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观察

杨成春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蚌医三附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用药规律。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中医辨证治疗)各80例,观察临床疗效,并对院内糖尿病患者的中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使用最多的10味中药是黄芪、茯苓、山药、天花粉、麦冬、白术、人参、山茱萸、泽泻、当归;中成药分类主要是清热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利水渗湿药等。试验组治疗有效78例(97.50%),高于对照组的71例(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选用中药疗效更佳,由于药物和种类较多,提示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用药。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治疗;用药规律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该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1]。中医研究的深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选取我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医用药规律和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44例(55.0%),女性36例(45.0%);年龄处于35—80岁阶段内,平均(52.6±2.3)岁;病程2—8年,平均(4.1±0.7)年。在试验组中,男性41例(51.2%),女性39例(48.8%);年龄处于36—78岁阶段内,平均(54.0±2.8)岁;病程2—10年,平均(4.5±1.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以比较(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1)依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患者经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后确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认知障碍患者,心肝肾功能病变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

1.3方法

1.3.1研究方法收集我院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中药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包括药物成分、中成药类别等,建立数据库计算使用频率。

1.3.2用药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选用二甲双胍片,由华润双鹤药业公司生产,批号:H11020541。用药方法为口服,每日2-3次、每次0.25g,可适当增加剂量,但不超过每日2.0g,共计治疗时间6个月。(2)试验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共计治疗时间6个月。

1.4观察项目和指标(1)分析患者的用药规律。(2)观察临床治疗效果[3]: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糖值处于正常范围;好转: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血糖值降低;无效:患者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或者血糖继续升高。

1.5统计学方法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版本,文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用药规律分析

2.1.1药物使用频率本次资料收集中,糖尿病患者中药用药次数共计1620次,其中使用最多的10味中药分别为:黄芪103次,频率为6.36%;茯苓95次,频率为5.86%;山药93次,频率为5.74%;天花粉88次,频率为5.43%;麦冬82次,频率为5.06%;白术80次,频率为4.94%;人参76次,频率为4.69%;山茱萸69次,频率为4.26%;泽泻65次,频率为4.01%;当归62次,频率为3.82%。

2.1.2中成药分类本次资料收集中,患者使用的中成药类别共计120种,其中使用最多的5种分别为:清热药23种,占比19.17%;补气药20种,占比16.67%;活血化瘀药14种,占比11.67%;补阴药11种,占比9.17%;利水渗湿药8种,占比6.67%。

2.2用药效果分析由数据可知,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78例,占比97.50%;对照组治疗有效71例,占比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主要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症状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消瘦,降低了生活质量。在中医领域,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认为发病机制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两者相互影响。

中医治疗糖尿病从整体调节入手,根据患者的病情辩证施治,不仅临床疗效好,而且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实现益气养阴、清热润燥的目标[4]。但是,相关调查显示,药物种类繁多,患者的药物选择具有一定盲目性。对此,本文以我院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为基础,分析了中医用药规律,结果表明使用最多的10味中药是黄芪、茯苓、山药、天花粉、麦冬、白术、人参、山茱萸、泽泻、当归;中成药分类主要是清热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利水渗湿药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7.50%,高于对照组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张兰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5]。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选用中药疗效更佳,由于药物和种类较多,提示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用药。

参考文献:

[1]梅君.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290-291.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06):283-385.

[3]关怿.糖尿病中医用药规律分析[J].河南中医,2013,33(06):981-982.

[4]刘立文.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的分析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10):342.

[5]张兰,洒晓亮,姜维娜,等.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用药规律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04(0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