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经营风险与防范金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3

建筑企业经营风险与防范金沙

金沙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内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建筑企业要认清经营环境对自身的影响,明确自身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提高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水平,然而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效益都与这些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无法严加防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都会受到波及,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详细梳理了建筑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措施,对建筑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建筑行业;经营风险;防范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正确识别、分析和评佑风险并实施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是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必要举措。本文对建筑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建筑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1建筑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因素

建筑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从项目选择、投标,到工程施工和竣工结算,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任何环节的风险处理不当,均会使企业难以达成经营目标,甚至给企业带来亏损,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建筑企业经营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1.1工程项目设计和前期手续风险。

(1)三边工程的风险。在工程实践中,很多项目存在着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情况。这些工程大多会一边施工一边修改设计,经常出现某道工序刚刚完成,却因设计变更了,强度无法满足要求不得不进行加固,或拆除重新施工等情况。在此过程中,项目部若是未及时申报变更洽商,或是由于各种原因变更洽商得不到建设单位的签认,竣工结算时双方将会为此发生纠纷,使施工企业面临工程量亏量的风险。

(2)项目前期手续不完善的风险。根据我国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工程项目只有办理了项目立项、土地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一系列审批手续后方能开工建设,但很多建设单位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在规划或建设手续未批复的情况下就启动项目建设,后续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会被规划部门、城管部门或建设部门勒令停工并受到处罚,这就会造成工程干干停停,工期严重拖延,施工成本大大增加。

(3)合同风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在建设合同的谈判中基本处于弱势地位,合同条款的设置往往对建设单位更有利,当发生材料价格上涨、工程量增加、措施费用增加等情况时,会将很大部分风险转嫁至施工企业。另外,一些房地产企业由于缺少资金或根本没有建设资金而大打空手道,打施工企业的主意。这些房企不按规定要求进行工程招投标,而是直接与施工单位洽谈,要求施工企业向其缴纳高额的工程保证金,或直接垫资建设,谁垫资就由谁来施工。一些施工企业为了拿到工程,未履行规定的招投标程序就提前投入大量资金。此时一旦发生纠纷,往往由于未按法律规定履行招投标程序和签订有效施工合同,从而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合同风险。

1.2人员风险

(1)项目经理任用带来的风险。项目经理的管理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效率及成本的高低。

(2)员工管理带来的风险。建筑施工企业能否控制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的随意跳槽行为和生产工人的无序流动,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生产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一个项目合同执行效果的好坏。

1.3施工过程风险。施工过程风险包括: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施工管理风险。

(1)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由于建设项目的工期一般在2年以上,期间很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原材料的临时紧缺、因重大活动限制开采和运输造成价格上涨等情况,这些因素均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对施工企业来说,除了个别情况如大宗材料价格上涨超过约定幅度可得到建设单位一定补偿外,其他很多难以得到补偿,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将使施工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因此造成亏损。

(2)技术风险。工程地质资料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工程的工期和工程量。由于时间紧,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时可能由于来不及进行地质详勘,而临时使用周边地块的地质资料,这些资料有时与项目所在地块出入很大,后期施工前进行详勘发现差异后,往往需要调整地基设计方案,或增加地基处理环节,使的施工成本成倍增加、工期大大延长。另外,项目部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各专业间未能协调处理技术问题、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人员、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未能及时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等,都会造成工程拖期和项目超支。

(3)施工管理风险。建筑工程有着规模大、分工细、技术难度大的特点,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很高,施工中—旦发生较大的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将给项目带来巨大影响,不仅使企业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会被建设主管部门通报批评和停工整顿,严重的将会被资质降级甚至吊销,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

(4)债权风险。因为债务人资金的减少以及无法联系到债务人,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企业债权起诉的失败,债权不能收回,致使企业债务权力不能得到维护,企业资金减少的风险。

(5)债务风险。企业因为无法周转现金,有关债务不能得到及时清偿,导致被债务人告上法庭、法院查封、实施的风险。

1.4涉外风险

经济风险。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建筑企业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大部分国家实行浮动汇率政策,汇率风险成为这些企业首当其冲需要面临的风险;同时各国存在地方保护现象,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也给这些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2)政治风险。目前我国参与的国际承包业务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1.5竣工结算风险

施工中一般都会出现数量不等的工程变更和洽商签证等,若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及时请建设单位签认,一些隐蔽工程在竣工后将无法确认和计算工程量,形成扯皮现象,从而使竣工结算和回款无法顺利进行。

2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四方面风险因素,施工企业采取如下措施可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2.1对目标项目进行充分调研。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之前,应对拟投标项目的建设单位及项目本身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对于建设单位应了解:目前其有哪些在建项目、在建项目的进展是否正常、建设单位资金状况如何、在建项目进度款是否按时支付等;对于拟投标项目应了解:前期规划和建设手续是否完善、项目地块及周边地质条件如何、工程施工图是否已全部完成等。对于明显存在经营风险的建设单位和建设项目,应果断放弃,避免陷入后期纠纷。

2.2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和工程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是招标人的要约邀请,投标文件必须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因此必须对招标文件条款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分析研究,识别出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和未来经营的关键问题,并将风险点规避对策充分体现在投标文件中;在中标后合同签订前,应组织经营部门、工程部门和法务部门对合同进行会审,将后续经营的关键问题预设在合同相关条款中;工程开工前经营部门要组织工程部和项目部进行合同交底,明确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施工中若是合同条件发生了变化,应及时搜集并保管好双方来往的电子邮件、业务联系单、会议纪要、录音、现场照片、变更通知等书面或影音资料,为工程索赔及可能发生的合同纠纷做好准备。

2.3采取多种方式降低施工管理风险。在施工管理中,应从项目管理人员选派、项目部激励与考核、技术管理、分包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和转移施工管理风险:

(1)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的能力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项目人员选派上,应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和风险大小,选派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与其相适应的项目班子成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

(2)项目成员的积极主动性是项目顺利完成并实现利润目标的重要因素,要与项目部签订责任书,明确其责权利,设定有竞争力的项目薪酬机制,并将项目薪酬与考核目标挂钩,以此来充分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3)技术管理方面,对于项目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公司技术部门应对项目部予以重点支持,技术方案由专家充分论证后方能实施,以技术手段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规避施工质量和安全风险。

(4)在工程各专业队伍和劳务队伍的使用上,不得与没有资质的包工头签订施工或用工合同,要坚持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项工程公司和劳务公司,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约定相关责任。同时,应及时为施工人员投保工伤意外险,把可能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2.4严格合同执行管理

合同生效后,对合同的管理是合同能否兑现的关键,也是易出现合同纠纷风险的阶段。①成立分包管理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为首,成立分包工程管理小组,人员定岗定职,制定奖、罚制度。②抓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分包合同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比较直观,好落实。质量管理要抓好隐蔽工程、原材料质量、工程外观质量等管理工作,项目施工中设专人全过程旁站控制,让分包方无偷工减料的机会,杜绝质量举报的可能。③抓好工程款控制工作。工程款控制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严格按合同计量条款计量;监督按月支付员工工资,必要时代发其员工工资;及时掌握其对外采购的资金使用情况;清算双方往来账目并完善手续并对双方共用项目费用进行分摊。④协调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对外关系的工作,主包方一定要坚持不让分包方独立参与。

2.5正确看待分包合同纠纷

通过好的分包队伍和进行严格的合同管理,虽然能降低合同纠纷风险,但是仍无法杜绝合同纠纷。因此,施工企业出班合同纠纷或官司是正常的现象,要正确看待。在分包合同管理过程中,主包方应加强照片、声像资料等原始资料收集、整理和保管,一旦出现合同纠纷,以这些资料作为证据,就能做到心里有数,掌握主动权。

2.6进行有效的工程签证和索赔管理,为竣工结算打好基础。工程项目能否盈利、盈利多少,很大程度上由签证与索赔决定,充分、有效的签证和索赔也可以为工程顺利结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项目人员配备上,应设置专门的商务经理和预算人员,严格按照约定程序及时进行签证和索赔。总之,面对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建筑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经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把风险管控融入到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才能使企业安全、健康和稳步发展。

3结语

建筑企业的风险防范不仅需要在合同风险控制上下工夫,而且要在战略上重视,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列出建筑企业最需要关注的经营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办法。

参考文献:

[1]郁惠.浅议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4(13):17-18.

[2]王珺珺,冯鹏举.如何防范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J]《经营管理者》,2012(14):230-230.

[3]李进锋,转型期中国建筑业企业问题[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