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般皮肤病的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一般皮肤病的诊断

张长春

张长春(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民医院150900)

【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2-0281-02

【摘要】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是对各种皮肤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目的讨论一般皮肤病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对皮肤病加以有效防治的关键在于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而后者依赖于医师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皮肤病诊断

对皮肤病加以有效防治的关键在于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而后者依赖于医师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下面将一般皮肤病的诊断报告如下。

1病史

1.1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籍贯、婚姻状况、出生地等,因有些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职业有关,有的疾病有地区性,故上述资料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2主诉提供关于发病部位、主要症状和发病时间等方面的信息。

1.3现病史应详细记录患者发病直至就诊时的全过程,包括初发皮损的部位、性质、数目、扩展顺序、病情变化及规律、局部及全身症状、曾接受的治疗方案及其疗效、各种环境因素(季节、气候、饮食及嗜好等)与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关系等,可提供本病的演变过程及关于病因、加重因素等的信息。

1.4既往史过去曾罹患的疾病名称、经治方案及其疗效,特别是与现有皮肤病相关的疾病,应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其他过敏史。

1.5个人史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婚姻情况、生育情况及性活动史等。

1.6家族史应询问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及其他遗传病的患者,有无近亲结婚等,对于遗传性皮肤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2体格检查

主要是对皮肤及其附属器的各种损害或变化(特别是原发性皮损)进行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及其他特殊手段;但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许多皮肤病常伴发全身或系统性表现,故体格检查也应重视系统检查。皮肤检查时光线应充足,最好以自然光为光源,以获得最接近真实的皮损信息;室内温度应适宜,过冷或过热均可影响皮损性状;应充分暴露皮损,皮损分布较广者应检查全身皮肤。

2.1视诊

部分皮肤病的原发性皮损具有高度特异性(如带状疱疹、疣等),仅通过视诊就可明确诊断,但应注意皮损在疾病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不同状态。皮损表面如有化妆品、油或其他污秽物附着,应仔细清除以免影响检查。一些较细微的特殊变化(如扁平苔藓的Wickham纹、盘状红斑狼疮的毛囊角栓等)可借助放大镜检查。对皮损进行视诊应注意获取以下信息:

2.1.1性质主要应区别原发性皮损与继发性皮损以及是否多种损害并存。

2.1.2大小和数目大小可实际测量,亦可用实物描述,如芝麻、小米、黄豆、鹅卵、鸡蛋或手掌大小;数目为单发、多发或用数字表示。

2.1.3颜色及其色调正常皮色或红、黄、紫、黑、褐、蓝、白等,红色还可表现为淡红、暗红、鲜红等色调。

2.1.4界限及边缘界限可为清楚、比较清楚或模糊,边缘可整齐或不整齐等。

2.1.5形状可呈圆形、椭圆形、多角形、不规则形或地图状等。

2.1.6表面可为光滑、粗糙、扁平、隆起、中央脐凹、乳头状、菜花状、半球形等,还应观察有无糜烂、溃疡、渗出、出血、脓液、鳞屑和痂等。

2.1.7基底可为较宽、较窄或呈蒂状。

2.1.8内容主要用于观察水疱、脓疱和囊肿,可为血液、浆液、黏液、脓液、皮脂、角化物或其他异物等。

2.1.9排列可呈孤立或群集,排列可呈线状、带状、环状或无规律。

2.1.10部位和分布根据皮损发生部位可对皮肤病的种类进行大致归类,应查明皮损位于暴露部位、覆盖部位或与某特定物一致,分布方式为局限性或全身性,是否沿血管分布、沿神经节段分布或对称分布。

2.2触诊

主要用于了解皮肤的温度、湿度和油腻程度,皮损的质地(坚实或柔软)、位置(浅在或深在),有无浸润增厚、萎缩变薄、松弛、凹陷,是否与其下组织粘连,有无压痛,感觉过敏、减低或异常(麻风、脊髓空洞症等),附近淋巴结有无肿大、触痛或粘连等。

尼科利斯基征又称棘层松解征、尼氏征,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性水疱(如天疱疮)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

(1)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

(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

(3)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

(4)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2.3其他特殊手段

2.3.1玻片压诊可用以简单区分出血和充血性皮损,玻片压迫皮损处至少15秒后,充血性红斑会消失而出血性红斑及色素斑不会消失。寻常狼疮皮损可出现特有的苹果酱颜色。

2.3.2鳞屑刮除法可用以了解皮损的表面性质,如花斑癣轻刮后可出现糠秕样鳞屑,寻常型银屑病刮除鳞屑后可出现特征性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2.3.3皮肤划痕试验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能出现以下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1)划后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

(2)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不发生这种反应;

(3)划后1~3分钟,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等.诊断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