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进行社区干预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进行社区干预的效果分析

何立红

何立红

(北京市顺义区李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130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空腹血糖人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内120例空腹血糖受损(IFG)居民的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居民均进行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健康教育、体育锻炼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进行干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转为糖尿病2例,占10%,对照组患者转为糖尿病6例,占9.99%,观察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IFG居民进行生活、药物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卡波糖;空腹血糖受损;二甲双胍;糖尿病;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

IFG是一组因代谢异常并可能转为糖尿病的中间阶段,是糖尿病二级预防的重点,2型糖尿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达7~12%,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2~4倍,因此,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1],IFG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对IFG的干预治疗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阶段。我院采用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FG进行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社区内120例空腹血糖受损(IFG)居民的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36~68岁之间,平均51.3±6.7岁,合并冠心病8例,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7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38~70岁之间,平均55.4±5.3岁,合并冠心病9例,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控制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免费提供盐勺将食盐量控制在6g/日,油量控制在25g/日以内,实用蔬菜量及总热量控制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运动项目,自己记录生活习惯,发当自我管理手册,对饮食习惯、运动量及生活习惯进行记录。

治疗组患者口服阿卡波糖,剂量从25mg开始,每天3次,后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和血糖水平调整剂量,口服二甲双胍0.25g,每天3次,2周后改为0.5g,每天3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发生情况。

1.3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IFG的诊断标准,即餐后2h血糖<7.8mmol/L,空腹血糖值≥5.6mmol/L,<7mmol/L。排除近期使用过某些影响空腹血糖结果的药物,患者无胃肠功能紊乱或者其他胃肠疾病,肝肾功能监测在正常范围[2]。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FBG、2hPG、HbAlc改善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FBG、2hPG、HbAlc改善情况

组别

例数

FBG(mmol/L)

2hPG(mmol/L)

HbAlc(%)

治疗组

60

5.6±1.5

7.1±1.9

5.9±1.2

对照组

60

7.6±1.9

9.5±2.2

7.1±1.7

P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糖尿病发生情况的比较治疗组患者转为糖尿病2例,占3.33%,对照组患者转为糖尿病6例,占10%,观察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2型糖尿病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对2型糖尿病的前期阶段IGT的敢于治疗是减少糖尿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二甲双胍是治疗胰岛素抵抗的良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肝脏糖异生和糖原分解,改善受体后葡萄糖磷酸化[3],并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患者的体重,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有效降低血糖,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国内外有大量资料表明,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阿卡波糖为a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并通过餐后糖负荷的改善而改善空腹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4]。阿卡波糖片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08%,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STOP-NIDDM研究显示阿卡波糖可防止或延缓IFG进展为2型糖尿病,次级终点分析显示可能降低糖耐量异常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5]。

参考文献

[1]严励.程桦.重视餐后高血糖的防治.新医学,2009.31(5):261~262.

[2]魏爱生,王甫能,陈苹,等.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糖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325~326.

[3]陈巨,陈重,邝建,等.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的影响[J].循证医学,2009,9(2):101~104.

[4]曾艳霞.糖尿病前期的干预[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981.

[5]陈卫玲,叶华茂.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人体成分特点及意义[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