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梅花的繁殖栽培及园林应用李连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探讨梅花的繁殖栽培及园林应用李连芬

李连芬

郑州市金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从梅花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等方面入手,介绍了梅花的现状分析,然后根据梅花的生态习性探讨了梅花的繁殖和栽培技术。最后指出了梅花在目前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和原理,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对梅花在园林中的应用和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梅花;繁殖栽培;园林应用;生态规律

梅花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是先花后叶的珍贵树种,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梅花原产中国,在我国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其高雅刚正、傲霜斗雪的不屈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民梅花栽培应用广泛,既可作盆栽、盆景及园林绿化,也可作切花,群体和单株观赏均佳。所以作为园林人的我们要采取有力技术措施,保护梅花,并不断繁殖和培育新的梅花品种,以求更进一步地美化社会环境。

1.梅花的简介

1.1.梅花形态特征

梅花,是蔷薇科梅亚属的植物,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白﹑红、粉红等多种颜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是有名的观赏植物,梅花,喜温暖,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花期是在寒冬季节,“凌寒独自开”是梅花鲜明的特性。

1.2.梅花的象征意义

梅花另一个特点就是象征我们的民族精神。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绽放,象征我们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在它身上得到很好地体现。我们古代就有诗人咏诗歌颂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的花种。另外梅花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是依然快乐的绽放,表达了一种迎接希望的乐观的性格。

2.梅花的繁殖

梅花是我国原产的传统花木,中国是梅花的自然分布中心。应该充分掌握我国梅花的资源状况,深入到梅花的分布中心。对野生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对梅花的分布和栽培中心的梅花品种要进一步的调查整理,以发现新的变异。品质资源圃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增加品种数量。同时建立梅花基因库,为梅花育种奠定稳定的基础。同时,武汉东湖梅园的建立对梅花研究、旅游与生产事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2.1繁殖方法

2.1.1嫁接繁殖

砧木南方多用梅和桃,北方多用杏、山杏或山桃。梅共砧表现良好,尤其用老果梅树篼嫁接成古梅桩景,更加适宜。嫁接方法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和靠接,一般在春季砧木萌动后进行。腹接也可以在秋天进行。靠接一般以果梅老蔸与梅花幼树相接,春、秋季均可进行。芽接多于6~9月进行,一般进行盾状芽接。

2.1.2扦插繁殖

适用于较易生根的品种,如朱砂、宫粉、绿萼、骨里红、素白台阁等。硬枝扦插在11月落叶后进行,选幼龄母株上当年生壮枝,剪成长10~15cm长,基部切口用1000~2000mg/L吲哚丁酸浸泡5~10秒,然后插于消过毒的砂质土壤中,扦插深度为穗长的2/3.插后浇透水,用小拱棚覆盖保温,翌年3月可生根发芽。嫩枝扦插一般于4月底至5月进行,插穗选当年生带踵枝,长10~15cm,用ABT-1长根粉50mg/L浸20分钟,间歇喷雾,生根快,成活率高。

2.1.3压条繁殖

普通压条一般于冬季休眠或早春进行,将1~2年生根际萌发的枝条,用利刀环割1cm左右宽,埋入土中3~4cm,覆土后加砖块镇压,保持土壤水分,秋后即可割离,另行分栽。空中压条通常在繁殖大苗进采用,一般在早春萌芽前或在夏季新梢成熟后进行,剥去1cm左右宽的一圈皮层,用塑料薄膜卷的圆筒套住刻伤口,在其下端2cm处扎紧,填入适量消过毒的培养土,使枝条与土密接,上面再用绳子捆住,压条生根后于秋季在塑料薄膜下端剪下,去掉塑料薄膜后带土栽入盆中。

2.1.4播种繁殖

主要在培育新品种或砧木时采用。种子6月成熟,采收后将种子晾干,播种分春播和秋播。一般北方气候较为寒冷,以春播为主,将种子用湿沙层积,在春分前后播种。南方气候温暖潮湿,以秋播为好。播种3~4年后,实生苗开花,7~8年后,达盛花期。

2.2梅花的栽培

2.2.1.露地栽培

露地园林栽培梅花,应结合其生态要求选择适当地地点一般栽植5年生以上大苗,在管理期间要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基肥,如饼肥、堆肥、厩肥等;在含苞前尽早施速效性肥,如人粪尿、尿素等催花肥厚在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7月初),要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过磷酸钙、氯化钾等速效花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

2.2.2.切花栽培

梅花切花生产多在露地成片栽种,栽植株距为3m×3m,主干分枝点留低,约30cm,并适当重剪。多施肥,以促进大量生长较长的花枝。适合作工花栽培的品种,要求长势旺、枝条健壮且着花繁密。

2.2.3.盆景栽培

盆栽梅花,盆土要疏松、肥沃、保水性好,以细沙1份、腐熟的粪肥2份、腐叶土3份、塘泥4份混合较佳,盆底要施底肥。盆的大小依植株而定,盆以浅盆为宜,通透性好,不易积水。盆栽梅花要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浇水要“见干见湿”,夏季每天需向花盆周围喷水,增加空气温度,以利于生长发育。到6月底,需适当控水,控制新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展叶时可每月追施1~2次有机肥。7月为花芽分化期,停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以免枝条徒长和影响花芽形成。秋天落叶前可施1次干肥,为翌年生长打下基础。

2.3.整形修剪

2.3.1.地栽修剪

修剪以造型美观而不呆板的自然开心形为主。修剪的方法以疏剪为主,若过分重剪会影响花芽的形成。一般在花前疏剪病枝、枯枝及徒长枝,而在花后行家进行全面地整理树形,必要时也可部分短剪。

2.3.2.盆栽修剪

一般可在花落后进行。修剪一方面可调节营养,促进开花,另一方面可整形,使梅花形态优美。盆栽梅花修剪宜疏剪、短截并重,促使形成更多的花枝。

2.3.3.枝条整形

梅花苍劲多姿、清秀古雅,通常用老果梅为砧木,适当靠挡梅花数枝,经数年吊扎、修剪、整枝艺术加工形成各种形式的的姿态,或使主干斜出,呈半悬崖式,或让新枝弯曲下垂,呈枝垂式。梅花整形随时均可,最好在1~4时进行,此时枝条较软。

2.4.梅花的病害类型

初步统计据:梅花有各种病虫害170多种,其中病害30多种,虫害140多种。梅花的生理病害主要是由于养护不当引起的,有涝害、药害等。

2.4.1.梅花的涝害

常由于根部积水导致梅花烂根引起的,表现为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梅花浇水要适量,同时要防止雨季盆内积水。地栽梅花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盆栽梅花应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2.4.2梅花的药害

梅花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不规范的使用农药容易发生要害。如使用乐果、菊酯类杀虫剂等农药易引起梅花叶片提前脱落,继而影响第二年春天的开花。

2.4.3梅花的虫害

为害梅花植株的害虫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有黄褐天幕毛虫、蚜虫和介壳虫等。

2.5病虫害的防治

2.5.1病害的防治

流胶病:枝干上产生褐色病斑,并伴随流胶,常导致树势衰弱及枝条干枯。刮除病斑,用70%甲基硫菌灵50倍液防治。

炭疽病:初期主要是叶片及嫩梢上出现褐色小斑点,然后扩大成不规则的圆形,叶缘处病斑呈半圆形,病斑中央出现灰白色环纹,上生胶质小点,排列成轮纹,造成叶片穿孔。发病初期可喷70%硫菌灵1000倍液或喷代森锌600倍液防治。

疮痂病:主要为害枝梢、果实,亦可侵害叶片。果实受害后先呈红色,后病斑中部变褐,导致果实生长畸形,最后干腐。新梢受害后产生褐色或黑褐色圆形小点,严重时引起枯枝。防治方法同炭疽病。

2.5.2药害的防治

降低用药浓度

如使用速灭杀丁、马拉硫磷、氧化乐果等农药杀灭蚧壳虫时,一定要降低到常规使用浓度以下,可避免或减轻药害的发生。

忌高温强光下用药

在夏季高温强光的条件下,应于5点钟以后喷洒农药,此时枝叶吸收药液效果好,且不易引发药害。

避免使用过敏农药

在防止梅花病虫害时,应尽量避免在有叶期使用乐果、氧化乐果、敌敌畏、敌百虫、久效磷、呋喃丹、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百菌清等农药,换用具有相同杀虫灭菌效果,但又不会产生药害的农药种类。

2.5.3虫害的防治

如人工捕杀桃红颈天牛成虫,用铅丝捅死藏匿于枝、干虫孔内的天牛幼虫;人工摘除袋蛾类的袋囊,集中烧毁;人工刮除黄刺蛾、绿刺蛾的虫茧,将其踩碎;人工摘除感染炭疽病、褐斑病的叶片,集中烧毁;人工刮去膏药病的病斑,再涂抹达克宁霜软膏。

诱杀害虫

如利用昆虫成虫的趋光性等,悬挂黑光灯、频振灯等,诱杀刺蛾、袋蛾等成虫;悬挂黄色诱虫板,诱杀蚜虫。

生物农药

如用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袋蛾,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及青虫菌,杀灭刺蛾幼虫;用植物源农药,如烟参碱、印楝素、除虫菊、博落廻制剂等农药杀灭刺蛾、蚜虫等。

防治梅花虫害最好用50%的辛硫磷或50%的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另外,梅花对二氧化硫、光化学烟雾等有害气体抗性弱,极易引发中毒现象,甚至死亡。梅花不能种植在有污染源的下风方向。.

3.梅花的园林应用

3.1.梅花的特点

3.1.1.梅花的文化底蕴

梅花是原产我国的独特花卉,距今已有3200年的历史,代表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的高贵品质。在寒冬腊月,百花凋谢的时候,她能傲霜斗雪,迎风怒放。她与我国人民的风俗、习惯、生话、文学、艺术等精神文明方面,有着久长而密切的联系,是友谊、长寿、胜利与幸福的象征。

3.1.2.梅花的生态习性

梅花性喜温暖,年平均温度16℃至23℃,但也能耐较低温度,可抗零下10℃至20℃低温,杏梅系品种还可抗零下25℃的低温。耐土壤瘠薄,畏涝,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有一定的抗旱性,喜阳。花期10至25天,味有芳香,从开花到结实成熟约需120天。实生苗3至4年始开花,嫁接苗1至2年可开花。梅花繁殖容易,以嫁接繁殖为主,梅、桃、山桃、杏、山杏或李都可作为砧木。梅花无毁灭性病虫害,40年至50年是梅花生长旺盛期,寿命可长达数百年。

3.1.3.梅花的美学内涵

梅花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国时期被尊为国花,理所当然。梅花自身的形态之美引起人们注意的首先是事物的外貌形态,梅花的色、香、形三方面,个性明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中国美学又十分强调“以形写神”、“神采为上”,因此总有浪漫的想象与精妙的比喻,使之神采活现。

3.2梅花的鉴赏

3.2.1色

梅花色彩众多,而人们偏爱白、红、黄三色。尤其白色,冰清玉洁与冰雪相和谐。“冰花”、“寒玉”和“白雪”等4.2比喻应运而生

3.2.2.香

梅花的香,有“清”、“幽”的特点,而中国人以其细腻、微妙和丰富的审美感受,浮想联翩,将嗅觉的感受转向视觉、味觉和触觉。“孤”“暗”、“酸”乃至“冷”的感觉纷至沓来

3.2.3姿

梅花的形态可用:“疏”、“瘦”、“古”三个字来概括。“疏”不仅指出梅花的疏密程度,而且与中国人“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的审美习惯相一致

3.3.梅花的应用形式

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在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根据梅花颜色的差异,集中栽植形成梅山、梅岭、梅坡、梅坞、梅溪、梅径等,突出梅花特有的色彩景观。还可利用梅溪、梅径通幽,获得“动态赏梅”,步移景异之趣。

3.3.1丛植、群植的应用

依山畔水大面积栽培梅花,可构成壮丽的自然景观,形成“香雪海”、“十里梅海”等,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成都赏梅就记载下了这样的画面:“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碎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阳宫到浣花溪!”

3.3.2组合配置

在园林造景中,常选用红色的老梅作主景,以苍松为背景,修竹为客景,形成一幅有生命的“三友图”。还可把梅同兰、竹、菊相配植,集中展现园林“四君子”的风采。在较显眼的景点,常以山岗或建筑物作背景,前植梅花,可突出梅花的色香之胜,达到古之“栽梅绕屋”的妙境。还可开辟“踏雪寻梅”、“月下赏梅”等景点,展现梅花的奋斗精神。

3.4梅花配置实例

梅石相配,刚劲简洁,妙笔生花,石因梅而活,梅因石更绝,对比强烈,收效甚佳。

梅花也是优良的孤植树种,在绿地中间常采用孤植朱砂型梅花,花盛开时,万绿丛中一树红,最能引人入胜。

垂枝梅,姿态飘逸别致,可装饰园林水景,有“池水倒窥疏影动”的情趣。

龙游类梅,枝条自然扭曲可爱,宜配湖石,点缀小院或盆栽观赏。

古梅,曲干虬枝,老态龙钟,除本身就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加之有社会文化背景或有美丽的传说,可辟为旅游景点,为古迹名胜添光增色。

3.5.应用与推广

梅花作为传统花木。香味浓厚,适合庭院或园林景观中孤植或群植,也可做盆栽观赏。是晚冬和初春绝好的香味观赏植物。

梅花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在北京及三北地区的推广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梅花抗寒育种、实生选种、实生驯化引种,采用梅花和近缘种的远缘种杂交,组织培养等品种改良的方法先后已育成或引入能抗低温的梅花品种。抗寒的区域试验要继续向三北地区推广,以使梅花能在更多地区推广应用。

4结论

通过以上可见梅花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性乔木,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枝干、花的奇特形状,特殊花期,蕴涵的内在文化气息,使之成为绿化美化城市、增添城市韵味的重要植物。

应用中,从市场经济出发,要制定质量评价标准,筛选梅花的评价标准有以下几个因素:花枝造型、长度、花瓣数、花香、花色、繁密度、成枝力及特殊品质。将这些评价标准与生产实践、研究成果相结合。推动梅花的市场化、商品化,促进梅花走向世界!

同时也要看到梅花具有生长较慢,抗污染、抗水湿能力较弱等弱点。所以,园林应用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采用大、中、小比例适当,孤植、丛生和矮干合理搭配进行引种种植,以期达到以较小的投入取得最佳的绿化、美化效果之目的,进而更好地展示梅花在园林中的美学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焦会玲.长春花栽培管理技术及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0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