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通心络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张春丹

张春丹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118000)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并且评价其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筛选出就诊于我院的4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年龄在38-66岁,并将其随机分成二组,试验组(24例)采用模拟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监测指标(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肾功、血尿便常规机心电图的变化,并观察整个服药试验期间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1]。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水平有所升高,组内的统计学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方面,两组的组间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者疗效相当,但试验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说明较之对照组,试验组在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具有一定有事,若增大样本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可能存在更明显的差异。在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佳[2]。结论通心络能够显著的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关键词】原发性高脂血症通心络胶囊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038-01

高脂血症是一种脂代谢障碍的表现,其亦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类代谢类疾病。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饮食结构正向“三高”的形式改变,即高脂、高糖、高热。发病率年轻化,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探讨如何防治高脂血症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近年来,高脂血症的现代医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类降脂药以其目标明确的靶向治疗机显著的降脂效果使得高脂血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其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如肌肉损害、肝肾功损害等,以及停药后出现的血脂反跳仍不容忽视,影响了部分患者的长期调脂治疗,而中药的优势在于纯天然、不良反应小,可长期服用,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调理,停药后不反弹,不仅可以调节血脂水平,还可以同时调节全身气血运行,明显的改善高脂血症的全身症状,较好的弥补了西医治疗该病的不足之处[3]。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及方法

近期来我院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机对照组。中途因失访脱落3例,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试验组23例,对照组22例试验组给予通心络胶囊3粒,一日三次口服,餐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给予模拟剂3粒,一日三次口服,餐后半小时,试验观察期间,两组受试者均保持均衡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并停用所有的调脂药物,试验治疗为期12周。

1.2疗效性指标

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指标。

1.3安全性指标

监测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及心电图。

1.4疗效标准:

(1)临床控制

治疗后患者血脂指标恢复正常。

(2)显效

经治疗,患者血脂指标满足下列任何一项者:总胆固醇下降大于等于20%,高油三脂下降大于等于40%,高密度脂蛋白上升大于等于0.26毫摩尔/生。

(3)有效

经治疗,患者血脂指标满足下列任何一项者,总胆固醇下降小于20%,但不小于10%,甘油三酯不小于20%但不小于40%,高密度脂蛋白的上升不小于0.104毫摩尔/升但小于0.26毫摩尔/升。

(4)无效

经治疗后以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5统计分析方法

将所得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型数据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1.6疗效评价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各组间t检验,组内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高密度脂蛋白的提高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疗效,两组对比疗效差异显著(P=0.046<0.05),两者疗效相当。

3.讨论

通心络有人参、水蛭、全蝎、地鳖虫、赤芍、蝉蜕、蜈蚣就冰片等组成,水蛭具有提高血浆蛋白、降血脂、减少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土鳖虫具有降低红细胞压积率,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人参皂甙增强细胞反应性积脂质去氧化,增强心功能,诸药合用保护内皮细胞,降低血粘度,促进侧枝循环积维护血管通畅,抑制体内血栓形成,逐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板块面积[4]。

参考文献

[1]沈宁,贺蓓,中年时期肥胖或超重均可增加死亡风险,中华医学杂志,2006.37:582-588.

[2]林锦培,傅晓东,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上海医药,2011.32(8):372-374.

[3]王斌,柳挺,欧阳静萍,辛伐他汀临床治疗高脂血症观察,中外医疗,2008,25:82.

[4]孙芳,尚文斌,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2011.28(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