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自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自贡

刘礼奎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1-0078-02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用整个第九部分的篇幅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市党代会也把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提出,仅"生态"一词,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就出现了34次,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出现了19次,可见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加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政治建设。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更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我们已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要求我们党委政府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建设。经济和环境良性互动,不仅仅是环境的问题,更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能够兼得。自贡也抓住三个加快的机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用环境保护这只有力抓手对产业结构重新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让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创新文化建设。全社会践行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已初步形成,通过"绿色节约型机关"、公共媒体宣传、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环保宣传教育进课程体系等方式,提升全体公民绿色节约生活理念,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良好生态环境是百姓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和谐社会。

二、自贡生态环境现状

在"十二五"时期,2015年全市优良天数标率为64.2%;酸雨pH年均值为较2010年酸雨污染显著减轻;沱江、釜溪河、越溪河自贡段总体水质由重度污染转为中度污染,地表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均达到Ⅲ类水质要求,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整体水质仍较差;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功能区噪声、区域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均实现稳定达标。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文明宣传力度不够,主观意识淡薄

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足、了解不够,对资源、环境、发展的内在关系等问题缺少考虑谋划,缺少战略眼光和创新手段,有些单纯满足于打造村庄周边一两个"盆景"式景观。

(二)老工业城市历史欠账多,基础较为薄弱

自贡作为老工业城市,存在许多工艺陈旧、产量小、污染大的中小企业,环保措施、环保意识较差,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力度不够,久而久之造成环境质量欠债较多。

(三)边治理边污染并存,综合效果不明显

当前我区工业和农村饮用水源及土壤存在边治理边污染的情况,工业企业乱排乱放的现象时有存在,农村过量施用化肥及农药、散养畜禽等又造成水源质量的二次污染。

(四)生态环境建设执行力不够,监管能力尚待提高

基层环保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执法力度偏软,监管难以到位,"违法成本低"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环境保护职能分散交叉,政府和有关部门监管责任难以落实,环境监管机制改革相对滞后。

(五)环境保护压力空前巨大。

城市空气质量差,颗粒物污染严重,秋冬季节灰霾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釜溪河、金鱼河等水质污染引发广泛关注,环境保护的压力空前巨大,环境事件更加容易成为社会矛盾的激发点。

四、建设美丽自贡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a,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通过组织环保法律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的专题讲座,"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生环保主题活动等活动,以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杂志、微信公众号、手机信息等为载体,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环保科技知识宣传活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二)加快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要建设美丽自贡,就要逐步形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即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步转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高产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等新型工业体系,形成我市新型工业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平稳运行与流畅互补,工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以"高精尖优"为工业主攻方向,推进东北部工业园区的建设;把握工业信息化、制造业服务化的新趋势,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兴商业模式改造传统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运用环保新能源节能减排,工业污染不断减少。

(三)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防止二次污染

通过加强工矿企业环境管理,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步实施土壤污染治理,防止土壤污染态势扩大;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强化露天禁烧工作,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水库库区生态治理和实施"河长制",逐步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地保护投入和生态补偿机制,力争集中式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和流域水质逐步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实施村落民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强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绿化工程,实施荒山、村庄、庭院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大力推进优势特色林业产业等基地建设。

(四)强化责任监督,形成完善严密的责任链条

通过"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制定和实施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考核机制和激励办法,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要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推进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零容忍"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私挖乱采、破坏生态等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区域内河流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探索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强化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考核、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考核,不断提升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力与水平;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加大对绿色企业的信用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