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方项目质量管理

/ 2

业主方项目质量管理

王怀鹏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100120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工程质量管理的好坏是关系到项目全周期使用人利益的根本,尤其是建筑物功能性的方面,比如水、暖、电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及施工安装质量,人们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质量的好坏、使用是否舒适、设计是否人性化,而项目投资、安全、进度管理相较于质量对建筑物、使用人的影响只是一个短期的行为,工程质量虽然在项目上常常被提起,但是如果跟投资、进度、安全等相矛盾时牺牲的往往是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只要过得去就行。投资、进度、安全等目标管理更容易量化,更能体现出业绩,在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最大的。

在设计及工程实施中,工程质量管理投入的资源是最大的,它体现在设计图纸的每一个字每一条线、也体现在工程实体中每一个构建、构建之间连接的节点上,体现在成千上万的每一道工序里。这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相应资源去进行交底、实施、检查、整改、验收、记录。

随着建筑行业设计、施工技术进步,建筑材料设备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但是构成工程实体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建筑市场急速扩大,劳动力数量需求越来越高,而劳动力技术教育,经验积累并未提高,施工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也并未得到有效提升、管理能力积累不够,社会对劳动力各项保障措施不到位等等。在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工程各项制度、管理程序执行不到位。

我院作为设计为龙头的项目管理单位,从我们自身定位,工程角色上来看,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水平。

1、要有开放性思维,不断学习,定位准确,职责明晰,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业务能力。

1.1在工程实践中,每一个建筑项目都有其本身的特性,项目业主方、项目类型、项目所在地域、项目各参建单位、项目承发包模式等都是不同的,我们项目管理团队人员也可能是从其他各项目抽调过来,过往项目经验不同,专业不同,管理理念也不近一样,彼此也并不熟悉,但是在项目管理上都应以三标体系文件为纲,按照体系文件要求明确各岗位职责、工作范围,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不应固守过去的项目经验及角色。在工作中,有开放心态,尽快融入项目团队中,项目部初步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能够奠定项目的文化工作氛围,这是项目成功的必要因素。

1.2工作中,项目各成员分工配合非常重要。随着建筑行业专业化的发展,在项目中各专业化的公司应运而生,项目部作为项目各资源的整合单位,应该适应行业发展潮流,尊重各专业机构人员,准确理解各专业公司合同关系,权利责任范围,这是进行质量管理基础,便于协调各类资源顺利开展工作。

2、把质量管理控制划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三个阶段,明确各阶段工作内容并落实。

2.1施工准备阶段

图纸会审。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织各专业认真查看对比施工图纸,及时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错误或各专业图纸不一致情况。通过图纸会审可以广泛听取施工人员、使用人员正确意见,弥补设计上的不足,提高设计质量;也可以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难点;便于各参建单位沟通,协调,为保证整个工程质量打好基础。

编制质量管理计划,质量计划应体现从资源投入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控制。应成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正确合理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的关键,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不周往往会拖延工期、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确保技术上可行,能够提高工程质量,经济上合理,降低成本,符合政府监管要求。在关乎到整个项目比较大的施工方案时应组织专门委员会,提出多套方案,进行比较,讨论,最优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中大型的施工机具选用对项目进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机械设备选用必须综合考虑场地条件、建筑物结构形式、机械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经济等各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组织项目人员学习,进行质量管理培训。近年来建筑行业一批新理念、新工艺、新技术涌现出来,行业内绿色建筑、LEED认证等要求趋势兴起,作为质量管理者应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参加行业内各项交流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管理技能。

选择合适的能够保证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合格分包商及供应商。

2.2施工阶段

监督施工单位做好各工序实施之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做好材料、设备进出场控制。工序质量控制是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符合要求;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产品应达到相关质量标准。

建立工程变更管理控制程序,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变更管理。

做好建筑成品与半成品保护工作: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按正确的流程组织施工,是成品保护有效途径;另外通过防护、包裹、覆盖、封闭等手段对已完工程进行保护。

对于技术上比较复杂或危险性比较大的项目应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

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发生质量事故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计划进行处理。

2.3竣工验收阶段

对工程实体进行最终试验和检验,对查出的质量缺陷,按照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处理,编制竣工验收资料,整理质量记录。

按照合同要求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做好竣工移交准备。

编制符合合同约定以及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撤场计划。

做好质量缺陷责任期内的各项工作。

3、落实好各岗位质量责任制、质量检查工作制,做好质量资料管理。

项目经理在组织编制项目实施计划时,以三标体系文件为依据,根据合同要求、项目类型及项目部人员情况制定各岗位责任制。确保责任不重叠,不遗漏。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深入施工现场,对重要的施工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原材料、设备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按图施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参加工程隐检、样板验收、结构验收、竣工验收,积累资料,处理质量事故。参加定期不定期的质量巡检。掌握质量情况,进行质量情况分析,建立质量台账。

搜集整理项目上的各项质量检查资料,如质量问题记录,质量整改回复,质量体系,质量快报,分部验收等资料。

4、重视推广BIM等新技术应用

BIM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最新方向,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广此项技术的应用。很多业主也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实施时采用BIM技术,并在招标时单独列支此项费用。BIM技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在设计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可以使设计人员更直观发现设计中存在的失误,方便各专业的交叉配合,便于找到更合理的设计方案。

4.2便于设计与业主、施工、监理等交流,由于各方关注点的不同以及不同人员对图纸认识的偏差,有了BIM后各方可在统一平台上直观的讨论问题,各方诉求更清楚,能提高设计深度,提高设计质量,施工单位能够根据设计、业主的要求进行施工。

4.3BIM技术能够使施工单位在电脑上先把工程实施模拟一遍,及早发现找出施工过程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也便于对原设计进行优化,尤其的对机电专业,通过BIM技术能够使现场设备管线布置更合理,更能发挥设备的效能,便于检修。

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最根本上还是要落实到具体操作人员、施工班组上,施工质量不是靠监理单位、管理单位检查就能够保证的,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才是工程质量根本保证。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履行好自己的监督责任。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素华主编.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便携手册.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