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对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诊断的优越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螺旋CT对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诊断的优越性

伍海金

(广西苍梧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梧州543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对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诊断的优越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64例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的CT表现。结果:胸椎椎小关节退行变可发生于胸椎任何节段,表现为椎小关节突骨质增生、硬化,椎间孔变窄,变形。椎小关节间隙狭窄,小关节腔内“真空症”,关节软骨下囊变,黄韧带钙化等表现。结论:螺旋CT诊断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检查方便,快速,准确,对诊断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螺旋CT;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188-02

胸椎椎小关节因劳损、外伤或长期处于某种不良体位因素下造成胸脊柱失去原有的稳定,从而导致血管及神经等软组织功能受到伤害,引发胸背痛。临床常将胸背痛患者误诊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本文收集我院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64例做胸部螺旋CT检查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6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9.2±9.3)岁,病程20d~4年,平均(1±0.6)年,所有患者均有不明原因的胸部和背部疼痛,甚至心悸、胸闷、气短。既往有胸背部外伤史6例。

1.1.2检查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机(日本东芝,Activionl6层),扫描范围:胸廓入口上部(包括肩关节)至肋弓全部。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150MA螺距1.0,扫描层厚5~10mm.螺旋扫描,获得原始数据,然后进行多层面重建,层厚5mm,层距5mm.行矢状位及冠状位多平面重建,软组织窗、骨窗及轴位薄层观察。

2.结果

2.1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胸椎任何节段,有单侧单发,双侧多发及多个关节发病。CT表现为关节突增生、硬化,突入椎间孔内,椎间孔变窄,变形。椎小关节腔变窄,内见“真空”征,椎小关节半脱位,黄韧带钙化,椎小关节软骨下囊变等。

2.2本组64例患者全部见小关节突骨质增生,骨赘形成,椎小关节间隙变窄。64例患者中,54例为多个椎小关节病,占84%,10例为单个椎小节病变,占15%。本组64例单纯为椎小关节退行性仅仅12例,占18%例,其余患者合并其他病变:胸椎骨质疏松、胸椎椎体骨质增生30例,胸椎前、后纵韧带及椎旁韧带钙化16例,胸椎滑脱3例、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许莫氏”结节形成20例。终板炎3例等表现。

3.讨论

3.1胸椎椎体后关节包括相邻两个椎体后上下关节突构成的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及肋横突关节构成。属于微动关节。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多数伴随于脊柱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间盘病变,椎体滑脱,外伤及炎症等。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观察可以直接观察椎小关节结构,更可以从薄层观察充分显示细微的钙化囊变等微小病变,准确判断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部位、形态、程度及各椎体,椎间盘,椎间孔等结构的变化。DR检查因结构重叠多,分辨率较低有一定的局限性。MRI检查:费用贵,成像慢,不能薄层观察,对周围软组织及脊髓检查更具有优势,但对骨质及钙化显示有其局限性。所以CT检查是胸椎椎小关节检查的是首选。

3.2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与病理、生理的关系: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可以发生于脊柱C3-S1的任何节段,以腰椎下部最常见,颈椎次之,胸椎相对较少,这与脊柱的生理活动度有关。另外椎间盘变性脱水、高度下降,脊椎韧带及肌肉松弛,椎间盘膨出、突出,椎体滑脱,外伤骨折及炎症等各种原因,导致椎小关节负荷增加,出现反应性骨质增生,椎小关节间隙变窄,椎间孔变窄、变形等退行性改变。椎体滑脱的患者,几乎100%机会发生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椎小关节囊内分布非常丰富的脊神经根及感觉纤维,所以椎小关节发生急慢性损伤就产生症状,临床出现胸部压迫堵塞感,胸闷,肋部疼痛不适等症状。再加上胸椎小关节数量相对较多,一旦发生退行性变引起的体征和临床症状也比较复杂。具体表现与椎小关节退变的数量、平面高低、累及程度等因素有关。因此临床上胸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相关症状常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引发的症状部分相近,给予胸背部疼痛患者的诊治带来误区。

3.3胸椎退行性变是一种常见病,包括胸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软骨破坏,囊变,附着韧带钙化,椎体不稳,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及椎体终板炎等,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大多数与上述相关存在,也可以单独发生。多数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临床给予胸部,胸椎CT检查而被发现,所以胸部CT检查,除详细分析呼吸系统,心血管病变外,应该特别注意胸椎及椎小关节的异常。结合软组织窗、骨窗仔细观察分析,为临床胸背部疼痛的患者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本组64例患者。通过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甚至薄层观察表现为:每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椎小关节突增生,骨赘形成,椎小关节间隙不均匀狭窄占100%,通过旁矢状位观察:最能清晰显示椎小关节突与椎间孔的结构关系,由相邻椎弓上下关节突形成,关节突表面有透明软骨覆盖,有坚固的关节囊包绕。笔者发现,下关节突增生、肥大、形成骨赘,往往突入椎间孔内,是导致椎间孔变窄、变形主要原因,椎间孔有神经及血管通过,椎间孔变窄,变形可能是引发症状的主要原因。本组椎小关节间隙内出现“真空”征象13例,占20%。3例椎体不稳(向前滑脱)患者,致椎小关节退变、半脱位、椎间孔严重变窄、变形。胸椎椎间盘病变患者,椎间盘膨出、突出、形成“真空”征象,椎体上下缘“许莫氏”结节形成。椎体前、后纵韧带及椎旁韧带钙化非常常见。本组64例CT显示,以黄韧带超过5mm为增厚的标准,胸椎段黄韧带增厚并不常见,仅仅发现黄韧带钙化7例。轴位观察:显示椎肋关节及肋横突关节也有骨赘增生、关节间隙变窄17例,占26.5%。胸椎椎体终板炎2例,占7.8%。本组64例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背部疼痛症状及心悸、胸闷不适。临床排除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病变外,经胸部螺旋CT检查,分析胸椎及椎小关节影像学表现,能确切查找胸椎、椎间盘、韧带及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所引发的症状。相当一部分胸背疼痛患者与椎体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相关连,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之,螺旋CT在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检查中,具有快速、准确、低费用的特点。是检查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首选。螺旋CT检查能充分显示胸椎及椎小关节的病变,准确判断胸椎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发生的部位、形态、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的影像学信息。

【参考文献】

[1]谭承富.螺旋CT在胸椎小关节紊乱诊断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4,(4):598-599.

[2]程豫,汤春红,诸光花等.关于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胸闷的胸椎节段研究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5,(4):359-360.

[3]曹畅,詹强,韩金生等.詹强教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经验总结[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2):143-145.

[4]陈天成,张少群.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2,33(7):927-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