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课

郑玮娜

——《我的时间我做主》教学反思

郑玮娜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内省活动,旨在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本文从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及组织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分析了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出现的问题,力求提升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时间管理教学反思心理健康中职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感性经验而不进行理性思考,那么原有的教育理念及不当的教学行为就很难改变。可见,想要成为一个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反思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课《我的时间我做主》一课从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及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思考如何上好中职心理健康课。

一、教学主题

时间管理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能力。学习仍旧是中职生的主要任务,然后不少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导致做事拖拉、上课不专心,不按时完成作业,长期陷入“今天的事情明天做”的恶性循环之中,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对于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知道怎样合理安排。他们需要了解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分配时间的方法和技巧。本课的主题对于刚刚入校的中职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充分考虑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本课旨在让学生体会时间的宝贵,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自主管理学习生活的习惯,学会科学地管理时间。本课设计时充分考虑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课堂的五个阶段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以活动体验为主”的教学理念。最后结合学生的日常在校生活引起他们对自己时间利用情况的思考,了解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接着通过讨论,找出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本课内容循序渐进,前后衔接,由浅入深,完成了一个围绕主题的体验和认识过程。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有效多样,注重实践性

1.活动形式紧扣主题。本课中一切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时间管理”这一主题。以两则谜语导入新课,既能轻松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原来每个人手中握有如此大的一笔时间财富,该如何管理呢?”“撕思人生”、“我的时间我做主”等实践活动都是紧密围绕“时间”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强化思考时间管理这一问题。

2.注重活动体验与反思。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心理活动课是一种团体辅导形式,不是心理知识的灌输与说教。它注重在活动中融入心理知识与技能,强调通过活动得到知识与技能的体验、感悟与升华。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紧贴主题的游戏,能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反思与思考。本课中的“撕思人生”这一体验游戏贴合主题,活动中学生触动很大,游戏还没有结束,不少同学就已经开始感慨手中的纸条所剩无几,有的边撕边后悔前面撕多了。从课后实践的作业中可以看到,不少学生开始有准备地合理利用和安排在校时间。笔者相信体验的记忆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启示。

3.活动能够结合学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体现在活动应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和拓展性。活动设计应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和富有成效,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活动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我的时间我做主”这一实践拓展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活动设计充分结合了我校全寄宿制的实际,针对每天下午社团活动时间至晚修(15∶40-19∶30)这一段相对较长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引发讨论和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反思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学会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课堂气氛开放平等

本课以谜语导入,自然、简洁,切合主题;课堂步骤清晰,从认识时间的珍贵,到合理分配时间的原则,再到结合具体学校生活的时间利用现状反思,层层深入;课堂的五个教学环节衔接过渡流畅;活动规则要求清晰,能针对主题层层展开,不断深入和内化。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开放、平等、尊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气氛中尽情地分享与表达。注重启发与引导,对学生的分享能持包容的态度,就学生在“我的时间我做主”这一环节中分享的有关于不合理使用时间的现状能够先持接纳的态度,再给予积极价值的引导,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积极地体验与思考。

五、关于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教学中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宽裕,学生讨论与分享环节未能充分地展开,不能使更多的学生上台发言,学生内心感受和想法的挖掘还不够深。个别同学参与程度较低,未能积极参与互动。教学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考虑不够,缺乏个别指导。

2.由于心理健康课的特殊性,其教学效果很难量化,因此也比较难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很难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教学反馈。

参考文献

姜广运浅谈教学反思的内容、策略及作用[J].教育探索,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