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方法

王毅卫战辉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市陕州供电公司河南省三门峡472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这就促使我国的电力行业在电网建设和运行方面得到了不小的成就。与此同时,变电运行工作也变得更为复杂,对变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出了较之以往更高的要求。在变电运行的实际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最为突出的就是电气误操作的事故。本篇文章首先探讨了电气误操作形成的原因,继而分析了一些相关的防范方法。

关键词: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防范方法防误闭锁装置

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推动了我们国家电力事业的进步和更新,电网的结构也变得愈加复杂,致使变电运行中各种操作问题相继出现。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一些个人的原因导致操作失误的出现,从而引发重大的电力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电力企业应该积极研究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原因,这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形成的原因

对于变电运行的操作是十分专业和复杂的,形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导致的电气误操作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操作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出现一些违规操作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在对操作记录加以编写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不细心,造成偏差或者错误的存在。正常情况下,操作记录的填写应该包括填写和检查两个步骤,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为图省事基本不会对记录加以检查,也没有相应的监管行为和制度对他们加以约束,非常可能导致电气误操作的情况发生;第二,工作人员没能做到对机械设备运行情况认真的检查,从而导致误操作问题的出现;第三,有些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很多工作人员可能有长时间连续上班的情况,导致身心疲惫,注意力也难以集中,从而形成电气误操作的问题;第四,在进行操作之前,没有落实相关的核对和检查制度,不能对设备的名称、编号以及运行状态加以细致的核对,从而导致盲目操作的情况,造成误操作的事故。

1.2电气设备和操作环境的因素

电气设备与操作环境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正常情况之下,工作人员应该确保电气设备名称、编号以及基本指示等方面能够准确清晰的呈现。不过,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由于命名不准确、编号不清晰或者颜色使用不合理等原因,常常会形成操作人员的误操作行为出现;第二,防误闭锁装置的应用,一般是为了可以有效避免电气误操作情况出现的强制性技术措施,如果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失误,防误闭锁装置就能够有效并且及时的防止电气误操作问题的发生。目前在我国电力行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防误闭锁装置有机械程序锁、电磁锁和危机闭锁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由于有些产品在质量或者安装方面出现的问题,经常会导致防误闭锁装置无法正常工作。在工作实践当中,有时会由于电气运行环境的问题(如变电站扩建、变电站重建和机械设备改造等),没有对一些相关的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等加以认真的清理,经常会形成工作人员的操作出现误差和错误。还有就是因为具体操作的过程没有配备良好并且齐全的安全设备,比如验电器、操作杆、绝缘垫以及绝缘手套等,也非常可能造成误操作的情况发生。

2、防范误操作的可行性方法

针对以上变电运行中出现的电气误操作问题加以细致的分析,应该从以下三个最基本的方面防范电气误操作的问题。

2.1企业管理的加强

电力企业要将实际的工作环境和情况结合起来,定期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加以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培训,增强他们在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对机械设备要加以定期的评价和维护,从而及时的发现机械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和缺陷。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规范,并建立起安全生产的事故责任制度,将操作失误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将制度标准切实的完善,从而加强制度执行的力度,这样就能对变电站内的各种安全规章和制度加以全面的改进和完善,使其具备更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定要在保证制度合理性的基础上将各项操作的步骤加以优化,对所有的制度加以整理修订,把比较模糊的地方进行细化。

2.2操作行为的规范

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从而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在对电气倒闸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规范化操作流程。让每一个电力从业人员都养成非常良好的规范操作的行为习惯,了解电气倒闸的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针对工作人员的所有工作行为加以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控。监督人员必须要严格的对每个人负责的每项任务加以细致的审查和确认,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而且十分重要的操作步骤,变电站站长和值班人员应该加以反复的查验。严格按照电力系统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各项工作,对操作的过程要加以细致的监督和认真的核对。就一些操作中工作人员走错位置、没有对设备编号和名称加以核对以及监管人员监管不到位之类的问题,必须加以严肃的处理。并严格要求监管人员和操作人员要同时参与到操作任务当中,对相应的设备加以“四核对”的工作,就是在保证监管人员和操作人员同时处于操作地点的情况下,依照操作规程的要求,在操作实施之前进行站位核对,核对的内容包括机械设备的名称、编号、相互之间间隔的距离以及设备的具体情况能否跟操作的任务相匹配,在核对确认无误之后,监管人员依照操作的步骤,指向机械设备的名称和编号高声发布命令,在操作人员听清楚监管人员下达的指令之后,再次指向设备的名称和编号加以复读,在经过监管人员的再次核对确认没有错误之后,向操作人员发布“对,执行”的口令,从而保证操作过程的准确性。

2.3防误闭锁装置

工作人员应该将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好。在选用防误闭锁装置的时候,应该选择具有一定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装置,然后对其加以严格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它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运行的状态。确定防误工作具体的负责人员,将防误工作的基本网络建设起来。对解锁的程序要加以严格的规范,依照特定的权限来审批对应的手续,严格控制解锁钥匙使用的过程。建立机械设备的使用台账,重视针对锁具的维护和防腐工作,加大力度研究出性能更加稳定的防误闭锁装置。在变电运行工作中积极地推广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从而实现机械设备和人员之间相互结合生成互补优势的一种工作模式。选择防误闭锁装置的时候还要注重它的可靠性以及多功能性,对其加以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从而确保其具备非常良好的工作状态。在对防误装置加以维护的时候,对其的重视程度应该跟主体设备相当。

结束语:

在变电运行中,电气误操作的影响因素较多,形式上是做种多样的。本篇文章是从宏观的角度对电气的误操作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期促进变电运行的稳定。在实际的工作中变电运行的电气误操作看起来是具有一定突发性和随机性,不过经过细致的研究,就能发现其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和可预防性。很多操作事故在原因以及性质等方面是具有相似性的,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探索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从而确保我们国家电力事业健康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毅丽.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问题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11-13.

[2]吴丽玉.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3).

[3]张永翠.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1(21):56-57.

[4]胡民立.论电气事故应急处理方式和防范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1(15):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