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模式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风险管理模式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探究

华秀珍

华秀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房产住宅局

摘要:风险管理对于整个建筑施工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是对项目的安全指数,以及建筑的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主要是为了降低建筑工程的风险,让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得到保证,工程的质量更符合国家的标准,使建筑工程在投入使用之后的安全得到保障。同时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建筑工艺、管理制度等原因,使得我国建筑行业的风险管控仍旧不是非常全面。本文就风险管理模式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共保体;独立责任;诚信体系

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不仅能够让建筑的投资成效能够得到更好地体现,还能让建筑的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让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得到更好地保证,因此要不断的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我国建筑一直以来的建设标准都是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建筑的质量,相比较于国外建筑而言仍旧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我国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加强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避免产生更大的工程质量问题。

1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

1.1“共保体”带来的弊端

作为现代建筑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共保体”,其在建筑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就是在这种项目原则下,需要保险公司对建筑中的必要项目以外的项目进行承保之外,还需要承担建筑醒目之外的费用,这不仅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效益,还让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资金流动性,被降低了很多;第二,“共保体”的模式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还非常的缺乏针对性,让项目的风险管理不够精细,让建筑的风险控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1.2对合同的执行力度不够

项目建设工程开展时,对风险管理的相关合同执行力度不够,尤其是信息的交流不对等,造成工程风险管理执行方面效率不高。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主要是由于工程项目的合同条款大部分都是非公开内容,合同的具体内容只有施工单位、保险公司等部门可以全部获悉,其他受益人并不了解。因此,一旦发生风险问题,受益方无法及时追究责任,造成诚信危机。

1.3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部门无法直接行使问责权

项目的风险管理部门在实际建设环节无法直接行使问责权,这导致了在项目中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机构需要与施工承建单位与保险公司协商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异常情况处理的效率,使得管理环节拖沓,增加了工程建设的不必要损耗。在监督方面,由于多环节的监督流程造成了监督范围与程序的交叉、重复,削弱了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度,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损耗。

1.4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

工程企业中每个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前,企业人员都会根据技术参数、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对工程项目持续的时间进行判断,预测工期,并以此为依据,与施工方订立合同条款。在这过程存在着工期延误的风险。其次,合同签订时,其内容不明确,不完善,模棱两可,或者通过非法的途径获得合同,会在日后给合同签订双方带来各种执行隐患和质量问题。最后,采购施工物资也可能存在一定风险,例如,有的合同规定,当施工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在百分之十以内时,价格无需进行调整,所产生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另外,由于目前的市场竞争很激烈,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企业在投标以及各种商务谈判过程中往往故意将价格压低,而这将导致工程材料质量的大幅下降。

2在工程建设中构建风险管理新模式

2.1取消风险管理中的“共保体”原则

现阶段,由于传统工程管理理念与经验的限制,我国的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还不完善,尤其是“共保体”原则在风险管控措施的具体实行方面带来了诸多限制。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单位应加强国外先进风险控制管理技术的引进,取消原本的“共保体”原则,将保险责任细化到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实现项目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建设单位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独立责任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责任的细化,避免权利范围混淆的情况发生。独立责任的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监控、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应对的流程进行拆分,分别对应专门的管理环节,强化对项目细节的管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损失情况的发生。

2.2强化诚信体系的建设

由于项目建设各部门的责任范围不同,承建单位、业主方、监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与保险公司的权利划分有所区别,需要协调运作,而信用基础是部门间共同合作的前提。诚信体系等建立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督等方面的信用建设,以诚信为纽带连接项目各环节,可以强化单位部门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提升工程施工效率。

2.3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需要健全的制度,而规范规则的制定需要各部门考虑实际情况,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适用。首先,在建立管理机制的准备环节,应进行全面的数据收集整理,结合各管理部门的实践经验,开展规则制定工作。其次,管理制度要实现对项目各方责任范围的明确划分,以保证分线管理程序的顺利运转,避免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相关监管、施工、管理部门等应打破信息不对等的现象,对风险管理的相关合同条款进行仔细的研读,从而实现信息共享的,保证风险控制机制的运行效率。最后,在制度的执行方面,业主方、保险公司与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责任范围内的项目建设工程质量。

2.4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是提高风险管理执行力度,保证规范化制度顺利施行的前提。相关部门应加大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保证风险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从而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开展风险控制管理课程,强化管理阶层的专业化水平;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为相关人员的经验交流、沟通提供便捷的渠道,提升管理技术;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保险公司、风险管控部门等建立人才对接渠道,提升职员的实践经验。

2.5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首先,在合同形成时,必须对施工物资的询报价、招评标等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审计,防止合同形成过程存在漏洞,以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其次,合同签订应该是平等的,确保双方在对合同条款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签订,避免带来后续的纠纷和索赔等。最后,如在订立合同后,发现实际施工情况和合同中签订的条约有不符的地方,应该以合同为依据,强化施工企业的索赔意识,确保自身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害。

3结语

综上所述,现在我国的建筑风险管理模式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像信息不对、“保共体”原则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对建筑原有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完善原有风险管理制度的不足,建立更适合现代建筑发展的独立责任风险管控模式,对建筑施工中各个部门的责任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让建筑施工过程中风险控制的力度得到加强,健全建筑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让我国的风险管控机制得到更好地建设。

参考文献:

[1]于鑫.基于网格化的轨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

[2]刘志远,车辉.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模式之研究[J].上海保险,2017(2):62-64.

[3]陈宁.基于风险管理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探究[J].门窗,2017(9):161-161.

[4]陈彩营.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研究[J].四川水泥,2017(6):14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