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仪表》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智能仪表》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王琪朱光衡

王琪朱光衡(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趋紧迫,促使高职教育加紧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智能仪表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是结合我国当前化工企业的仪表及自动化现状,及其对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学生、仪表维修工应具备的职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所进行的研究和改革。

关键词:智能仪表教学模式工学结合

0引言

仪表检测技术是化工企业生产的必备技术和重要环节。智能仪表与以往传统式仪表相比,在准确度、可靠性、灵敏度、自动化程度、运算功能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向测控技术的移植或应用,智能仪表的智能程度将会有更大的提高。测量仪表以智能化为先导,带动了各类仪表的智能化,是现代仪器仪表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智能仪表》课程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应用技术课程,课程的专业综合性强,在校一般也不可能进行现场操作,如何使学生能在该课程的学习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锻炼到更多的能力,必须对《智能仪表》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索,使本课程的教学符合化工企业对仪表自动化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1目前企业智能仪表应用现状

目前智能仪表一般是指第三代仪器仪表,国际上通称为微机化仪表,这类仪表内嵌微型计算机(大多数使用单片机),其功能由软、硬件相结合来完成,一般装有通用接口,利用通用接口总线与其他智能仪表或测试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在线信号监测、采集与存储,以及离线处理与分析。

近年来,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发展尤为迅速。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多样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如浙大中控生产的CJT型电容式智能压力变送器,是一种基于微位移电容传感器技术的具有HART通讯功能的现场通讯功能的现场智能仪表,可通过手持通讯器或采用HART协议的其他主机可在控制室、变送器现场实现对其的查询、组态或调教;AR3100系列(晕酸性)无纸记录仪,能够配合60个运算函数和其他功能模块,实现统计、计数、联锁、定时控制等功能,还可使用表达式实现历史书记记录的自动起停等。

国际上智能测量仪表更是品种繁多,例如,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在92年4月6日向中国推出了ST3000/900系列全智能变送器,它具有数字式全智能变送器的全部优越性能,而价格接近传统模拟式常规变送器。97年底,霍尼韦尔公司又推出可测高温的压力变送器,接收过程温度最高可达150℃。以及新推出SMV多变量流量变送器。新的传感器,电子线路以及软件都可提供动能流量补偿,提供流量测量的精度,并用SCT3000组态软件装载到PC上对变送器进行组态。

2《智能仪表》课程教学大纲和“智能仪表”自动化人才需具备的主要知识和技能体系

按照“工学结合”的模式,对“智能仪表”课程进行分析,拟订和修改目前《智能仪表》课程教学大纲,大纲要求:

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智能仪表使仪表在准确度、灵敏度、稳定度、可靠性、自动化程度、运算功能等方面得到提高,是现代仪器仪表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智能仪表有了系统的、具体的了解,并使学生掌握了智能仪表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指导教师对《智能仪表》课程的讲授、实验实训、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独立活动、批判思考、案例学习,使学生对智能仪表有了系统的、具体的了解,达到《智能仪表》课程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①掌握仪器仪表和过程控制领域的专业知识;②掌握单片机专业基本知识和智能仪表的基本组成;③掌握汇编语言或C语言编程的基本知识;④了解目前智能仪表发展的相关知识;⑤掌握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知识。

技能目标:①会根据智能仪表的功能选用智能仪表;②能应用智能仪表过程输入输出通道设计技术、显示技术、通信接口的设计、程序的设计方法、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在设计过程中硬件电路的抗干扰技术;③会基本的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④能利用智能仪表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的设计;⑤养成科学、严谨的思考习惯和分析处理实际问题工作作风。

3组织实施《智能仪表》课程教学改革

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往传统单一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制定《智能仪表》课程项目化教学,例如:

4《智能仪表》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通过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及理论考核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的同等重要性,其中平时考核占30分、实践考核占30分、理论考核占40分。

5结束语

课题“智能仪表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根据化工企业发展对仪表维修工人才需求的实际,以及未来行业的发展,结合我院较强的化工专业背景,培养具有化工仪表维修工自动化专业的高职生。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教学,以适应社会对技术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和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柳桂国,葛鲁波.智能仪表技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

[2]黄圣国.智能仪器.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

[3]柳桂国.检测技术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赵茂泰.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