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

曹录翠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省650304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维修行业不断壮大,汽车维修用户对维修质量、维修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专业强,素质高。那么如何打造汽车维修工匠,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关乎着汽修从业人员的发展、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开发

1.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

1.1专业素质过低

随着汽车新技术不断增加,汽车的使用功能越来越多样、快捷,但是,随着新技术的来到,使得汽车的修理人才要求更加严格。因为汽车维修行业薪水偏低,且工作环境较差,似的汽修人才偏少。目前,我国的汽车维修工作者大多是中专或技校毕业的人员,甚至很多人员是农民工、中学的毕业生,人数所占汽车维修人员总数比例较大,毋庸置疑,高素质汽修人才必定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当遇到新汽车维修问题,难以运用专业的知识深入地分析,难以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经验相结合处理问题,所以,技术素质较低的汽车修理人员是无法满足日益发展汽车维修行业需求的。可见,汽车维修企业应该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加人汽车修理团队中。为了现代汽车维修人才更好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与培养是很重要的。

1.2服务意识较差

根据众多消费者的反映可知,许多汽车修理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价值,去欺骗消费者。有些维修者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已经修好的汽车了,可还是久久拖延给客人交车的时间。更有些修理者在消费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私下就给汽车做了许多修理,且交车时还会向顾客索取额外的金额。还有一些汽车修理店的维修人员服务很差,客人询问与汽车维修相关的事情时,修理人员无耐心的进行讲述,由于维修人员不认真的服务态度,即维修人员讲解完后,消费者还是没有完全明白。

2.汽车维修人才培养不足的原因分析

2.1精益求精品质的缺失

汽修专业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成绩较为优异、积极、有信心、斗志昂扬的。但是在进入大学后,因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加之懒散的学习态度,以及相应的心理变化,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学习越来越松散,没有了精神,甚至对专业课程、对维修行业失去兴趣。对仍能够认真学习的学生,课上教师讲授内容能够基本掌握,但是对于课下作业,以及拓展性知识,不愿去查阅相关资料,缺少精益求精的精神。

2.2钻研精神的缺乏

目前,汽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加,加之每个品牌车厂的车型各有特点,配件结构以及性能也不尽相同。对于专业课来说,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详细讲解,需要学生认真钻研。但是现实中,学生自己把自己放在了被动听课的状态,不会在课余时间认真研究,拓展知识面。

2.3专业师资的欠缺

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与专业的师资队伍密不可分。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教师,他们对市场发展和行业变化应具有较高的敏锐度,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教学能力。但是,现实中,技术和教学硬件的限制,要想培养出能够刚毕业能胜任一线工作的汽修工匠是不容易的事情。

3.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措施

3.1将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设置成模块化和阶梯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主体的专业课程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传统的汽修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独立,将课程体系为教学模块,然后让学员进行具体的学习和训练。将教学内容进行深一层的选择和优化,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实用,并将课本的内容多放一些教学的应用实例。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中,注重技能性和实用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动脑的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加深了理论知识的记忆也对实践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锻炼。同时培养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一个汽车故障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方法,从自己的操作中领会知识,这样比老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来得更为深刻。注重操作过程的标准化,这样在进入社会的实践中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快速进行工作。

3.2对汽修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改进

为了应对现在汽修的发展维修需求和技术要求,应该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关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应该将重点放在学员的实用和实践的能力上,而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把教育教学组织特征放在以人为本上。教学模式应注重教学实施的确实有效,使得学生可以将现代化的故障检测能力和对故障的判断能力运用的炉火纯青。培养学生可以做到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懂专业技术,在进入社会时能够以最短时间融入岗位中,可以在汽修过程中独当一面。还要注重学员在管理能力上的培养,让他们在职业规划中可以有长远的发展。

3.3以实践+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与时俱进

时至今日,在大多数的职业院校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汽修专业的教材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材上的知识往往已经滞后于当今汽修领域的发展。因此,编写一套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教材迫在眉睫。教材内容应以专业技术课程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辅助方式,将实训与课程相结合,打破以往老师讲学生听,或者师生互动流于表面形式,结果致使学生厌学,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极度缺乏实际技能经验的状况。因此,应转变为以教师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汽车配件方面也要与时俱进。以汽车配件这个知识点为例,职业院校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现行的教材所介绍的汽车配件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在汽车维修市场上,汽车配件品种多样,且采购也十分便捷。因此,职业院校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的授课教材关于汽车配件的有关内容,应该进行及时补充与修订。而且,以往传统的汽车电子元件使用相对较少,而且汽车的电路也相对比较简单,可维护修理的量是很大的。如今,汽车通常是运用汽车电子元件和集成电路以及电脑主板等相关部件,从结构上来看比较复杂,维修维护与修理数量相对减少,但故障诊断数量增加。

3.4德技双修人才培养

德技双修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学生的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培养,重点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职业能力分为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和岗位技能培训三个阶段,根据维修行业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在汽车机电维修、钣金维修、涂装、美容和汽车服务这五个领域有针对性地以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汽车的维修、服务工作,所以应以实践与技能型培训为主。具体到汽车维修专业上来说,应该是满足企业对“汽车护士”的需求,以此为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

结束语

在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培育下,以能力训练为首,依次递进的三阶段能力培养体系,能够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技术能力,更加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技工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改革;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更要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凌艳军.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开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5:75-76.

[2]翟静.“工匠精神”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科技经济导刊,2017,07:141.

[3]谭永谦,刘明艳.技工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教改创新思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01:72-73.

[4]陈丹华.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河北农机,2017,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