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治疗原则及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治疗原则及方案

宋丽君林红范晓宇姜大勇肖丹丹董楠

宋丽君林红范晓宇姜大勇肖丹丹董楠(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214-02

【摘要】目的讨论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哮喘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有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气道炎症是所有类型的哮喘的共同病理、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它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治疗原则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我院自2008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2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经过治疗12例基本好转,9例一般,1例较差。下面将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及方案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35~68岁,均按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确诊,患者先有胸部紧迫感,随即发作带有哮鸣音呼气性呼吸困难,口唇及四肢指端发绀,两肺可听到弥漫性哮鸣音。

1.2临床表现

1.2.1症状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平喘荮物等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1.2.2体征

被动体位,喜坐位,可伴大汗,呼吸频率增加,可>30次/min,动用辅助呼吸肌,三凹征,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常见于呼气末期。出现奇脉,心率增快,胸腹反常活动和发绀均见于重症哮喘患者。对典型病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对平喘荮的反应可作出临床诊断。

2诊断标准

2.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2.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

(3)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2.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3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缓解期系指哮喘急性加重后,无论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加重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4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评估

4.1哮喘病情严重度的评估

许多哮喘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加重,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因此需要依据就诊前临床表现,肺功能对其病情进行估价。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根据症状和肺功能变化重新进行严重度的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2哮喘急性加重时严重程度的评价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5哮喘的治疗原则

5.1哮喘治疗目标

哮喘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有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气道炎症是所有类型的哮喘的共同病理、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它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哮喘治疗的目标为:

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防止哮喘的加重;尽可能使肺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的能力;避免哮喘药物治疗过程发生不良反应;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防止哮喘死亡,降低哮喘死亡率。

5.2哮喘治疗方案的组成

一般应包括六个部分,即:患者教育,并使哮喘患者在治疗中与医师建立伙伴关系;根据临床症状和尽可能的肺功能测定评估和监测哮喘的严重度;脱离与危险因素的接触;建立个体化的儿童和成人的长期的治疗计划;建立个体化的控制哮喘加重的治疗计划;进行定期的随访监护。

5.3长期治疗方案的确定

哮喘治疗方案的抉择基于其在治疗人群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药物治疗可以酌情采取不同的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肠道外途径(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吸入给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将高浓度的药物送入气道以提高疗效,而避免或使全身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程度。哮喘治疗应以病人的严重程度为基础,并根据病情控制变化增减(升级或降级)的阶梯治疗原则选择治疗药物。

5.4常用药物

主要包括B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药物和抗组胺药物等。

参考文献

[1]沈华浩.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近况[J].浙江医学,2000年01期.

[2]沈华浩,朱元珏.哮喘免疫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