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背后的隐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8
/ 1

网络流行语背后的隐忧

刘露艳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315201

(“蓝瘦”“香菇”出处——南宁一小哥失恋后录的视频,小哥因为女友和他分手了,他很难受也很想哭:“本来今颠高高兴兴,泥为什莫要说这种话?蓝瘦,香菇(本来今天高高兴兴,你们为什么要说这种话?难受,想哭。”

因为南宁人的发音没有翘舌和送气音,n-l不分,k-g不分,加上声调误读,竟然将“难受”“想哭”说成“蓝瘦”香菇“。这两个词于2016年火爆朋友圈。)

学生作文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蓝瘦(难受)”“香菇(想哭)”“债见(再见)”“酱紫(这样子)”等异词,没有注释,直接当正词用。

如果语文教师不了解这些网络用语,还不一定看得明白。笔者一一圈画出这些词,要求学生用正确规范的词汇语法表达,但另一方面,笔者对着权威报刊杂志每年颁布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也很困惑,是不是应该顺应网络时代语言文字进程?

笔者查阅了近两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

2016年12月14日,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一言不合就xx、供给侧、葛优躺、套路、蓝瘦,香菇。

2017年12月21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7”公布了“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还有这种操作?”“怼”“你有freestyle吗?”“油腻”。

网络语言有着鲜明的个性与特色,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幽默诙谐、富有趣味,受到了大众喜欢。这些网络流行语大多反映了近年来大众对国家、对社会、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关注与感受。它的口语化、简洁化、不规范化和随意化等特性,符合大众口味,更是满足了青少年学生自由、个性化的表达。

但“蓝瘦”“香菇”这些流行语的广泛使用反映出的问题和带来的影响让人担忧:

1.就文化内涵来看,除了满足大众的舆论狂欢,更多地折射出了盲从心理和文化没落。比如“你有freestyle吗”,这是一档综艺说唱节目中某位明星导师的问话。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因为明星光环变成了全民流行语,这其中的意味值得深思;

2.部份谐音流行词的广泛应用会严重影响青少年汉字书写能力。长期用键盘打字,使得学生对汉字的笔顺、笔画、结构逐渐陌生,如果目力所及都是错误的谐音词语,势必导致学生识记和书写汉字能力的下降;

3.粗野庸俗的话风、文风刮得愈来愈烈。“TMD(他妈的)”“SB(傻逼)”“卧槽(我操)”等脏话已成了学生张口即来、落笔即就的常用语。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生存的基石,也是一个民族精神血脉的传承。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频繁使用网络语言交际,不合规范地表达会影响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网络语言的大量涌现和广泛流行已是不可遏制的现象,它对语文常规教学产生的影响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作为语文老师,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存在即合理,语文教师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接受它的合理性。与此同时,作为语言文字规范的使者,也要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处理网络语言和规范汉语的关系,树立科学正确的语言观。

一、主观上理性看待

我们首先在主观认识上要有接受新事物、积极了解新语言的意识。要用一颗悦纳之心对待网络语言,不仅要看到网络语言不合规范的词汇和语法,同时也要看到网络语言生动形象、“接地气”的一面。

二、客观上智慧引导

在指导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时,既要肯定网络语言的生动形象,也要指出不规范、不健康之处。比如“吃饭先”,中文语法中没有这样的使用,因为用得太广泛,学生已意识不到错误,碰到此类情况要及时纠正;比如“卧槽”(我操),这个词语是很多学生的口头禅,用得多了觉不出“脏味“,教师要严肃指出,避免粗俗恶劣的语言输出。

教师的语言鉴别和取舍能力会影响到学生的语言习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他们的优劣,以此提高学生的辨别鉴赏能力,从而不盲目使用网络语言。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最重要的基石,而语文教学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基础,因而我们要利用语文教育这块阵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还是让“蓝瘦”“香菇”等调侃之词变为“难受”“想哭”吧。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蔡妤荻《网络语言现象浅析》.《新闻世界》,2010,(12)。

[3]邱凌谢树清《语文教学如何应对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学语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