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影响我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夏敬哲胡晓微

夏敬哲胡晓微(河北经贸大学)

摘要:建立企业职工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可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大幅增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解决一般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比企业效益的增长速度突出偏慢的问题,促进河北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河北省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限制工资正常增长的几个限制性因素,水平有限,希望对于目前河北省工资增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工资增长机制劳动力集体协商制度政府监管

工资增长机制,更规范的说是: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指的是在工资决定机制的影响下,是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利润增长协调一致的变动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劳资双方集体协商所形成的,工资集体协商是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形成的制度。

站在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全局角度看,建立企业职工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可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大幅增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解决一般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比企业效益的增长速度突出偏慢的问题,促进河北经济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目前影响我省工资增长机制的限制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现状仍很严重

初次分配是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它要解决的主要是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的利益分配问题,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如果在初次分配中出现重大的社会不公正,在政府再分配中就很难加以扭转。根据河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我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GNP的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劳动报酬的增长率也一直低于GNP的增长率。2004年,我省劳动者报酬为3631.97亿元,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41.1%,同比降低了7.1个百分点,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劳动者报酬初次分配占比大幅降幅。尽管这年劳动报酬的据对数也增长了10.61%,但是同期GNP的增长率达到了12.9%,在国民收入大大增加的同时,劳动者报酬并没有相应的跟上增加步伐。到2007年,我省劳动者报酬初次分配占比已经降至38.4%,对比国外市场经济国家60%~70%的劳动报酬初次分配占比(个别实行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甚至达到70%以上,如美国就达到了74%左右),我省的劳动报酬占比已经严重失衡。这表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普通职工并没有同步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实惠,说明我省GNP的初次分配比例失调,这势必增加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拉大收入差距,从而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社会的稳定。

2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健全,主要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得不到落实

2007年,我省已经通过了《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从而成为全国首个为工资集体协商立法的省份,但是实际当中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执行此条例,即使已经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的员工也不敢真正以此为依据和企业竭力争取提高工资水平,尤其在民营企业中尤为明显。2010年4月26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年,为健全企业工资共决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联合多部门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年内力争国有企业基本实现工资集体协商全覆盖、非公企业集体协商比例达到70%以上。工资增长机制不健全还体现在部分企业职工尤其是低收入职工收入偏低,我省目前的最低月工资标准各档次依次为750元、680元、600元、540元四个档次,尽管这个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尚处于中等水平,但更关键的是,这个水平的落实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企业并没有按照最低工资线标准给职工支付工资,致使低收入职工群体的工资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某些企业同工不同酬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性别、民族、年龄、身份等方面的不同而支付不等量的报酬的现象时有发生。

3工资增长结构严重不合理,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由于一部分依靠国家特殊政策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行业工资水平增长过快,已引发低收入阶层的仇视。民间流传“银行加证保(证券、保险),两电(电力、电信)加一草(烟草),石油加石化,看门的也拿不少”。据了解,我省一家省属垄断性企业去年职工人均收入就达到10万元。国家统计局分析1978年至2000年的23年间,垄断行业职工与非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差额增长32倍,超额垄断利润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严重不公平现象,使得我省的收入差距愈拉愈大。

从河北省统计年鉴来看,最近五年我省职工工资总额有很大程度增加,但是这主要是国有经济单位工资增加所致,其他经济单位职工工资总额增长远不及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工资的增长额度。以2007年数据为例,该年工资总额为973.2071亿元,同比增长了20.21%,国有企业经济单位同比增长了20.25%,成为当年工资总额增长的主力因素。

2007年,全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到973.21亿元,比上年增发163.63亿元,增长了20.2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9911元,比上年提高3321元,增长20.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1%。

然而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明显扩大,增加最多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金融业,分别增长了6330元、4968元和4846元,分别达到了33196元、30725元和29927元。增加最少的是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增加了1058元、1067元和1144元,平均工资分别只有7679元、11498元和10735元。最高和最低行业平均工资相差25517元,比上年扩大了4744元。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分别提高了4324元、3569元,分别增长了26.6%、22.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平均工资增长26.7%、25.9%,而企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提高2979元,增长17.5%,增长相对缓慢。

职工平均工资与全国差距继续扩大,位次后移,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4932元,河北省比全国低5021元,比上年差距扩大了610元,在全国居27位。

我省的工资增长结构如果不加以调整,势必在与全国其他省市拉大差距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使得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越积越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超时加班、不执行最低工资等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仍然存在

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些企业担心工资增长机制会推进物价上涨、加剧通货膨胀。担心之余,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行动,比如通过提高劳动定额、降低计件单价、延长劳动时间等方式变相抵制工资增长机制的实施,或者企业采取通过变更工作人员工作岗位,迫使员工主动离职,实现裁员。

参考文献:

[1]河北省2004——2009年统计年鉴.河北省统计局.

[2]张玉成.对企业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5.(2):38-39.

[3]殷恰.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问题研究[D].湖北:湖北工业大学.2009:20.21.44.

作者简介:夏敬哲(1984-),男,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2009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管理制度与创新

胡晓微(1985-),女,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2009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管理制度与创新