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5
/ 2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探讨

丁姗姗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并发现的6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分析相关因素,并给予补充铁剂治疗。结果:6~24个月是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危时期,非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是引起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经过补充铁剂治疗后,痊愈58例,显效2例,治愈率为96.67%。结论:应对婴幼儿家长进行科学喂养教育,鼓励母乳喂养,科学添加辅食,发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及时给予补充铁剂治疗,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

【关键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093-02

铁摄入量不足是引起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患儿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乏力、食欲下降、记忆力差、肝脾肿大,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因此,为确保婴幼儿身心健康,应加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工作。本文将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并发现的6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1.34±0.22)岁。已排除合并重大血液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儿。

1.2方法

收集婴幼儿的末梢血液250μl,使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红蛋白指数测量。使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婴幼儿基本信息、母乳喂养情况、添加辅食情况。对所有婴幼儿均给予补充铁剂治疗,剂量每日4~6mg/kg,两餐间口服,同时使用维生素C,口服,强化补铁效果。连续治疗10~14d后,评价治疗效果,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巩固6~8周。

1.3评价标准

诊断标准:病史,血红蛋白<110g/L,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使用铁剂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提高。疗效判定:痊愈:血红蛋白指标恢复正常;显效:血红蛋白水平提高10~20g/L,有效:血红蛋白水平提高5~10g/L;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所有调查取得数据中的计数资料均使用(%)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6~24个月是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危时期,非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是引起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P<0.05),见表。经过补充铁剂治疗后,痊愈58例,显效2例,治愈率为96.67%。

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相关因素分析

3.讨论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各器官均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该时期营养状态直接影响其日后身体发育。研究发现[1],1周岁内的婴幼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最大,由于其身体发育非常快速,血液及血红蛋白增加,非常需要补充造血原料。但同时,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难以消化、吸收复杂的高营养物质,因此饮食限制较大,往往会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往有研究对6个月~3岁的婴幼儿进行了健康体检[2],发现缺铁性贫血检出率约为16.33%,且大部分患儿为6个月~1岁婴幼儿。在本次研究中,6~24个月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比例占总样本88.33%,也证实了该时期是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高危时期。

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相关因素上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非母乳喂养(71.67%)、未及时添加辅食(65%)是引起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P<0.05)。有报道显示[3],母乳喂养婴幼儿的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30.16%,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检出率约为12.06%,与本次研究结果可相互印证。母乳中含铁量与牛乳相仿(0.05mg/100g),但母乳铁吸收率高达50%,比牛乳铁高5倍,因母乳所含乳铁蛋白可与肠粘膜上乳运铁蛋白受体结合而促进铁的吸收[4]。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出生时储备的铁剂会在4~5个月内耗尽,而随着血容量的飞速上升,机体对造血原料的需求更大,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未能及时添加辅食,则会因铁摄入量不足引起缺铁性贫血。因此,对1周岁以内的婴幼儿家长进行饮食指导工作,帮助其制定科学的日常饮食方案。同时,嘱咐家长应定期带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检及儿童保健,平衡其体内铁含量,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在本次研究中,经过补充铁剂治疗后,痊愈58例,显效2例,治愈率为96.67%,表明及时的补充铁元素并配合维生素C辅助吸收,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做好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同时,应尽量早发现、早干预,尽量减少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综上所述,应对婴幼儿家长进行科学喂养教育,提倡母乳喂养,科学添加辅食,发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及时给予补充铁剂治疗,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

【参考文献】

[1]陈福兰.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及相关贫血原因探析[J].当代医学,2019,25(01):62-64.

[2]张云霞,李小婷.马鞍山市220例0~3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8,24(06):460-462+465.

[3]陈福兰.儿童接受定期保健检查对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效果[J].当代医学,2018,24(25):123-124.

[4]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第四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