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郭云寿张洪鹏

丰宁金龙黄金工业有限公司河北丰宁063850

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取优势,实现稳定以及健康的发展,一定要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有效的避免经营风险。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潜力进一步挖掘,各类市场主体竞相活跃,市场角逐将更加激烈,特别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以及利益集团的逐利性带来各种风险,企业所面临的形势越发严峻,使得经济社会中风险无孔不入。内部审计可以防止企业出现经营风险,并且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为企业生产与经营提出宝贵意见。当前,我国一些企业没有给予内部审计以充分的重视,审计工作基本是流于形式,工作没有落在实处,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和作用,企业一定要对其开展综合以及全面的管理,结合自身发展规律和经营特点,通过针对性措施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进而确保企业可靠、安全以及健康的运行。

1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与内涵

1.1基本特征

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可控性、创业性、潜在性、普遍性以及客观性。

1.2基本内涵

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在审计人员以及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对存在的漏报以及错报会计报表发表不正确审计结论,进而导致审计利益和审计对象蒙受损害和损失,引起审计人员或者审计机构承担的责任。其本质为无意发表不正确审计结果的可能性。

2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强严重滞后了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进程。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专业性不强,知识面狭窄,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储备没有及时更新,认识不到位存在轻视心里。

2.2审计方法陈旧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基本以账项审计为主,但是新时期下,这种陈旧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同时,审计人员缺乏风险观念以及风险意识,在工作中基本是依靠个人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没有采用现代化的审计方法。

2.3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审计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一些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尚未建立科学、完备的自身内部审计质量监督、检查、评价体系,对内部审计项目从程序到实践还缺乏具体详细的监督管理、评价措施,缺乏监督机制,部分审计机构至今审计工作底稿仍然不完整、缺少对事前计划、报告期审计复核等,使内部审计质量成为一句空话,更谈不上防范风险。

3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3.1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审计底稿

为顺应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我国企业的经营业务得到大规模的扩张。首先,国家要加强内部审计的法规以及制度建设,进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其次,企业相关机构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行为的具体分工,实行审计责任人制度,保证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追究到具体人,加强审批和审理制度,实现行为规范、职责清晰,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审计工作,防止出现审计风险;最后,要科学划分被审部门的审计责任。

3.2加强人员建设

企业要强化对审计工作团队建设,并且开展后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进而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企业要实现用人机制的创新与改革,以考试的形式,吸纳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审计团队中,并且从信息技术、法律、物资管理、施工、经营、审计以及会计等专业中,筛选具有较强业务能力以及技术资格的人员,丰富审计团队的专业结构,在开展审计工作的同时,为了有效弥补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要适当的聘请专家对审计工作开展指导和协助;其次,企业要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对审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帮助审计人员掌握审计工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组织人员开展学习,提高其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查证能力,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加大对技术知识的后续教育,组织人员到生产现场进行学习观摩;最后,要对审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在对人员开展考核的过程中,要对人员的诚信道德进行重点考核,对于出现的腐败行为给予严肃处理,防止由于人员腐败而为内部审计带来风险。

3.3从组织形式上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实质性独立

公司管理结构是施行内部审计的环境,促进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确保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条件和基础,只要将内部审计置于公司管理中加以考虑,才能全面了解内部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位置,并真实发挥其作用。内部审计组织作为单位内设组织,其独立性是相对的。从审计的独立性、有效性来讲,领导层次越高,越有确保。此外,在管理体制和审计经费方面要确保审计机关独立性。公司内部应该为内部审计工作树立独立的审计经费,专款专用,与被审计单位间隔经济往来,以确保审计独立性不受伤害。遵从独立性准则,发挥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审计组织和人员必须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不参加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有权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要点、编制审计方案、施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报告,然后充分发挥他们的权威性。

3.4创新审计方法

新时期下,财务作弊手段更加高明也更加隐蔽,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对审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进而防止风险的发生。例如,应用风险导向模式开展审计工作,能够将经营环境充分纳入到工作中,并且查找风险因素,发挥审计资源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一定要在实践中对审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并且建立先进、规范以及科学的审计模式,完善以及优化审计工作,进而降低审计风险。

3.5适时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固有风险,要从账户入手,以银行存款为源头,检查与其相对应的所有会计科目,从总体上把握资金的活动情况,达到全面揭露和反映其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坚决查处财务信息失真,从而减少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对于控制风险,要对被审单位内控结构进行全面了解,重点对内控环节进行审查,发现内控中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追踪审计,坚决查处“内部人控制”问题,从而减少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在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基础上,对检查风险水平进行量化,以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首先审计高风险的内容,并且要对管理者采取的化解和防范风险措施进行审核,评价其有效性。此外,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增强内审人员的风险意识,应遵守审慎性原则,对每一个审计项目的风险都要有一个合理的估量;注重审前调查,掌握其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好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应尽力将审计工作向事前、事中转移,提前介入,把违规违纪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和作用,一定要加强对其风险的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同时,审计人员也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有序以及顺利开展,进而为企业稳定以及健康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义兰.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284-285.

[2]李荣.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