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

梁怀瑾1姜文红2

1.山东大学数学院250100;2.大连市西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6011

摘要:卫生统计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院卫生统计工作又是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医院卫生统计工作是医院以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科学决策和制定政策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明确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本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总结,旨在为卫生统计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生命,无质量,不统计,如果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必然会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以此为基础的错误决策、政策的出台,给医院乃至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失,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1]。

1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

1.1在实际工作中,出于追求利益的需要,从主管领导到具体统计工作人员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统计数据进行人工调整。个别领导出于部门甚至个人的需要,纵容、指使、命令或强迫统计人员采用多种手段弄虚作假,谎报、瞒报数据,炮制虚假数据,以捞取政治资本,甚至出现“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造假歪风。个别统计工作人员则可能会为了减轻实际工作量等各方面原因而直接编造统计数据。

1.2统计基础薄弱,队伍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低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因素各级医院统计基础普遍薄弱,尤其是县市级以下医院,无论是在硬件配置上,还是队伍人员组成上,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凸显不足[2]。同时统计人员的待遇往往要低于医疗工作人员,结果导致人员流动频繁,责任心不强。很多医院并没有专业的统计人员,往往都是从其他科室半道直接转过来的。虽然国家统计局先后制定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统计从业资格继续教育、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更多的是应付,员工个人自我提升的动力不足[3]。

1.3统计人员短缺,统计任务繁重,统计经费不足是工作条件方面因素国家卫生部《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充实统计机构的决定>的通知》中规定“三百床以上和设有研究所的三百床以下的各类医院,应设立必要的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二至四人,未设研究所的三百床以下的各类医院应配备专职统计人员一至二人。”

《通知》中的规定是指导性的,很多医院就打擦边球,能够严格按照《通知》来设立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的医院并不普遍。专职统计人员总体配备不足,甚至在有些低级别的医院根本就没有统计人员,只是在需要进行统计工作时,临时抽调部分人员来充当统计人员,因为并非本职工作,且没有明确的质量要求,临时统计人员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往往消极应付,敷衍了事。统计任务往往集中在一段时间进行,而时效性要求又高,造成工作任务繁重,工作人员穷于应付。统计经费不足也是普遍问题,医院领导层基本没有统计专业背景,对统计业务掌握不深入,难以较好地把握统计工作规律,认为统计工作无非就是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汇总,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都不算大,也就造成在统计经费在医院经费预算中仅占很小的比重。

1.4统计数据利用率低,统计工作价值得不到体现,统计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是作用发挥与重视程度方面的因素在绝大多数医院中,统计数据出炉后,主要的目的就是上报上级部门,以完成上级安排的统计任务,并以此来获得相应的评价结果。

1.5统计环节众多,统计技术、方法、手段传统落后,是技术等方面的客观因素诊疗过程的统计信息,如门诊病人诊疗和住院病人诊疗全过程,均会产生各类统计信息,统计环节众多,逐级向上统计汇总,单个环节的误差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多个环节的误差累积以后就增大了。统计信息化普及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入,尤其在县市级以下医院,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统计技术、方法、手段,无论是在时效性还是准确性上都存在较大的欠缺。

2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应对措施

2.1加强统计法制工作,切实做到依法统计

只有运用《统计法》来规范统计行为,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才能够确保医院卫生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4]。①统计机构必须是依法独立设置的,并且在行政上应保持其独立的地位,对于重要统计数据要有一套严格的收集发布政策,要使统计数据不受各方的干扰,确保统计数据的公正、客观、真实。②要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切实做到依法统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强有力的法律执行机制将使得违法成本极高,进而从根本上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等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③要加大普法力度,广泛深入学习《统计法》,增强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观念,特别是医院领导,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实事求是地把医院的客观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依法统计,才能保证医院卫生统计数据的质量。

2.2改革统计制度及方法,统一统计指标体系

制度的建立是前提,制度的有效实施是关键,只有两者实现紧密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之间的平衡,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5]。《统计法》要求不断改革统计制度、改进调查方法、统一指标体系,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首先,必须明确应收集哪些数据,医院统计部门需要在收集、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总结,这些都必须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其次,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指标来收集处理数据,这就要求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保证经确定的统计指标体系的统一和相对稳定,对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都必须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范围界定,同一指标不能有多种口径和随意变更,并且要有较强的实际可操作性,这些也都必须以制度形式予以规定。

2.3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估体系

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统计法》指出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监控评估体系。统计数据的监控与评估可以采用自我评估、监督评估、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卫生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原则、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将评估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并进一步划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建立起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结合评估体系制定措施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控制,避免漏填、误填、编造数据、统计口径不统一等行为。

2.4搞好宣传培训,提高统计数据利用率,提高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统计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广泛深入地重点对其加强统计宣传工作。同时还要灵活采用集中培训、个人学习等多种方式使其掌握统计常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其对统计工作的重视。领导决策人员则要身先士卒,从自身抓起,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统计数据能够反映实际情况,才能够依据统计数据对医院的发展做出正确的规划决策。

2.5加强队伍建设,完善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一方面加强在职人员业务再教育再提高,适当开展必要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引进新生力量,尤其注重引进一批既有统计专业背景,同时具备医学专业基本知识能力的人才,我校卫生管理学院统计学专业培养的就是该类紧缺人才。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统计人员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充分巩固统计队伍,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统计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轻易调动。要保证统计人员绝大部分工作时间从事统计工作,以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统计任务。

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医院卫生统计要认准目标,理清思路,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同心协力,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千方百计在提高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上下功夫,就能提高卫生统计能力和数据质量,从而为医院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智力保障,有力地促进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占祺,陈文,潘惊萍,等.卫生统计数据采集与决策支持系统发展概述[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12(4):414-418.

[2]应桂英,段占祺,郑建智,等.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控制措施[J].卫生软科学,2012,26(11):933-935.

[3]王敏,力晓蓉,应桂英,等.卫生统计数据质量调查与存在的问题[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9(5):82-88.

[4]杨春波,张丽.医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12):302-303.

[5]王敏,段占祺,应桂英.卫生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22(2):3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