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颈部刀砍伤合并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1例颈部刀砍伤合并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护理

余巧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分析1例颈部刀砍伤合并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在于颈部伤口再出血的观察和预防,重要器官的临床监测与护理(包括CRRT治疗中的观察和护理),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颈部刀砍伤;心肺复苏术后;MODS;CRRT的护理

颈部刀砍伤可致严重大出血,呼吸困难和循环障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较为普遍,诸多因素如无灌注、再灌注损伤、代谢性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均可以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且心脑功能障碍位居受累器官前列,复苏后MODS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的有效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支持显得十分重要。本科室收治过1例颈部刀砍伤合并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进行救治和护理,病情好转并出院。现将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28岁,因“6小时前被水果刀刺伤颈部致左颈部疼痛伴活动性出血”送至“德清新市第三人民医院”。到医院时患者神志清,血压低,予以纱布包扎止血及“复方氯化钠500ml静滴”治疗后,120救护车送至我院急诊科,途中患者神志清,血压120/60mmHg,左颈部渗血较多,口鼻处有鲜红色血液流出。予以补液、止血治疗。患者入我院急诊科时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低,持续呕吐,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4:05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立即予以心脏胸外按压,肾上腺素1mg静推,心肺复苏1分钟后恢复自主心律,患者血压低,予以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并请五官科、呼吸科、胸外科、等科急会诊。期间予以输血、止血、补液治疗。急诊全麻下行颈部刀刺伤纱条填塞止血术+左肩清创缝合术,患者病情危重,术后于10:10转入我科治疗。入科时患者镇静状态,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颈部有纱布加压包扎。在本科继续予以机械呼吸辅助通气、抗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治疗并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入科后患者少尿,肌酐较高,医生予以留置血透管行于CRRT治疗。4:5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继续机械通气。4:12患者尿量及肌酐等指标好转,停CRRT治疗。4:18脱机换气切口面罩吸氧,同时评GCS评分10分,转监护后病房继续治疗。4:22转烧伤科病房,5:16转康复医院行进一步康复治疗。

2.病情观察和护理

2.1颈部伤口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颈部伤口敷料情况和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血压的变化,每天积极检测血常规的变化,一旦发现有再出血情况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大出血严重的话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2.2脑缺氧的观察及护理:心肺复苏成功后,虽然脑重新获得了氧供和血流灌注,但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脑缺氧持续存在,将直接影响脑复苏的成功率,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积极防治脑损害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之一。应该严密监测血压,维持有效的平均动脉压,尽量维持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90—100mmHg)。预防脑水肿,控制颅内压,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脱水剂。尽早使用亚低温治疗,目前亚低温已经被国际心肺复苏委员会推荐用于心肺复苏后患者[3],降温要快。入本科时患者体温38.6℃,医嘱目标体温35℃-36℃,予物理降温并冰毯降温,效果较差,之后CRRT中将管路放入冰水降温辅助,效果较好。亚低温12到24小时后复温,复温应缓慢,每小时0.5-l℃,经4-12小时至体温恢复到36.5℃即可。遵医嘱使用改善脑部代谢、保护神经的药物,正确使用呼吸机,适当提高动脉血氧浓度,以改善脑缺氧。

2.3维持有效循环的观察及护理: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PICCO监测值及尿量。正确使用升压药,建立单独的静脉通道,使用微量泵或输液泵控制速度,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避免因血压忽高忽低导致心功能受损。观察患者面色、口唇、指甲颜色、静脉充盈程度、四肢温度、湿度等。PICCO的观察与护理:需保证监测的准确性,进行监测中,一般为每八小时一次进行校准,每次注入的液体为<8℃冰盐水,一次10~15ml不能超过20ml,至少推注3次以上,一次推注一般在4S内匀速注入。注入时需保持导管通畅,妥善固定,冲洗管路时防止空气进入,以免引起动脉栓塞。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渗血,按要求更换穿刺处的敷料,保持测压系统密闭性。动脉穿刺侧肢体适当制动,观察肢体皮肤温度、动脉搏动情况、肢体活动情况。拔管后按压穿刺点15~30min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加压包扎,用1.0~1.5kg沙袋压迫6~8h。每半小时观察穿刺点情况两次,并作好记录。

2.4呼吸系统的观察及护理:患者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应加强呼吸机及气道的管理,预防VAP的发生。呼吸机管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模式,正确调节各参数,严密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和使用效果,保持呼吸机管道的通畅,防止脱管、堵塞或打折。气道管理:每班检查气管插管位置、深度及通畅度,做好气管插管及气囊的护理,保证气囊压力为25-30cmH2O。保持气道的通畅,及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可给予雾化吸入、气道内滴药等方式湿化气道,以利痰液排出。

2.5肾功能的观察及护理:患者留置导尿,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和每小时尿量,并观察尿液颜色,严密监测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患者尿量较少,予CRRT治疗。

2.6CRRT的治疗和护理:开始CRRT后,严密观察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注意血压和中心静脉压情况,以保持血液动力学处于稳定的水平。准确记录出入量,确保水电解质平衡,同时避免因体液过多而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了解各项生化指标及各器官功能衰竭的典型和非典型变化,做到及时发现病情并处理。在管道护理方面应固定好股静脉置管,常规更换透明敷贴1次/周,如污染随时更换,预防感染。每天更换三通和输液通路,避免导管过度弯曲及打折,在翻身时注意避免牵拉导管。每次行CRRT治疗后用肝素6000U和生理盐水20mL进行脉冲式封管2ml。

2.7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感染: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各项操作严格无菌原则。预防褥疮:卧气垫床,定时翻身,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每班评估皮肤并做好交接工作。预防泌尿系统、呼吸道感染,做好口腔及气道护理,定时吸痰,做好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2.8营养支持的护理:一般提倡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治疗[4]。该患者于3.30留置鼻肠管,3.31确认管道位置后即开始行肠内营养。在护理方面:做好管道的固定,防止管道的滑出,鼻肠管一般由摄片确定位置,如无特殊情况不需要抽胃液确认,因此管道的固定尤为重要。鼻饲时病情允许行半卧位,防止反流误吸。做操作如纤支镜检查,转运等时需停止鼻饲肠内营养。此外加强口腔护理,预防VAP的发生。

2.9心理护理:复苏后患者病情险恶,治疗费用也较高,家属一般比较难于接受,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士应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加强护理宣教。使家属能理解和配合

【参考文献】

[1]李南,张东,王育珊.心肺复苏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1]_中华急诊医学杂.5-,2010,19(7):112

[2]朴镇恩,主编.实用心肺脑复苏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25.

[3]FieldJM,HazinskiMF,SayroMR,elaI.2010AmericanHeartAssociatianguidelinesfo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J].Circulation.2010.122(18Suppl3):S640-946.

[4]兰艳萍.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0):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