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的应用体会

弓凤红

弓凤红

(山西省古交市妇幼保健院0302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如何与产科临床工作结合及应用。方法对本院产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健康知晓率及满意度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一项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身心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产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44-02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基础护理为核心,通过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基本的生活照顾以及护理技能服务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1]随着医疗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的医疗形式下,在医院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已成为一种趋势,一种必然。自2010年4月以来,我院产科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基本资料

我院妇产科病房开放床位24张,护士10名,床护比为1:0.42,职称结构:副主任护师1名(护士长),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4名。学历结构: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6人。

2.实施方法

2.1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参加全院护理人员动员大会,充分理解开展优质护理的内涵和目标,从思想上转变服务理念,正确认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优质护理服务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患者满意服务”为宗旨,为顾客提供全程,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2]优质护理的内涵: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优质护理的目标:患者及家属满意,医生护士满意,社会政府满意。从刚开始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像保姆一样包揽病人的生活起居,大材小用。通过不断学习优质护理相关文件,我们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了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笑服务、良好的沟通,有效的宣教都可直接影响病人的诊疗救治效果。基础护理的质量直接反应着医院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社会声誉。

2.2培训学习,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各项培训,科室强化培训,修订了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及各项抢救流程,妇产科常见病的健康教育,组织护士学习《护理条例》、《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定期对全体护士进行礼仪培训和专业技能操作培训,提高专科护理技能,保障母婴安全,特别针对性地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做到人人掌握。

2.3实行弹性排班改变护理排班模式由功能制排班改为责任制排班,责任护士工作时间根据病人需求实行弹性调配。薄弱时段(午间晚间)统筹安排,随时调整人员上岗,增加一线护士数量,为病人提供连续的,无缝隙的,均衡的护理服务。

2.4护士分层管理根据工作年限、职称、工作能力分层次管理,分责护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每层次护士有各自的职责。

2.5简化护理文书,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病人,全面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减少护理人员用笔记录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规范护理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和临床护理质量。

2.6温馨护理安全服务结合科室的特点,为产妇营造洁净温馨的就医环境。按“一请五多”的语言规范要求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声。一请:请字当头。(如:请进,请问,请坐,请稍等,请不要紧张,请放心……)。五多:即入院时多介绍一句,以减少病人的紧张;操作时多安慰一句,让病人感到放心;晨间护理多问候一句,让病人感到舒心;检查治疗前多解释一句,以减少病人的恐惧;出院时多关照一句,让病人感到温馨。认真做好“五个一”,说好第一句话,展露第一微笑,安排好第一次检查,扎好第一针,做好第一次宣教,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应产妇及家属的要求,我科开展导乐陪伴分娩。产时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全程陪护,指导产妇减痛分娩,以消除产妇紧张疲劳恐惧情绪。产后2小时返回病房时,产房护士与病房护士严格执行母婴交接制度,24小时母婴同室,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7落实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分级护理制度张贴上墙,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专科特点的护理项目。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每天早晨7:30我们准时来到病房做晨间护理,开窗通风,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元,必要时更换床单元。询问患者夜间睡眠情况。对手术后及生活不能自理、部分自理的患者根据需求实施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如协助患者洗脸、刷牙、梳头、更换衣服、进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检查各管道固定、通畅情况,做好管路护理,在与患者交流与沟通过程中,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需要,根据患者日间所做的特殊检查给予相应指导。晚间护理时,整理床单元,检查各种管道固定通畅情况。对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足部护理、协助患者排便,告知明日要做的化验检查及注意事项。注意周围环境安静,危重病人病室留床头灯,便于观察病情。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根据患者的需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3]

2.8实行责任制护理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是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环节。根据护士的资质及病人的病情,将患者分床到人,责任包干,设责护组长一名,责护组长负责制。修订了各班职责,工作范畴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危重病人由责护组长亲自负责,午间及晚间的值班人员任为本组的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在责护组长的指导下工作。责任护士对患者全面负责,在工作中落实整体护理,把入院评估,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融为一体,完成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为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

2.9加强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全过程。入院时首先向孕妇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让孕妇熟悉病区环境、住院须知,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产前结合孕妇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产时助产士多关心体贴产妇,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消除产妇紧张恐惧的心理,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产后宣教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及母婴同室的意义,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及产妇饮食营养方面的知识。产后及时排尿,适当下床活动。给产妇及家属讲解有关新生儿喂养、护理方面的知识,指导家属新生儿沐浴和新生儿抚触的方法,臀部及脐部护理。发放一日清单,合理收费,为患者解释费用的产生和收费标准,让患者明明白白住院。出院时告知产妇及家属母婴产后42天复查时间。预防接种时间,设立产科24小时母乳喂养咨询热线。让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并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办理出院手续。责护组长每日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情况。

2.10护理质量检查(1)抓落实,制定相关护理制度并张贴公示。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杜绝。责护组长每天对护理工作进行督促指导。(2)每日向出院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周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3)护士长每周组织科室质控小组对本科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急救等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反馈、整改。每月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发现分析工作中存在的欠缺,提出整改方案。

3.实施效果

产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母乳喂养率提高,患者点名表扬护士的次数增多。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规范了护士的服务行为标准,改变了工作作风,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关爱,为患者提供了温馨、舒心、放心的就医环境和安全高效的优质服务。[4]

4.体会

4.1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寻找个体化最佳护理模式,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服务。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使得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减少紧张恐惧心理。[5]

4.2随着这项活动的开展,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专业文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忽视的综合素质,丰富护理工作的内涵。

4.3随着护理能力的增强,大大提高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水平,健康教育到位,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一项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身心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义娴,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乳腺癌术中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382.

[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3号.

[3]黄会,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重要性浅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9.(9):323.

[4]张继红,浅谈新形势下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医药前沿2012年12月第2卷第35期:297-298.

[5]黄英丽,舒适护理服务在产科应用的效果观察[J]医学美容美学,2013,2(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