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

/ 2

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

林绍芳

林绍芳(山东省烟台长岛县人民医院265800)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247-02

【关键词】阑尾炎临床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最多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发病以青壮年人较多,男性高于女性,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人因延误诊治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

阑尾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阑尾腔梗阻后并发感染为基本病因,暴饮暴食、过度疲劳及生活不规律等可诱发。应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和既往病史,注意以下病因相关因素。

1.1.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的最常见原因,阑尾的解剖学特点是易于发生管腔阻塞的重要基础,如阑尾是一盲管、开口细小、管腔狭长且呈弧形卷曲等。因阑尾淋巴组织丰富,由于淋巴滤泡明显增生而引起的阻塞最为多见,约占60%。粪石所致亦较常见,约占35%。其他因素,如食物残渣、异物、肿瘤、寄生虫的虫体与虫卵等,也可造成管腔阻塞,但很少见。此外,胃肠功能紊乱可反射性引起阑尾平滑肌痉挛而诱发阑尾炎。阑尾管腔阻塞后,因分泌物积聚,腔内压力不断上升,导致管壁血运障碍,局部抵抗力下降而易于受到细菌侵袭,并使阑尾炎症加剧。

1.1.2细菌入侵引起阑尾炎的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常因阑尾腔内细菌繁殖、直接侵入而致。血源性感染和周围脏器或组织的炎症蔓延,也可引起阑尾炎。由于炎症反应使阑尾腔内压力进一步增高,阑尾壁间质压力亦升高,使管壁血运障碍更加严重,最终可致管壁的坏死及穿孔。

1.2辅助检查

1.2.1实验室检查急性阑尾炎病人血常规检查常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多为80%~90%,可发生核左移。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时无明显白细胞计数变化。当阑尾炎症累及输尿管或膀胱时,尿液检查可见镜下少量红细胞与白细胞。

1.2.2影像学检查B超、CT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腹部X线平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液气平面,偶见钙化的粪石和异物影。回盲部钡透显示阑尾腔内的钡剂排空时间延长及阑尾未显影等,有助于慢性阑尾炎的诊断。

1.3治疗与效果

1.3.1非手术治疗主要措施包括:禁食、补液、止吐等对症支持处理,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针灸和中药治疗等。一般适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形成且炎症有局限化倾向,以及早期病人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高龄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有手术禁忌证时。妊娠早期和已临产者的急性阑尾炎可先试行非手术治疗,密切观察,如无好转即应行阑尾切除术。

1.3.2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早期手术操作常较简单、容易,且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故一旦明确诊断,原则上最好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临床类型而不同,通常采取阑尾切除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考虑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应在切除阑尾后仔细清除腹腔脓液、视情况放置乳胶片作引流,并发穿孔后腹腔污染严重更须彻底清理腹腔、必要时置腹腔引流管。阑尾周围脓肿如行保守治疗后肿块缩小、体温正常者,可于出院3个月后再行手术切除阑尾;若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无局限趋势,应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待伤口痊愈3个月后再行阑尾切除术。

2护理措施

2.1非手术治疗与术前护理

2.1.1一般护理急性发作期嘱病人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肢体屈曲;除轻症单纯性阑尾炎病人可进流质饮食以外,一般应禁食,通过静脉补液以维持体液平衡。

2.1.2对症护理高热病人需采取有效物理降温;呕吐剧烈者适当使用止吐剂,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增进舒适;疼痛病人可遵医嘱给予针灸或解痉剂减轻症状,诊断未明确之前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麻醉性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便秘者可使用开塞露,但禁服泻药及灌肠,避免诱发阑尾穿孔或炎症扩散。

2.1.3控制感染遵医嘱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大孢霉素、甲硝唑等,观察用药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2.1.4病情观察非手术治疗期间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般每2~4h测量生命体征,间隔6~12h查血常规,同时观察病人腹部症状和体征的演变,一旦病情恶化或有门静脉炎、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征象,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1.5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交流,耐心解释、安慰,给予心理支持,使其焦虑减轻,情绪稳定,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2.1.6术前准备根据情况做好急诊或择期手术前常规准备,如协助完成各项检查、通知病人禁食水、做好手术区皮肤准备和药物过敏试验等。小儿病人术前还应积极补液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加强对伴发内科疾病的处理以提高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妊娠期阑尾炎术前使用黄体酮以减少宫缩、防止流产或早产。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术后一般先根据麻醉方式安置适当体位,待麻醉恢复、血压平稳后常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减轻切口疼痛及有助于腹腔引流。

2.2.2饮食一般术后禁食1~2d,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后可从流食逐渐过渡至普食,指导病人勿进过多甜食、牛奶、豆制品等,避免产气过多引起腹胀不适。

2.2.3活动鼓励术后早期活动,轻症病人手术当天即可下床活动,重症病人可先进行床上主动或被动活动,随着病情稳定逐渐下床活动。早期活动不仅增进血液循环、有利切口愈合,而且还可促进肠蠕动及防止肠粘连。

2.2.4切口与引流的护理经常观察,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预防切口感染。如有腹腔引流管,应按常规做好相应护理,如妥善固定、保持通畅、观察记录等。一般在术后48~72h,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变淡、病人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正常时,可考虑拔管。

2.2.5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及处理

(1)出血:常发生于术后24~48h内,多因阑尾系膜结扎线松脱所致,虽较少见但后果严重,可引起腹腔内大出血,甚至休克。因此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现术后病人有面色苍白、腹胀、腹痛、脉速、血压下降等失血征象,应及时通知医师,立即输血、补液,做好紧急手术止血的准备。

(2)切口感染:为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易发生于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炎病人,手术时切口污染、异物存留、血肿及引流不畅等是常见原因。表现为术后2~3d体温升高,局部红肿、胀痛与压痛等,应拆去缝线,排出脓液,充分引流,加强换药。

(3)粘连性肠梗阻:由于局部炎性渗出、手术损伤、异物刺激及术后缺乏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阑尾炎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较常见。早期手术、早期离床活动可减少此并发症。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痊愈,严重者需手术治疗。较常见的并发症。病情重者应手术治疗。

3健康指导

(1)指导慢性阑尾炎病人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暴饮暴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及腹部受凉,预防阑尾炎急性发作。

(2)向非手术治疗病人说明限制饮食和适当体位的意义,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配合。如需手术治疗,特别是急诊手术,应耐心解释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

(3)指导术后病人逐渐恢复饮食,加强营养。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说明其对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的重要意义。

(4)嘱出院病人若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及时就诊,告知阑尾周围脓肿病人3个月后返院接受阑尾切除手术。

参考文献

[1]卢春燕.阑尾炎术后的饮食护理[J].中国保健,2009,17(32):1566.

[2]李桂芳,李贵寿.86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09,1(4):31.

[3]刘国平.中西药联合使用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