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关节镜下分型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关节镜下分型及治疗

岳旭文汤建华李祥张世华闻红贵徐义虎

岳旭文汤建华李祥张世华闻红贵徐义虎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创伤烧伤科655000)

【摘要】目的: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关节镜下分型及治疗进行探析。方法:以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56例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均是单膝骨关节疾病,通过术前检查确定患者的分型,并利用关节镜进行针对性治疗,统计分析各分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的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中,53.57%的软骨破坏型,14.29%的滑膜炎型,5.36%的复合型,16.07%的半月板型,10.71%的游离体型,治疗优良率是78.57%。结论: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通过关节镜进行确定分型,并实施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恢复膝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

【关键词】退行性膝骨关节病;关节镜;分型;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52-02

膝骨关节病[1]主要是指患者的关节软骨出现退变而引发的病理变化的一种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膝关节周围存在疼痛与功能障碍等。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日渐严重,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中。在流行病学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群体中,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发病率高达68%。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技术[2]被应用到退行性膝关节病的临床诊治中,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在我院治疗的56例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所有患者均通过关节镜进行治疗以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关节镜下分型及治疗进行探讨,现把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来自2013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救治的56例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均为单膝骨关节疾病,其中男25膝,女31膝,患者年龄最高是73岁,最低是39岁,平均是(59.7±5.3)岁,病发与手术之间间隔时间在3个月~20年之间,在我院治疗前,患者均有非手术治疗史,但临床疗效不理想。患者以膝关节肿胀、反复疼痛、活动受限、关节摩擦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56膝术前均进行摄膝正侧位检查,少数患者进行摄髌骨切线位X线片检查。56例患者的知情同意书均经过医院委员会进行审核通过。

1.2方法

患者选择腰麻、硬膜外或者是联合麻醉进行手术,在患者大腿根部放置充气止血带,并放置消毒防水铺巾以进行细部手术,医务人员抬高患者患肢,并通过膝前内外入路检查患者的膝关节,并与患者的术前检查结果相结合。56例患者的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使用关节镜下开展骨赘切除、游离体摘除、软骨修整、滑膜部分切除、半月板修整、髌外侧支持带松解等进行治疗,利用生理盐水对患者关节腔进行灌洗,型号为3000ral,对患者伤口进行缝合,使用绷带、纱布从患者踝关节一直到大腿进行加压包扎。术后1d,患者就需锻炼收缩股四头肌,3d后清除加压包扎,并进行锻炼关节屈伸功能,等患者屈曲度超过90°后方能出院。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膝关节功能恢复,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为优;治疗后,患者疼痛不明显,膝关节功能恢复,不阻碍患者日常活动,为良;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日常活动中存在疼痛,但不妨碍患者日常生活,为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差。

2.结果

2.1关节镜下分型

56例患者的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关节镜下分型主要包括软骨破坏型、滑膜炎型、复合型、半月板型、游离体型5种,详细情况见表1:

2.2治疗效果

56例患者在术后复查与随访过程中,18例优,占32.14%,26例良,占46.43%,11例可,占19.64%,1例差,占1.79%,治疗优良率是78.57%。

3.讨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类机体逐渐衰老,软骨细胞数量大幅度下降,降低代谢活力,无法满足软骨所需的基质与胶原,再加上积累性磨损、血液循环障碍[3]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软骨软化与变性的出现,造成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病发。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病理表现以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软骨纤维化等为主,造成软骨瓣、裂缝的出现,丧失软骨表面,导致关节表面的软骨发生脱落与溃疡,造成软骨下骨的外露,形成滑膜炎、游离体等。

关节镜在退行性膝骨关节病临床诊治中的使用,能够发现患者滑膜增生、软骨脱落磨损的存在。在传统治疗中,缺少临床治疗经验,对所遇到的滑膜增生均进行清扫,大大增加患者的手术时间,为患者遗留下大面积的手术创伤,但临床疗效却不理想。关节镜的使用正弥补了这种不足,能够对患者的滑膜病变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侧重处理,且老年群体普遍存在滑膜增生,因此老年人需注意减少滑膜的运动量,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中,笔者在56例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利用术前检查明确患者的膝骨关节病的分型,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治疗,56例患者经过我院的治疗后,治疗优良率是78.57%。与李强[4]等人的探究结果极为相似。

综上所述,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首先需确定患者的疾病分型,其次根据患者的具体分型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尽量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爱芳.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关节镜下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2):132-132.

[2]冯根义,张碧云,杜小凤等.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6):4068-4070.

[3]张文峰.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术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3):104-105.

[4]李强,任慧萌.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骨强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837-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