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逸与学逸——浅谈英语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与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1

师逸与学逸——浅谈英语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与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

孙志云

学记》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劳而功半。”我亦曰: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

——陆世仪(1611-1672)

《思辩录辑要》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为交际而运用的英语的能力。根据语言学习规律,交际能力的获得是在学生吸收足量的语言实践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语言知识水平编写语言交际材料和创设语言交际情境,进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但学生是否成为交际活动的参与者,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活动,并不完全取决于语言材料和交际活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这二者的关系正是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关系具体的体现。

1.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前提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英语充满了好奇,但几个月下来,他们总是得不到奖励和赞许,反遭到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屈辱、焦虑、责备。“怕”字心理渐渐滋生。对英语知识的情感认同越来越低。即使他们表演简单的对话,他们总有畏惧感,显得缩手缩脚,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神圣老师”的责备,出现恐惧、紧张,继而大脑一片空白。试问,学生处于这种心态,怎么参与交际活动?如果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消除紧张、畏惧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参与意愿,使学生成为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只有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降低学生情感屏障。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乐意寻求帮助,克服影响学习的消极因素,从而发挥学习潜力,实现成功参与交际活动情境,达到为交际运用语言的目的。

2.恰当的交际活动时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生活实际和语言知识水平创设交际的情境,让他们表现自己的个性,有机会表达个人的观点和见识。使学生把英语和自己的个性及生活实际融为一体,从而从情感上增强认同所学英语。使他们无意识参与语言实践的活动中,人人都愿说了,继而课堂气氛就变得活跃。学生广泛参与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体,个人的活动与集体的活动相结合,他们的心理障碍彻底消除了,既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又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

3.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关系是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他的角色是多重的:首先他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他的主要责任是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以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有时他又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而学生首先该是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不管他的语言丰富与否,都应该尽量去理解别人,也尽量表达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学生只能通过交际活动学会交际,提高能力。在交际能力形成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这个内因。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这二者的关系正是课堂气氛和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正确认识,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才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课堂教学变成发展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