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全髋关节置换的护理体会

/ 2

基层医院全髋关节置换的护理体会

曾明凤刘进红郭宁华

曾明凤刘进红郭宁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西宁都3428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309-01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全髋关节置换已在基层医院普遍推广,如果髋关节术后的康复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会影响治疗效果,往往达不到术前期待的疗效[1]。有学者[2]认为,髋关节置换述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我们以往采用健康教育、术后指导的方法,发现基层医院患者理解能力不够理想,容易忘记,主动性不强,护士因为工作忙减少程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近年来针对基层医院运用图文并茂的护理模式为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自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40~83岁,股骨颈骨折3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6例,其他病损10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无严重脑血管意外、肿瘤、精神异常等不配合锻炼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以说明锻炼的目的及意义,同意者列入本范围。资料收集、计划、评估及实施人员均接受过正规培训。将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二、方法

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术前练习床上排便,交待注意事项,心理健康指导,术后当日保持患肢外展20~25°中立位,指导患者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锻炼,术后第2天指导股四头股等长收缩锻炼,三点支撑引体抬臀锻炼,卧床期间有效的咳嗽及扩胸运动,出院前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首先给予心理康复以增强信心。对每个患者说明锻炼的目的、意义及对术后功能恢复有何影响,使其积极配合。其次在患者乐意接受的情况下,将每个锻炼的动作、方法示范给患者,并将每个动作绘制成简图,使患者直观、明了易懂,帮助患者掌握要领。最后将锻炼内容分阶段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教给患者或家属,以提醒患者复习,防止患者文化水平低难懂或因年龄大记忆差,忘记锻炼方法,并说明锻炼的开始时间、次数,每个动作的注意事项等。在住院期间因我院有责任护士协助和督促行功能锻炼效果较为理想,出院后的康复就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我们面对的大多是农村患者,要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差缺乏自我护理能力和行为能力,要么在出院后康复训练随心所欲。因此在我们基层医院的出院指导就更显为重要。方法为:(1)指导正确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需系鞋带的鞋)。(2)继续做肌力锻炼,坚持在允许范围内的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以及健侧肢体的锻炼。(3)6周内禁取患侧卧位睡眠,平卧时两腿之间垫放一厚30~40cm的海绵垫或枕,防患髋内收,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4)嘱患者做到“五不”(不盘腿坐;不在床上屈膝而坐;不在坐位时前倾及弯腰;不坐矮登子;不翘“二郎腿”)、“四避免”(避免患肢过度负重和奔跑等髋关节剧烈活动;避免在髋关节过度内收内旋位时从坐位上站起;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的情况下身体向患侧倾斜取物;避免在不平整或太光滑的路上行走,预防再损伤)。(5)柱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外出时使用手杖,一方面是自我保护,另一方面也向周围人群作暗示,以防意外。进行一切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度。(6)坐便器、沙发或板登要高于或等于膝关节的高度。(7)每月电话随访,随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督促患者锻炼。

三、判定标准

采用Harris评价标准日常活动能力和步态占47分,疼痛占44分,关节活动占5分,关节无畸形占4分,共100分。90~100分为优,80~90为良,70~80分为中,低于70分为差。出院6个月后来院复查,由专业人员进行效果评定。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两组患者按照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的功能评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下表。

两组患者6个月后疗效比较

组别N优/例%良/例%中/例%差/例%总优良率/例%

观察组4018/40.519/47.52/5.01/2.537/92.5

对照组407/17.521/52.55/12.57/17.528/70.0

注:与对照组比较,X2=60.6462,P<0.05

讨论

本研究是将锻炼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示范给患者使其掌握要领,自觉主动地参与锻炼,调动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行为能力,真正达到了康复目的。积极的康复锻炼才能有效地改善和增进全身与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及关节的稳定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机体抵抗力,恢复日常生活的协调性,尽早恢复满意的肢体和全身机能。同时也有效地克服患者的依赖心理,促进心理康复。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在护理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系统地、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效果及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志强,苏加灿,张春才,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及功能评价,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238.

[2]LongWT,DowLD,HealyB.FunctionalReaveryofnoncementedtotalhip-arthroplasty.ClinOrthop.1993.28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