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灯谜知识,渗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普灯谜知识,渗传统文化

赵欣

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小学/赵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因此有很多具有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其中灯谜文化就是一种,千百年来,它经久不衰,以其独具的魅力,令人神往着迷。有些谜语会让人紧锁眉头,有些谜语则会使人开怀大笑,那些谜语往往在三言两语之中,机关巧妙,令人品味起来其乐无穷。灯谜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引人入胜。

寥寥数语,却能独立成章,透过小小的一则灯谜,可以审视出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篇灯谜都蕴含着我国悠长历史的丰富内涵,拥有着独特的极具民族特征的美。因此我认为在学校里应该普及灯谜知识,同样可以将传统论渗透其中。之所以这样说有三点理由:

1“灯谜”中有传说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关于灯谜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在元宵节的晚上,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笑面虎看罢,心想,这不是在讽刺我吗,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叫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不要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于是就出现了“灯谜”。后来,猜灯谜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

2“灯谜”中有典故在很多灯谜的设置中,是运用了典故制谜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宣传和继承,但用典必须求实。因为既称“典故”,就一定有出处可查,即使是约定俗成之典也必须是“事出有因”如果作者只求底面能够扣合,而不顾典实故编乱造,这种现象称之为“用典失实”。

如“阿斗聪敏”(打宗教名词一),谜底是“禅机”。阿斗是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阿斗”扣“禅””,“聪敏”扣“机”,从灯谜扣合技巧上说还可还;但是历史上的阿斗却是一个以懦弱无能而著称的皇帝,因而“阿斗”也成了庸碌无能之辈的代名词,他有何聪敏可言呢?因此本谜用典失实是显而易见的。又如:陈涉出文集(打五言唐词一句),谜底是唐.杨炯《从军行》中的胜作一书生。陈涉即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谜底别解为“陈胜写作了一本书问世”。乍看本谜有别解,面底扣合也贴切,但遗憾的是犯了用典失实的毛病。因为翻遍了任何典籍,只知道陈胜是雇工出身,是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却从未提到过他写过什么文集。因此本谜之面只能说是作者为扣合谜底而妄下雌黄而已。由此可见,运用典故制谜固然可增加谜趣,但一定要准确翔实,持之有据,要是牛头不对马嘴,只能贻笑大方,传为话柄。

3灯谜中有语文灯谜知识是学生们不太熟悉的。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我首先从灯谜的“有趣”开始引导学生。有些灯谜诙谐风趣,灯谜的谐趣就是灯谜的魅力所在,它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某种喜剧效果。例如“来自上海的父兄(国家名)”,“父兄”即父亲的哥哥,自己称呼他叫“伯伯”,上海人称自己为“阿拉”,因此“阿拉”的“伯伯”,谜底就是“阿拉伯”。

某人姓张,风趣幽默,说话爱买点关子。有一天,他独自上饭馆吃饭,服务员送上菜谱请他点餐,老张在菜单上写了两味小菜后,又加上一句:“另要落汤鸡二两。”服务员接过菜单一看,忙说:“我们这里只有盐焗鸡、白切鸡,从来没卖过落汤鸡啊!”老张笑着说:“怎么能没有呢,连落汤鸡都不卖,还成什么饭馆呢?”服务员挠了几下脑袋,顿时恍然大悟,连声说:“同志稍等,马上给您送来。”其实,“落汤鸡”指的就是“酒”,生肖与地支配对,“鸡”即“酉”,“酉”落在汤里,再加上三点水,便是谜底“酒”了。体现了灯谜幽默风趣,寓情于乐。

这样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灯谜很快就让他们喜欢上了灯谜文化。以此为好的开头,我给学生做了一些有关灯谜的基础知识的普及:猜灯谜又叫做“射虎”,你知道为什么吗?

(猜灯谜有一定的难度,谜底犹如草丛中的卧虎,难以明察,难以射中,故称“射虎”。)一条完整的灯谜,一般由四个要素构成,它们依次是:谜面;谜格;谜目;谜底。灯谜的四要素中,谜面、谜目、谜底三者最为重要、缺一均不成谜,而谜格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而设定,有的灯谜需要用格,但有的却无须用格。

在充分学习灯谜的基础上,我们又在班级中围绕谜语搞系列活动:找灯谜、汇灯谜、办灯谜小报、猜灯谜、评选谜王大奖赛,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开阔了视野,产生了对文化传统的探的欲望。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灯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汉语文字所折射出的智慧之光。语言符号的朦胧性、诗歌的艺术境界、诙谐的喜剧功能等等,构成了灯谜诱人的魅力。事实证明,它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学习,它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