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张士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浅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张士坤

张士坤

张士坤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大高镇第六小学256800

教育家杜威认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认真思索,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精力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同样,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持续专心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学习,学会主动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学法、探索知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却缺乏持久的注意力。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长时间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创设不同的情境,组织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多种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我在不断探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每节课开头的导言十分重要。常言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可是我们却经常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一上课就是一句格式化的语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课。”学生的状态是一种无所谓或是懒散的。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导言的重要性越来越突现出来。它可以把学生下课时那种兴奋的心情和涣散的精神,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且精心、巧妙地设计导言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导言设计可以有以下具体的做法:

(1)谜语导入。如我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先让学生猜一则谜语:“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纹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猜,然后我再结合课文加以引导:“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可以再长出新尾巴,但书上的小壁虎却不知道这一点,当它的尾巴断了之后,就到处去借尾巴。它都找谁借尾巴了呢?怎样借的呢?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你们就明白了。”这样,一则谜语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唤起了学生头脑中对小壁虎的表象,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愉快学习的氛围中。

(2)从课题直接导入。文章的题目好比画龙点睛,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交流、议论。这样从课题直接导入,可以使学生一下子抓住重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激励导入。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一定的感召力,它包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与热爱。这种感召力运用恰当,就能激起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使他们主动学习。善于运用激励艺术,就如同列车行驶、飞机航行,只要开启其动力、点燃其发动之火,它自会飞奔快跑,势不可挡,一日千里。

(4)看图解说相结合导入。对于一些离学生实际较远、学生不太了解的课文,教师可以利用图画、丰富的语言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感知画面、认识画面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语言描述使学生展开合理想像,让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来,使他们边听边欣赏,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效果,同时也能丰富孩子们的想像。

2.点燃情感,激发兴趣

如在讲《秋天》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了一段自己录制的校园秋景。虽然他们平时就生活在校园中,对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无比的熟悉,但当电视屏幕上出现校园景色时,他们依然是那么兴奋。随后问学生:“你们能找到我们小学的秋天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兴致可高了。这样看着校园秋天景色的录像,让校园美景与课文美景相对应,让学生体会到书上写的秋天是实实在在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和美学价值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以图文并茂、声像并行、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大大缩短了人的思维领域中对抽象事物理解的距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不再是空泛地讲授;使教学内容由繁变简、由抽象变直观,可以使学生由浅显的直观表象感悟到深刻的内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同时起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4.合作表演,激发兴趣

表演训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编性表演,要把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寓于表演之中。因此,表演不能仅仅是课文内容的再现,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课本资源,进行有创新的编排。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用课本中的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发挥去表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创设情境,点缀趣味,学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究,深入浅出,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情操。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得好: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的而非苦恼的事。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