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建筑施工的优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对建筑施工的优化管理

何艳霞

身份证:44068219861003XXXX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施工质量、项目成本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对现场管理方法进行及时的优化和完善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的。

关键词:建筑施工优化管理

前言

这些年来,无论是新闻报道还说道听途说,建筑施工质量引起的问题确实长期存在,这样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从建筑施工来讲,施工质量问题,主要包含建筑施工污染问题、建筑施工安全质量问题,对于建筑施工自身而言,往往存在严重的质量管理以及施工问题。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好坏和施工进度的快慢直接关系着工程成本的高低,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投资收益。一方面,有效的工程现场管理,能优化施工现场资源配置,包括施工人员的配置、建筑机械的配置和建筑材料的配置,这无疑将有效节约各种资源,从而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施工现场杂乱无章,各种材料用具乱堆乱放,以及施工现场人员的配置混乱,将严重阻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进展,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将大大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保证施工作业的正常展开,并提升企业的外部形象,从而为项目施工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1、机械设备材料管理不到位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建筑机械设备以及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但是相关的管理人员对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不重视,对施工需要用到的材料不经过严格检验就投入使用,为工程的质量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对于机械设备在使用的时候,没有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和修理,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进行及时检修,使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在一些技术资料的管理上也不到位,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整理和管理,在工程完工后,如发现什么问题,找不到相应的资料。

2、技术人员管理不到位

施工单位的工程的对象和队伍的素质是工程单位的构成的主要部位和关键的位置,他们对工程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建立更加明确的的管理制度就要在人事和技巧上进行有效的管理,作为建筑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建筑基础知识,还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当前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廉价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的开支,但是对于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如果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操作的话,操作不当,就会为工程的质量埋下隐患。对于一些特殊种类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没有通过相应的考核拿到合格证就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员工在工作中不积极,施工效率不高,施工进度受到很大影响。

3、实际施工与设计方案有冲突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与建筑设计单位没有很好协调,建筑设计单位没有及时与施工的单位进行技术交底,使建筑施工单位在具体施工的时候不能对图纸的真实内容进行充分地了解,不能充分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来进行操作,对于图纸设计的特点把握得不到位,在图纸的设计与实际操作上容易产生的矛盾。建设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三者不能进行有机结合,施工的技术方案不符合工程单位的技术管理法则,具体的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技术进行及时调整,施工的企业不明确设计企业当时的设计意图,还不能及时将信息进行反馈,这样就造成了重修方案或者返工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工程实施的进度,对工程的质量也存在很大的威胁。

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只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其施工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管理进行优化和完善,才能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针对施工团队中普遍存在的专业素质低下的问题,施工单位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这种状况,比如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尤其是针对一些高危作业项目或是施工中的重点及难点,更是如此,力争让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做到游刃有余,这样不但可显著提高工程质量,同时也为安全施工增添了砝码。

2、优化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要优化施工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加强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其次,在施工准备阶段组织相关人员,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特别是必须制定保证工程质量的奖罚措施。具体地说。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其质量的管理控制主要表现在材料质量和工序质量两个方面。

(1)在材料质量管理上,管理者应当对进场的材料以及配件等详细的核对相关资料,并且必须在监理的监督之下,对材料的数量、规格、类型进行确认,之后才能进人现场。而对于不符合工程条件的材料,一律予以退回;

(2)在工序质量管理上,应当加强施工中操作过程质量的检查及监督,监理单位要对质量进行有效核查,全程实施技术质量检测,使施工质量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同时,质量检测员必须在保证技术交底全面的情况下。才能允许建筑工程进行工序的施工。

3、优化施工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首先,需要全面落实三项工作,即做好成本预算和使用计划.合理规划资金支出:做好投标报价阶段的成本控制,认真研究并深刻理解招标文件所列的各项条款;对投标工程成本进行预测,认真编写标书,为今后可能发生的索赔和确定有利的合同条件提供保障。其次,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对竣工结算时的成本进行准确核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首先是要做到优化施工方案。对投标文件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认真审查,同时对施工各个阶段的施工方案进行比选.牢牢把握住施工方案优化,编制先进工艺,制定合理高效的施工方案,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4、实现施工进度管理。按时完成建设项目

首先,在施工前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计划工期,编制出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的内容应主要包括: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步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单位工程的总工期等等。在编制好施工进度计划后要组织计划的实施,充分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并及时检查和发现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采取适当的组织、技术、经济措施进行处理。其次,要在保证人力资源在时间上的均衡上,做好施工机械的均衡和限制。一般来说主要施工机械基本决定了主要工程量可达到的最大施工强度。所以在安排施工进度时,需要考虑大型施工机械的及时进场和转移,使同一种大型施工机械的各个工序上相互衔接,保证进度。最后,要做好技术保障,注意使用新型施工工艺和新技术。施工中可以多考虑使用新工艺、新材料等,开辟新的施工顺序和相互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关键工序影响着紧后工作的开始时间。所以当遇到技术难点工序、关键工序时应采取各种措施予以保证其按时顺利完成。

结束语

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必须合理和规范,并按照国家相关部门下发的管理措施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那么自然而然地,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优化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更好地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并执行合理有效的措施,工程的质量才能有所保障。对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和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来讲也将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熊建友.小议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及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3)

[2]辛洪波,许德秋.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优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4)

[3]刘成.浅谈工程项目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

[4]蔡敬东.浅论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