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3

试析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方法

聂亮

(四川省富顺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富顺643200)

【摘要】目的:对比应用硬膜外麻醉和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在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16例,无产科剖宫产指征及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妊娠初产妇108例作为观察组,施行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选择同等条件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宫口扩张速度增快、活跃期缩短,剖宫产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分娩镇痛,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022-02

【Abstract】ObjectiveComparetheeffectsofepiduralanesthesiaandpercutaneousnerveelectricalstimulationonalleviatingoreliminatinglaborpainandtheeffectonlaborprocess,fetusanddeliverymode.MethodsFrom2014-10/2016-10totheinpatientpregnantwomenwere216cases,withoutobstetriccesareansectionanesthesiacontraindicationsyndromeandintraspinalprimaryfull-termpregnantwomen108casesastheobservationgroup,thegroupreceivedropivacaineepiduralanesthesia;choosethesameconditionsfor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ofprimiparaascontrolgroup.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showedgoodeffectonreliefoflaborpain、short-eningtheactivephaseandaccelerationofcervicaldilation.Therea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wogroupsofpostpartumhemorrhageandneonatalApgarscore.ConclusionRopivacaineepiduralanesthesiacaneffectivelyrelievematernalanalgesia,shortenthefirststageoflabor,reducethecesareansectionrate,efficacy,noadverseeffectsonmaternalandchildlaboranalgesia,isarelativelyidealmethodatpresent.

【Keywords】EpiduralAnesthesia;Analgesia

分娩作为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疼痛在所难免,分娩疼痛将影响产妇的分娩结局甚至对新生儿造成影响。因而分娩镇痛是产科医护工作者非常重视的问题。多年来,国内外麻醉科、产科专家对分娩镇痛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关于分娩镇痛方法的选择,普遍认为需满足以下特征:(1)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的需要。即分娩镇痛的给药途径要科学合理,给药方便,药物在产妇机体可以快速并起到明显的效果,并且保证药物对产妇和胎儿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小、药效可以维持分娩全过程;(2)对母婴影响小。在进行分娩镇痛时,其使用方法不能影响到产妇和胎儿,要保证母婴的身心健康;(3)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镇痛过程做到不影响产妇的正常宫缩,同时不会对产妇的运动神经发生阻滞,使产妇能够正常活动;(4)易于观察和参与生产过程。在镇痛过程中,让产妇处于清醒状态以便配合分娩;(5)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出现突发状况时,如产妇需要改变分娩方式比如要从阴式分娩改为剖宫产术时,保证镇痛不会对其造成影响。临床上对分娩镇痛分为麻醉镇痛和普通物理及药物镇痛,本文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来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16例,就两类镇痛方法各选取一种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16例,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6.3±3.8)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1.3)周。将其中108例愿意接受施行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8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年龄20~30岁,平均(25.8±4.1)岁,孕周37~40周,平均(40.1±1.7)周。选择同期住院与上述条件一致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的产妇10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1~32岁,平均(26.9±6.5)岁,孕周39~41周,平均(39.7±1.3)周。所选对象都为单胎、无产科合并症、无剖宫产指征、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产痛剧烈(Ⅱ级)以上。将两组产妇的镇痛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观察组:当产妇子宫颈口开至1.5~3.0cm时,取L2-3或L3-4进行硬膜外阻滞操作,头侧置管,硬膜外给予15ml浓度为0.125%的罗哌卡因溶液,观察半小时后,接患者自控电子泵,采用硬膜外背景输入0.125%罗哌卡因溶液7ml/L,患者自控PCA8ml/30min,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考虑镇痛泵的开闭。这种麻醉的方法是进行剖宫产手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而且麻醉的效果比较好,麻醉的面积和血压也比较容易控制,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对孕妇和婴儿造成的伤害较小。对照组:经皮神经电刺激的方法,一般可以刺激较粗的传入神经,并且激活脊髓背角。而这种镇痛的机制还是处于不清楚的阶段,通过分析很有可能和突触前与突触后的抑制有关。具体操作为将电极放置在孕妇的背部T10-L1出,同时刺激的频率和强度需要逐渐的进行调节到满足孕妇的最大镇痛效果。

1.3观察指标与疼痛分级

观察产妇临床分娩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等情况。产妇疼痛程度按WHO标准进行评定,共分为4级。1级:略有疼痛或完全无痛感,并且正常活动未受影响,安静合作;2级:有轻度腰腹疼痛,但可忍受,可合作;3级:腰腹疼痛明显,难以忍受,合作欠佳;4级:腰腹疼痛难忍,大声喊叫,不能合作。1、2级为镇痛效果良好,3、4级为镇痛不良。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痛程度

观察组:0~1级108例,2~3级0例;对照组:0~1级2例,2级84例,3级24例。两组产妇的产痛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两组产程进展比较

观察组宫口扩张速度大于对照组(P<0.01)、活跃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平均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的收缩会引起剧烈的疼痛感,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超过90%的产妇分娩过程中会有恐惧-紧张-疼痛综合征,而这种恐惧心理伴随而来的是产妇子宫血流量减少,产程延长,这将严重影响到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并且对母婴预后也会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而且大多数产妇由于惧怕产痛,会选择剖宫产进行生产,但是此方式不仅会给产妇带来更大的损伤,而且也不利于婴儿的健康。因此,对于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分娩镇痛,减轻产妇痛苦不仅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和医疗行业研究进展的方向,也是以人为本的需要和人性化服务的前进动力。实现分娩镇痛,可以大大降低剖宫产率,不仅可以降低产妇的家庭经济负担,也提升婴儿的身体健康素质。分娩镇痛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借助各种现代医学方法消除或者缓解生产疼痛。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可以消除其对分娩的惧怕和减弱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痛苦,在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镇痛要把握好时机,通常是在宫口开大3cm时进行镇痛效果最佳,过早则药力无法发挥最大效能,过迟又将延长产妇产痛时间。分娩镇痛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妇痛苦,给产妇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对于产科的孕妇在进行麻醉时,需要综合的进行考虑所要采取的麻醉方式,尽量最大程度上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近年来,临床上较常用的分娩镇痛的方法是持续性腰段硬膜外阻滞。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疼痛引起的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胎盘灌注;(2)避免因产妇疼痛致过度通气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3)减少全身镇痛药用量;(4)孕妇可保持清醒因此可配合产程的进展;(5)适用于整个产程,可在剖宫产时直接改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满足手术的需要;(6)相对于全麻而言,此方法可以减小误吸的风险。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酞胺类麻醉剂,是目前临床局部麻醉的常用药,其具有较小的脂溶性,较高的血浆清除率和较短的半衰期。罗呱卡因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有效的抑制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使得神经兴奋不能正常的传导,从而阻断了疼痛兴奋的传递。较少透过胎盘屏障。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报道指出,当罗哌卡因的在低浓度时,对不同的神经纤维产生不同的阻滞作用,可产生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即患者在减轻疼痛的情况下,其运动也不受影响。这一特点非常切合那些仅希望减轻疼痛感却不产生运动阻滞的产妇的需要。此外,该方法还可减轻下腔静脉压迫,降低胎心异常的发生率,减少尿潴留,防止产后背痛等并发症。本院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产妇子宫的收缩痛完全消失或减轻,但不削弱子宫收缩。与经皮神经电刺激相比,可显著缓解产妇疼痛,缩短第一产程且不影响第二产程屏气用力。需行会阴侧切胎吸助产时完全可以满足会阴部镇痛需要,需改行剖宫产时,可以迅速满足手术麻醉的需要。降低了剖宫产率,尤其是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而产后出血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是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文忠.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方法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578.

[2]赖中原.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06,17.(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