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治疗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遗尿症治疗研究进展

谢月宁李汶莲

谢月宁李汶莲(广西灵山县妇幼保健院535400)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103-03

遗尿症是临床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1]。遗尿症不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心智健康,近年来儿童遗尿症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寻求更完美的治疗方法,儿科医务工作者针对儿童遗尿症的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儿童遗尿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一、遗尿症的一般情况

1、小儿遗尿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在我国主要采用国际儿童尿控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年龄5~10岁儿童每月至少2次以上;>10岁者每月至少1次在不合适的或社会不能接受的时间和地点发生正常的排尿,即遗尿患儿睡眠时排尿在床上;尿量可以将床单湿透,通常不会因尿湿而醒来;有遗传倾向[2]。对于年龄≥5岁、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2次/周、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小儿即可考虑遗尿症的诊断[3]。

2、据国外统计儿童中遗尿症发病率为10%~15%,其中男性多于女性。

3、遗尿症依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其中属原发性遗尿者约为69%,继发性者约为31%[3]。大多数患儿遗尿属功能性遗尿,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遗尿很少见。

4、国外大量研究证实,遗尿症长期得不到治疗,将影响患儿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导致孤僻、自卑、表达能力差[4]。

二、遗尿症的病因分析

目前关于遗尿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皮过长、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与脊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性疾病有关,但是绝大多数儿童遗尿的出现与疾病无关。大多数学者认为遗尿症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表现。

1、遗传因素

人们注意到遗尿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多数尿床儿童有家族史,双亲遗尿的儿童遗尿症患病率达77%,父母中一方遗尿的小孩患病者占44%,而无遗尿者的后代发病率为15%,同卵双胞胎如一方患遗尿症,另一方患病的可能性是68%[5]。

2、神经内分泌失调

有研究显示,遗尿症患儿的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日间ADH水平与正常儿童并无差异,但夜间ADH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使髓袢升支粗段的水和离子重吸收率下降,导致夜间尿量和溶质排泄有所增加[3]。近年来研究报道,约70%患者存在夜间ADH分泌不足导致遗尿的现象[6]。

3、睡眠觉醒障碍

在清醒状态下,仅有少数遗尿症患儿伴有尿失禁,这表明遗尿与睡眠觉醒功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7]。遗尿症通常被认为是由于睡眠过深,觉醒功能障碍所致。遗尿症患儿睡眠觉醒阈值高于膀胱充盈期和收缩期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膀胱充盈的传入冲动不足以使患儿从睡眠转入觉醒状态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3]。

4、膀胱功能不良

主要是指功能性膀胱容量(FBC)减少,逼尿肌不稳定和尿道梗阻致逼尿肌过度收缩。Yeung[8]在香港对41例去氨加压素治疗无效的严重原发性夜间遗尿症患儿的研究发现,所有患儿均无夜尿增多,但均有FBC减少,并且伴有潜在的逼尿肌不稳定,排尿不协调。

5、精神心理因素

患儿所经历的不良应激,如双亲间的争吵、剧烈运动、意外损伤、恐惧受惊、情绪紧张、压力过大或不适应新环境等,被认为是引起继发性遗尿较重要的原因[3]。此外,缺乏排尿训练或不适当的排尿训练如父母强制小儿迅速学会夜间控制小便的能力,也会导致遗尿的发生[9]。

6、祖国医学辩证法

中医学一直认为尿液的生成、排泄与肺、脾、肾、三焦、膀胱有密切的关系。其病因主要为肾气不固、脾肺气虚、肝经郁热。史教授[10]认为无论何型遗尿,均与膀胱有关。肺、脾、肾、肝等脏异常皆可导致膀胱不约发生本病,但病位在膀胱。

三、遗尿症的治疗

目前国内对遗尿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推拿按摩治疗、针灸疗法、耳穴、穴位注射、穴位敷贴、刮痧、磁疗、壮医药线点灸、生物反馈疗法。

1、口服药物治疗

1.1中药治疗。虚证以扶正培本为主,温肾固摄、补肺健脾。肝经湿热,宜清热利湿;此外,亦可酌情配合使用清心滋肾、醒神开窍之法。根据不同证候,常用的治法有:温补肾阳,固涩小便,方用菟丝子散;补肺健脾,固摄止遗,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清肝泻热,固涩止遗,方用沈氏泉丸[11]。吴杰妍[12]自拟止遗汤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80%,配合推拿治疗有效率97%。

1.2西药治疗

1.2.1去氨加压素:为抗利尿激素(ADH),又称血管加压素(AVP),是一种多肽激素,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尿排出的水量。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是(AVP)的类似物,结构上的改变使去氨加压素在抗利尿方面的作用增加,而血管紧张的作用下降,去氨加压素已成为治疗尿崩症、遗尿症的重要药物[2]。阮毅燕[13]单纯抗利尿激素(ADH)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72.9%,近期复发率为22.9%,远期复发率为54.3%;联合膀胱训练总有效率为91.3%,近期复发率为11.9%,远期复发率为28.6%。

1.2.2抗胆碱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具有松弛膀胱平滑肌的作用,用以治疗因逼尿肌过度活跃及膀胱容量较小而造成的白天尿失禁。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抗胆碱能药物为奥昔布宁和颠茄。对于逼尿肌依赖性遗尿症效果较好,适用于功能性膀胱容量小,伴日间尿失禁者[2]。刘平民[14]等用阿托品穴位注射配合心理疏导治疗遗尿症有效率93.75%。

1.2.3三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是丙咪嗪,治疗遗尿症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降低逼尿肌的兴奋性,增加膀胱容量[2]。孙海荣[15]单纯丙咪嗪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70%,配合阿托品治疗有效率为98%。

2、中医外治疗法。

2.1体针常用穴位有遗尿、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体针治疗遗尿症有效率100%[16]。

2.2梅花针刘兵采用梅花针,取百会、三阴交、关元、膀胱俞、中极为主穴,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93.3%[16]。

2.3耳穴在耳穴治疗中,以肾为主穴,配合膀胱、肺、脾、神门等,加强了对膀胱的约束,使肾气充盛,膀胱复职,则遗尿自止。潘桂生耳穴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98.79%[16]。

2.4按摩按摩多以培补肾元、强健膀胱、驱下焦寒邪为治则。一般可取肾俞、膀胱俞、脾俞、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朱金宏按摩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90.6%[16]。

2.5推拿常见的推拿方式为捏脊,脊柱穴所涉及的经脉主要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李文豪单纯运用推拿疗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90.6%,配合中药内服97%,灸法96.2%,耳穴96.6%,针刺95.2%,药物敷脐94.1%,拨罐91.1%[17]。

2.6穴位敷贴敷贴常用穴位有神阙穴、涌泉穴、关元、中极、肾俞等,药物常用温阳补肾类中药研末。杨晓梅穴位敷贴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89.71%[16]。

2.7艾灸疗法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彭晓虹用艾灸疗法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82.9%[18]。

2.8刮痧刮痧常刮膀胱经、三阴交、中极穴等。杨秀玲用刮痧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97.30%[16]。

2.9磁疗磁疗是利用磁场作用于机体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近期学者对磁石进行研究,发现磁场对细胞生物活性有一定影响,磁场产生的磁力线有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磁场刺激穴位后,可通过神经调节人体的排尿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遗尿的目的。郑雅君用磁疗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94.40%[16]。

3、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取穴方法根据《中国壮医针灸学》[19]中治疗小儿遗尿症的取穴方法以辨病为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取穴。取穴:水线穴、下脐行穴、阴陵泉穴(双侧)、发旋穴、脐外环穴(肝、肾)、足三里穴(双侧)、肾俞穴(双侧)、三阴交穴(双侧)、水泉穴(双侧)。采用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线技术推广中心精制的2号(0.7mm)药线,按《壮医药线点灸学》中的施灸方法操作。苏杰宾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94.30%[20]。

4、其他治疗

4.1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行为学治疗方法,原理是将人体内部极微弱的、通常不能觉察的生理活动及生物电活动的信息加以放大,成为可见的波形和可听到的声音显示出来,个体借助于视觉、听觉器官,通过反馈信息了解自身变化,并根据变化逐渐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纠正这些活动的过程。将之用于盆底肌的训练,则可以改善盆底肌的舒缩,强化盆底肌群,从而治疗部分排泄异常的疾病如遗尿症等。张爱青[21]单独使用生物反馈治疗遗尿症,有效率86.7%,联合电刺激治疗,治有效率96.7%。

4.2骶神经调节疗法骶神经调节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慢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新技术,增加膀胱骶神经至中枢上行传入通路信息,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加膀胱容量、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造成的膀胱过度活动[18]目前该方法治疗遗尿症尚未广泛应用,未查到相关文献报道。

4.3器械校正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应用夜尿警报器,通过长时期的训练,形成条件反射,使患儿能够感到尿意,在必须排尿时产生警觉,学会控制夜尿,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治疗周期较长,一般约需半年以上方可见效[18]。器械校正治疗遗尿症目前在国内尚未广泛应用,未查到相关文献报道。

4.5激光疗法激光穴位照射是在传统医学针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治疗方法,对机体或穴位既有灸的作用,又有针刺经络的作用,可以提高逼尿肌功能,减少逼尿肌收缩[18]。2004年有文献报道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遗尿症有效率为91.3%[22],未查到近几年相关报道。

4.6心理治疗作为遗尿症的主体——儿童,年龄虽小,但遗尿会让他们感到不安、羞愧和自卑,因此对患儿应从精神上进行抚慰,支持帮助患儿认识疾病的本质,取得患儿自身的合作,降低其内心恐惧和羞耻感,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和愿望,作为患儿家长要多给予鼓励、安慰和支持,不要对孩子进行嘲笑、斥责或体罚,以免加重或诱发遗尿。唐柳平[23]用家庭系统心理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和单纯中药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常,前者有效率87.5%,后者有效率73.8%。

四、分析

从以上可以看出,遗尿症治疗方法比较多,效果也有参差,结合治疗比单一方法治疗效果好。我们要考虑治疗效果、疗程,但也要考虑副作用及治疗依从性。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中医中的体针、梅花针、刮痧治疗效果好,但依从性低,推拿、按摩、耳穴、艾灸、磁疗依从性高,且效果也不错。有的治疗方法未得到广泛应用与研究,如器械校正、骶神经调节疗法。寻找副作用小,儿童依从性高,治疗效果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荣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92.

[2]沈颖,刘小梅.儿童遗尿症的诊治进展[J].北京医学,2013,35(1):33-35.

[3]徐灵敏.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临床防治[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2):6-7.

[4]HagglofB,AndrenO,BerstromE,etal.Self-esteem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childrenwithnocturnalenuresisandurinaryincontinence[J].ScandJUrolNephrol,1997,183(suppl):79-82.

[5]KanitkarM,DuaT.Nocturnalenuresis[J].IndiaJPediatr,2003,70:251-255.

[6]杨雪梅.小儿遗尿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09,15:125

[7]尹平.小儿遗尿症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1023-1025.

[8]YeungCK.NaturnalenuresisinHongKong:differentChinesephenotypes[J].ScanJUrolNephrol,1997,31(Suppl):17-21.

[9]万力生.小儿遗尿症病因的再认识[J].湖南中医药导报,2013,9(1):19,26.

[10]李玉霞.史正刚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8,4(2):5-7.

[11]苏树蓉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2]吴杰妍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8.4第23卷4期.

[13]阮毅燕秦伟玲郭先鸣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膀胱训练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3第25卷第5期.

[14]刘平民任继社等阿托品穴位注射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功能性遗尿性遗尿症3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年6月第19卷第3期.

[15]孙海荣段志恒丙咪嗪加小剂量阿托品治疗小儿遗尿症96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第22期(第12卷总第247期).

[16]何丽李艳小儿遗尿症现代常用中医治疗方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第15卷第4期.

[17]苏海云黄伟王雪峰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12第3卷第6期.

[18]王振荣张爱红范秀霞儿童遗尿症治疗方法探讨[J]临床荟萃2012.8.20第27卷第16期.

[19]黄瑾明宋宁黄凯中国壮医针灸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261.

[20]农秀明李婕陆璇霖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及护理[J]广西中医药2012.12第35卷6期.

[21]张爱青郑君曾智凤李善文龚晶甘卫华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刺激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疗效观察[J]江苏医药2012.1第38卷第2期.

[22]李华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产遗尿症68例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11期.

[23]柳平马梁红程琳高晓燕廖华玉家庭系统心理行为治疗儿童遗尿症临床研究[J]华夏医学2008.10第21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