%,死亡7例,死亡率为350‰。3118例非妊高征围产儿中,体重<2500g70例,发生率为2.25%,死亡6例,死亡率为85.71‰。以上说明妊高征组体重<2500g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高征组。(P<0.01)。围产儿死亡率妊高征组也明显高于非妊高征组。(P<0.05)在体重≥2500g:组中,妊高征组围产儿死亡率为21.74‰,也明显高于非妊高征组的围产儿死亡率3.61‰。(P<0.01)说明妊高征对围产儿体重,IUGR的发生及围产儿死亡率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3讨论

3.1胎儿在宫内能否正常生长,取决于调节胎儿正常生长因素,其中一种或几种即可导致IUGR。妊高征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IUGR的重要原因,增加围产儿的发病与死亡。有关文献报道IUGR的发生率为2.75~4.90%,无高危因素发生率在2.3%,有高危因素发生率可达10~14%。本文妊高征组IUGR的发生率为10.14%,非妊高征组为6.77%,妊高征是非妊高征组的1.5倍。IUGR的严重程度与妊高征程度成正比。体重<2500g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体重≥2500g组。(P<0.01)妊高征组体重<2500g的发生率与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妊高征组。

3.2妊高征是导致IUGR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确保母婴安全,必须做好妊高征和IUGR的防治。

3.2.1加强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做好定期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指导。本资料中妊高征287例,其中产前检查0~1次者8例,占10%,检查5次以下者126例,占43.90%,说明近半数的妊高征孕妇没有按要求定期检查,而未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IUGR也未得到及时诊治。因此定期产前检查,特别是孕早期的初诊检查对预防妊高征及IUGR十分重要。

3.2.2应用妊娠图做好胎儿生长发育监测,可从宫高曲线变化提早4~6周发现IUGR,以早发现,早治疗。

3.2.3“B”型超声检查,可在妊娠6~16周测得胎儿头、臀长、股骨长、双顶径、头围/腹围比率.宫腔容积,胸廓前后径等,预测IUGR以达到早期发现的目的。

3.2.4胎盘功能检查,注意胎动,可以了解胎儿缺氧情况,应指导孕妇及家属学会胎动计数,做好自我监护。进行E3、hp1、NST、OCT试验,以观察胎儿情况,了解胎盘功能,如妊高征时hp1平均值低于2个标准差以下,则70%的可能IUGR,若与E3同测,准确性更高。

3.2.5积极治疗孕期合并症,对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疾病,如妊高征、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肝病等应积极治疗,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避免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及死亡。

参考文献

[1]林其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定义及分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