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用药知识情况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临床护士用药知识情况调查分析

姚建忠

姚建忠(安阳市人民医院455000)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420-02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临床护士对用药治疗知识的认知情况,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正确给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我市1150名临床护士进行有关药物治疗知识的调查。结果42.86%的人对药物知识尚未掌握;大部分护士对口服药的药物疗效及副作用不重视,仍有54.4%护理人员未与关注;34.72%的护士依据配伍检索表执行药物间配伍;护理人员对临床非常用药使用知识缺乏,只有40.96%和24.96%护士能做到在使用非常用药前常规查看药物说明书和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结论各医院临床护士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知识掌握较差;护理人员具备药品基本知识,但对正确给药方面知识欠缺;护士对临床非常用药使用认知比较缺乏。

药品是预防治疗疾病,维持健康不可或缺的物质,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在病房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用药处方经过护士的手用于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占居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到病人治疗效果和医疗安全,详细分析临床护士的给药情况十分必要。

1研究对象和方法

调查时间是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766名。共发放问卷766份,回收问卷766份,其中有效问卷737份,有效回收率96.2%。要求调查对象实事求是填写,独立完成,当场收回。被调查的护理人员年龄21-42岁,副主任护师8人占1.18%、主管护师109人占14.65%、护师205人占27.84%、护士415人占56.33%;手术科室护理人员442人,占59.9%;非手术科室护理人员295人,占40.1%。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合理用药基本知识、常用药物间的配伍禁忌、用药注意事项、副作用预防及用药观察要点、获得该药物知识的来源、途径、职业习惯、不安全因素、警觉性、执行医嘱时间、宣传用药知识等。

2结果

2.1护理人员用药知识得分情况:>85分者为掌握,60-85分为部分掌握,<60分为未掌握。用药知识评分依据2007年金有豫编《新编药物学》[1]和2005年徐淑秀《护士常用药物手册》[2]。各级护理人员在药物性状、规格和主要药理作用方面掌握较好,在药物的血浆半衰期、使用药物的禁忌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缺乏,血浆半衰期知识缺乏最为突出,见表1。

表1737名不同职称人员掌握用药知识情况

2.2调查发现,临床护士对口服药与注射药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均认为重要,认为一般、不重要仅占很少部分;但具体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对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关注情况较差,特别是口服药,关注情况仅占20.6%,大部分护士对口服药药物疗效及副作用不重视,见表2。

表2临床护士对口服药与注射药疗效及副作用的认知情况(人)%

2.3对临床护士判断药物间配伍禁忌的依据和指征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只有34.72%的护士依据配伍检索表,执行药物间配伍,有40.33%的护士配药时根据工作经验,见表3。

表3临床护士判断药物间配伍禁忌的依据和指征情况

2.4调查手术科室护理人员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使用时间的情况显示:大部分护理人员是按医嘱要求的时间给药,护士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选择和给药时机及手术中血清和组织药物浓度的知识不明确,如β-内酰胺类在术前30-60分钟静脉给药;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半衰期较长,快速静滴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应在术前120分钟给药,见表4。

表4对临床护士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使用时间的调查情况(人)%

2.5临床护理人员细胞毒性药物职业防护认知和行为的相关性(见表5)。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细胞毒性药物职业防护认知和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除了“护士在层流台配制细胞毒性药物”这一条目外,其余的防护行为都与防护认知总分呈正相关(P<0.05)。

表5临床护理人员细胞毒性药物职业防护认知和行为的相关性防护认知

3讨论

3.1从表1可见年轻护士对临床常用药物知识掌握较差,分析其原因:一是在校学习过的药理知识掌握不扎实、陈旧;二是在工作中不用心,只是单纯的按医嘱给药,不重视继续教育;三是临床老师未将用药知识作为带教内容予以强调。

3.2临床护士掌握的药物知识应与临床发展同步[4]。为确保用药安全,应把更新药理知识与医疗安全相联系,并作为科室业务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把病人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医院药事委员会,由药事委员会收集资料,以通讯的形式及时发布信息,使大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发生同类事件。

3.3目前由于新药的不断推出和配伍禁忌表的滞后,致使护理人员配制药物时无参考依据。个别护士甚至以配伍后是否发生变色、混浊、沉淀来作为配伍禁忌指征,但很多药物配伍后所发生的理化或药理改变是肉眼很难发现的,如:青霉素钠与维生素C、青霉素钠与阿拉明配伍,外观上虽无明显变化,但疗效却明显降低。因此,药物配伍是合理应用药物的关键环节。注意药物的属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针对一种药物有几种商品名,护士不能只看商品名,更重要的是了解药物的属性,以保证正确用药[5]。

3.4就临床护理人员细胞毒性药物职业防护认知和行为的相关性调查来看,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业性损害的机会[6],长期接触细胞毒性药物可损伤护士的健康。本研究发现,护士对细胞毒性药物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和行为都在中等以上水平,这与目前重视自身防护的大气侯和加强培训有关,护士已经意识到注重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护士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临床护士用药知识情况的调查研究,对促进我市临床护理人员规范给药、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用药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徐淑秀.护士常用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3]姚菊峰,薛原,赵春红,等.时辰药理学在临床给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学杂志,2003,18(4):318.

[4]程春琴.护士的用药知识应与临床变化同步[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4):181.

[5]杨彩虹,张淑彩.投药前要查对药品的属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1):522.

[6]Sagoe-MosesC.PerasonRD.PerrgJ.etal.Riskstobeaitheareworkersindevelop-ngeountres.NEnglJMed,2001,3落5(7):538一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